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武道与书道

2004-8-11 16:43|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4473| 评论: 1

一、 武道、书道,其道一也
  像太极拳等以套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类武术,是套路技击武术。套路技击武术流传广泛,简直可以代表整个武术运动。武术运动的这种形式,源于应用性的人与人之间的搏斗,以应用性需要为前提,交织着精神性需要的感情满足而发展起来。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武术的境界最终要止于纯粹的精神性价值,这样的武术含有应用性价值却不是应用性的,即超越于应用性价值。
  武术是技击的体育,精神性价值的武术也打,却不是应用性的打,或者说打中有不打,不打中有打。武术的这种打或不打,表现于单练套路是每一个式子都有攻防含意,――是不打中有打;表现于对练套路是假設性的攻防战斗,――是打与不打之间;表现于散手也必定应该是有输赢而无伤害的技击,――是打中有不打。打是实,不打是虚,武术的打与不打在于虚实之间。打,可以作为技的范畴;不打,可以作为道的范畴。以道观之,“进乎技矣”之道的武术,在不打之中满足打的感情,是超越性的、技击的审美形体运动。
  武术的超越性,是以有打意的造型套路为训练基础,这些打意是人的主观意识,这种主观意识根据审美观念的需求而出现各种式样的武术流派。令人惊奇是,武术修炼过程几乎与中国传统书法一模一样。究其原因,这种情况就像宋明道学所讲的“理一分殊”,用这种观念解释武术与书法的共同之处,是说天下万事万物虽然各有其理,把这些理合起来说,就成为一个大道理,这个大道理就是道。事物的道理虽然各自都不一样,却都是从这个大道理中分出来的,武有武道,书有书道,以大道的角度来说,武道、书道,其道一也。
  二、 基本功、套路与篆、隶、楷书
  学书宜从秦篆入手,秦代的书法十分古朴,线条匀称,结构单纯,用笔沒有提按,有转无折等,很容易掌握,只要平行地运笔就可以了。学武宜从武术的基本功入手,太极拳在逻辑上首先是武术,即使是学练太极拳,也要先学练武术的基本功,我称这种基本功为武术的通用基本功。武术的基本练习内容非常简单,就像学画的人练习色阶,学乐器的人练习音阶,经老师稍加指点,即可唾手而得。无论是青少年学习者或中老年学习者,无论是专业学习者或业余爱好者,这些表现为肩、臂、腰、腿的软度和灵活性等基础性训练,初学者都要认真练习。练基本功不易出现错误,往往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真正是事半功倍。
书法至汉代出现了隶书,用笔方法加入了提、按技术,字中除了有“蚕头”外,又加入了“燕尾”,但总的来说,隶书技术仍然比较简单,写一段时间的篆书就可以写隶书了。学武也是这样,就以陈氏太极拳来说吧,它的基础性训练就像书法中的隶书。在武术通用的基本功训练中,肩臂的绕环松松的甩开就可以了,最容易做到;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譬如肩臂绕环,是沉肩坠肘情况下的缠绕,虽然稍稍有一些难度,仍然很容易做到。
  至晋、唐时期,书法出现了正楷书,王羲之、钟繇、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禇遂良等,都是那个时代正楷书的圣手。楷书技术难度甚高,其笔法至少有“永”字八法。套路技击武术中的套路就像书法中的楷书,有比较大的难度。尤其是太极拳套路,难度更大一些。如果不练好上述两类基本功,则注定打不好太极拳的套路。学书当然也可以从楷书入手,学武当然也可以从套路入手,对于初学者从这方面入手,会有较高的趣味性。武术其他流派为避免错误的练习,提高初学者的兴趣,是创编一些简单的小套路作为入门的途径,譬如查拳的十路弹腿,八卦掌的老八掌等。像太极拳这样的武术,沒有简单的小套路形式作为入门练习,即使是简化太极拳,对于沒有基础的中、老年人,仍然有很大的难度。实践证明,学书还是从篆、隶入手较好,学武还是从通用基本功和专项基本功入手比较稳妥。如果一入手就学像太极拳这样比较复杂的套路,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
