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杨氏太极拳家轶闻辩析

2004-8-11 16:58|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5631| 评论: 5


  案头有三卷杨氏太极拳专著,内容分别涉及到杨禄禅、杨班侯、杨健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一些轶聞。一是1931年出版,署名作者为杨澄甫的《太极拳使用法》;二是1943年出版,陈炎林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三是1997年出版,四川李雅轩后人陈龙骧、李敏弟著《杨氏太极拳法精解》。对比分析三本书中关于杨氏太极拳家轶闻及其一些变迁,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
  《太极拳使用法》一书,大概是由别人代笔。书中称“杨禄禅先师”、“祖师杨禄禅”、“班侯先生”、“班侯师”、“健侯太师”、“杨老师”等。澄甫系健侯之子,“健侯太师”之称,说明了捉刀代笔者系杨澄甫传人,“杨老师”则是指杨澄甫本人,书作者署名杨澄甫,大概是说由其口述和演示。这本书中所提到的轶闻多属禄禅、班侯、健侯父子三人,尽管太极拳界许多人都知道这些轶闻,为方便比较,不得不再一次提及。原文轶闻十多则,文白参差,稍嫌拗口,兹合而简述之:
  一、禄禅轶闻
  禄禅瘦小,身高不过五尺,初进北京之时,不被人重视,问太极拳能否打人,禄禅回答说:“铜铸的,铁打的,木作的不能打,其余都能打。”武师刘某能力举五百斤,亮拳打来,将近,禄禅以右手引进落空,以左手拍之,那人便跌出三丈余外;太极功夫“显非力胜”也。另有一名叫清德的少林僧人,像貌伟壮,身高六尺许,在互相行礼时,突然出拳直扑禄禅。禄禅略含胸,以右掌抵拳顶拍击。僧人如遭电击,跌到屏风后面,尚作被击打之状。禄禅说,“你突然袭击却并未奏效,是因为我刻刻留心也。倾刻间将你击出,是发劲如放箭也。”这时,忽有飞燕入簾至身旁,禄禅飞手揽住,置于掌中。微微地将掌忽隐忽现,那燕雀即不能飞去,是起飞时找不到着力点也;太极功夫“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也。禄禅可将一双手握住他白蜡杆的人,以意运气,一抖挑上房顶。与一能点穴者较技,速抄其腕,用抓筋法使敌不能伸手。又随上提,敌前足即离地,说:“念你多年苦功,不然你的骨肉断矣。”
  二、班侯轶闻
  某年六月,有陌生人在村外麦场上忽伸大、食、中三指,向班侯袭来。埸边有高六七尺草房,班侯招手说:“朋友,你上去吧!”将其掷上;这是“仰之则弥高”的功夫。有个叫洛万子的人向班侯求教,班侯说:“看看将你摔个元宝式是什么样?”较手如言,那人两手两脚朝天,右胯着下,果然像元宝一样;这是“俯之则弥深”的功夫。某年六月,班侯行功时,常卧树下休息,落叶在身,不能存留,随脱滑而下。班侯常于卧榻上,捻小米少许置脐间,只听呼地一声,小米犹如被弹弓弹射出去一样,直到房顶。另,北京一练“贯脚”者,踢铁蹶功十二年,与班侯较技,上使拳打,下用脚踢,班侯半开玩笑地用左右倒撵猴化之。及无退处,侧身高探马以引其双手,再以如封似闭,将其跌出丈余。班侯名声大震,人称“杨无敌”。
  三、健侯轶闻