  三、对练、散手与行、草书
  楷书写好了,就可以写行书了。行书有动感,是在流动中运笔,运笔牵丝萦带,虽然稍稍有一点顿挫之意,却不再拘泥于楷书的“撇撇如刀,点点如桃”。套路技击武术中的二人对抗性练习,就像书法中的行书。太极拳中的二人推手,虽然不是揽雀尾、白鹤亮翅等拳架,而揽雀尾、白鹤亮翅等拳架中的身如平准、活如车轮、气沉丹田等,又皆在推手的(朋)捋挤按、採挒肘靠、前后左右中定等十三势之中。
  书法的极致是草书乃至于狂草,从楷书到行、草书,有可变的部分和不可变的部分。学书学到写草书时,需要丢开楷书的绳墨规矩,以草书的规律任意挥洒而不失楷书的绳墨规矩,草书超越楷书,含有楷书而不是楷书。武术从套路到散打,也有可变的部分和不可变的部分,武术中的散手相当于书法中的草书,二人在瞬息万变的对抗中,哪里还有时间思考腿怎么弓、掌如何亮呢?然而一个优秀的武术家,在散手技击时,其一招一式在不经意中依然含有套路的绳墨规矩,在不露痕迹、不露声色的散打中含有套路中的技术。套路也罢,散手也罢,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散手中有套路的气韵,套路中有散手的精神,一言以蔽之,是中华武术的精神。
  书法中的篆、隶、楷是静的,行、草书是动的。书法学习当然可以只写篆、隶、楷书,不学行书或草书。然而沒有经过行、草书训练的书家所写的篆、隶、楷书,都比较刻板,了无趣味。会写行、草书的书法家,所写的篆、隶、楷书,静中带有动,动中含有静,真可谓是“视动犹静,视静犹动”。武术的通用基本功、专项基本功、套路等,沒有对抗性,是静的;武术的散手技法等,有瞬息万变的对抗性,是动的。只练套路的武术运动员就像只写篆、隶、楷书的人,虽然动作很规范,这样的规范只是刻板的规范,实在也是了无趣味。
初练习套路当然应该一丝不苟,规规矩矩。对于武术大师来说,规矩中也有可变的部分与不可变的部分。仍然以太极拳来说吧,不可变的部分是轻慢圆柔、立身中正式的拳架,粘连黏随、不丢不顶式的推手,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式的散手;可变的部分是那些一个个不同式样的拳架,陈、杨、武、吴、孙、赵堡等各家太极拳,都是变化了太极拳可变部分的太极拳。注重散手技击的武术家,既练套路,又打散手,无论是套路或者散手,那真是静若山岳,动若江河,妙趣横生,能够充分满足人的情感。武术传统时代的大师都是兼擅套路表演和散手技击的圣手,大师们打的各家拳术套路,就像经过行、草书训练的书法家所写的楷书,是由复杂性至单纯性再回到复杂性的演示。这样的套路虽然也像是书法中的楷书,却是略带行书意味的行楷书。我们欣赏陈小旺打的陈氏太极拳套路时,就可以看到他省去了其中很多细节和小动作,圈也好像越练越小,乃至于无圈,似不经意中却处处符合绳墨规矩,真正是得其意而忘其形;他打的二路炮捶,更不去刻意地追求动作的所谓规范,尤如狂草,任意挥洒。
  现代学书法的人也有不学篆、隶、楷书,就直接琢磨着学草书,然而他们所写的那些书法由于失去了最重要用笔技法,只是沒有生命力的线条,也就实在不能令人认同,他们说他们所写的字是所谓现代书法。现代也有许多人不练武术套路,就直接练习散打,这样的散打与另外不进行散手训练,只打套路的武术,也被有些人说是现代武术。以中华武术的精神来看,那些了无趣味的散打和套路,也实在不能令人认同。现代还能够见到真草隶篆兼擅的书法家,却见不到兼擅套路表演与散手技击的武术家了,倒应了老辈人说的一句话――文长武短。
  武术与书法都是传统文化,有趣的是这两种文化形式在传统时代也都是应用性价值与精神性价值混合在一起。随着科技进步和历史发展,武术和书法在现代社会都沒有、或很少有应用性价值了。武术和书法都需要现代化,实际上是祛除其中的应用性价值,现代化为纯粹精神性价值的文化形式;书法现代化,不是像有些所谓现代书法那样,不写篆、隶、楷就写草书;武术现代化,也不是像有些所谓现代武术那样,只打套路不打散手,或只打散手不打套路。
6

点赞
5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