  一天雨后初晴,院中积水,中间仅有容一人之小径,赵某立在小径观天,健侯自房中出,开玩笑地把手臂轻押在赵右肩上,赵即觉得好像有一根大梁压在肩上,身子弯曲侧身坐下,让出小径。健侯近80岁时,有八九人一齐进击,只见老先生几个转身,众人纷纷跌出,有的丈余有的八九尺;此之谓“耄耋能御众之形”。有个号称红店客的王某,力举五百斤,日行三百里,善大刀,好舞枪,授徒五百余人。与健侯较枪技,以枪刺,健侯侧身捋之,王扣枪按下,仍落空,王抽枪回,健侯乃乘势用铲枪式震之,王不觉,以枪自伤其面,仰跌六七歩外。
  四、澄甫轶闻
  澄甫太极拳之使用法,手足极轻灵。与人搭手,能使人足下无根,站立不稳。从容之下,一抬手便使敌如射箭之速跌出。一日高兴,与人搭手演示使用法,用按法将人跌出三丈余外。
  五、辩析1、
  现代武术运动比赛有裁判、有规则、有竞赛场所,可将竞赛成绩载入运动史册。武术传统较技未形成现代意义的规模竞赛,即使是有所谓打擂比武一类的事,除个别情况外,胜者只是胜者而已,武术竞技、切磋绝大部分是在不定的埸所、无规则、无裁判下进行,以所谓武德制约,游戏罢了。切磋的结果,尽管有反目为仇者,多数情况则是胜者欣然,负者诚服。出于不同心理要求,胜负过程,事后双方均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理解,任意解释,轶闻而已。既然是轶闻,与事实难免有不符之处,不可避免地容易使人产生疑问。有些轶闻以常情推理,大概可以确定,譬如杨澄甫推手、发放之事例,有许多人亲眼目睹,以文字记录下来,是可以确信的,严格说来不能叫作轶闻。轶闻虽然是未见记载的传说,也决不应该是不着边际的杜撰。有些轶闻,譬如禄禅手揽燕雀置于掌中不能飞去,此轶闻正式公之于出版物时,当事人亦已逝世许久。我们完全可以问:这是真的吗?禄禅之后,还有人能重复这个功夫吗?如果不是真的,为什么要编造这些故事?对于后世习拳者有误导吗?
  上述诸轶闻,大多是关于禄禅、班侯、健侯父子者,作者既然署名杨澄甫,轶闻必是澄甫口述无疑。禄禅殁于1872年,澄甫尚未出生;班侯殁于1892年,澄甫时年9岁;健侯殁于1917年,澄甫时年34岁。澄甫只有可能亲眼目睹其父健侯轶事,其他大概都是耳闻而已,耳闻者,可靠程度有多大呢?有趣者,这些轶闻大部分是围绕着王宗岳论著说的。禄禅打德清僧人,与《十三势歌》“刻刻留心在腰间”句有关;燕雀的故事,与“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句有关;班侯將人打上房,摔倒地,与“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句有关;禄禅、班侯击败500斤力气者,与“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句有关;健侯晚年还能御八九人,与“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能何为”句有关。
  太极拳技击强调“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武禹襄《太极拳解》说:“机由己发,力从人借。”经过长时间修炼有成者,以较小的力气的确可战胜较大的力气,这种打法在现代叫作防守反击、打时间差。不光是太极拳有这种技术,武术运动中别的拳种也有这种打法。临战之时,决定胜负的因素很多,双方综合素质如何,千变万化较难确定。所以,理论上容易说,实践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优秀的太极拳家训练有素技法娴熟,的确能够轻松做到这些。轶闻中小力胜大力的故事,大概是可信的。
  《太极拳论》是一篇骈体文,对偶句是这种文体最基本手法,所谓“上下对前后,高低对左右”是常见的写法。这种写法,常常会出现把话说绝的情况,夸张、抒情、形容而已。文中“仰高”“俯深”“进长”“退促”,是说,你往高处打,太极一方则更高;你往低处打,太极一方则更深;你要进吗?太极一方则更长;你要退吗?太极一方则早已跟上,这是“舍己从人”的结果。如果把“仰之则弥高”理解为能将人打上房顶,“俯之则弥深”理解为能將人打入地下,显然是不准确的。
  “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能何为?”王宗岳这话本身就有问题。任何事物都有“成、盛、衰、毁”的过程,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是修炼太极拳,也不可能改变这个规律。衰毁之年自身尚难保,何能御众?比之不练拳的老人,练拳者晚年身体当然会更健壮一些,辞世之前病老之苦也会更少一些,因此晚年也就会更快乐一些。资料显示,即使是太极拳大家,晚年也不能与人敌。孙禄堂乃一代宗师,晚年遇到要求较技的人,多让儿子存周与对。武禹襄于1852年去河南求教之时,陈长兴已80余岁,不能教学,另去赵堡镇求教于陈清平传授,教人既已不能,何能御众?封建时代尊高年是人同伦的重要内容,连武术也是老者水平高。杨氏太极拳家中,健侯最高寿,享年78岁。所谓“近80岁”时,大概是生命的最后一年。老先生还能敌八九人,此事与常理相悖,我不大相信!如果真有这事的话,定是几个娃们哄着老爷子玩儿,配合击打动作,佯裝倒地,跳摔出丈余八九尺罢了。
关于班侯身上不能掉落树叶,丹田击小米能弹到屋顶。无独有偶,据说陈氏18代陈照丕也有这种功夫,在世的某陈氏拳家,也已能将小米弹起1米左右。笔者功夫湶荆?桓彝?悠酪椋?释?幸惶炷艽罂?劢纭!短???邸匪?健耙挥鸩荒芗樱??娌荒苈洹保?切稳菁∪饧?涿舾小M剖质比纺芨芯醯蕉苑搅Χ鹊奈⑿”浠??⑹旨蓟魉布浔浠??换嵊腥酥挥谩坝鹈?薄坝?妗卑愦笮〉牧α拷?锌够鳌P稳葑芄樾稳荩?跄艿闭婺兀挎樘宥耘纪??惺?猓??挥诎凳拘裕??恼媸挡荒艿背杉∪獾恼媸怠@畎资?鞍追⑷?д伞保?侥亩?胰?д沙さ陌追⒛兀俊独献印贰ⅰ蹲?印分械摹爸寥恕⑸袢恕⑹ト耍??∮窆牵?头缫?叮?胛藓斡兄?纾?槐芩?稹⒓妆?①罨ⅰ保?灾?谛蜗蟮母行运伎迹?谑导噬?畹恼媸抵校?比徽也坏秸庵掷硐刖辰绲恼媸怠V泄?颂乇鹁粗匚淖郑?胃ο壬?晃模?蛐硎潜鹑耍?选短???邸分卸耘急刃耸址ㄋ?稳莸幕埃?氲比坏匾晕?鹈?⒂?嫔星也荒芗樱?慰鲅嗳改兀炕蛘呤怯幸猓?蛘呤俏抟猓?蟾攀峭?纳?宓乇喑隼垦嗳傅墓适掳桑恳蛭?豢裳橹ぃ?舛ッ弊哟鞲?钊瞬恍校?鞲??勒咭膊恍校?混?粒保梗常蹦晔攀酪呀?叮澳辏?蘅啥灾ひ玻?舛ッ弊颖愦鞲?怂?;蛐碚飧龉适略缭诔鍪橹?熬鸵蚜鞔??褪钦飧鱿氲比坏墓适拢?谖涫踅缌鞔?思甘?晟踔量赡苌习倌辍J且皇毙酥履兀?故枪室馕Q运侍?兀勘收呃鲜κ俪ぐ儆嗨辏?缒瓿S谖奕舜α钒素哉啤0耸?甏?涫跞仁保?壬?丫攀?嗨辏?饨缡⒋?壬?星峁Γ?苎佤ぢ嶙呷Α:罄从盅荼涑鏊闹?灰?帕Φ悖?馨焉硖逄?谇缴希?壮啤疤?焦一?薄O壬?赂撸?先蛔晕曳穸ù耸拢?担骸叭绻?思胰帽硌荩?也换嵩趺窗欤俊甭混?碎笪牛?蟾乓灿ψ魅缡枪郯桑
3

点赞
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