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迎着朝霞,用太极唤醒沉寂的身体,注入新鲜的能量;傍晚伴着晚霞,用太极抚慰浮躁的内心,解开精神的羁绊。时时有太极相伴早已是杨玉龙的生活常态,如今的他拳法精湛、功夫纯正、沉稳内敛、德才兼具。习练太极拳成就了杨玉龙淡然自若的心境,而太极拳也因为他精益求精的态度而显得更加魅力无穷。 杨玉龙自幼便是个中华武术迷,心中有个武侠梦。当别的同龄伙伴都在嬉戏打闹,八岁的杨玉龙已经开始跟随家乡的一位师傅学习红拳,每日刻苦练功,静心学艺,然而因为家人的不理解,无奈中途停止。直到1999年有幸结识了国际太极拳大师马虹先生的入室弟子杨智高,领略了陈式太极拳的无限魅力:初看虽觉缓慢,然一招一式间攻防兼备,一呼一吸间暗合阴阳,慢时几乎静止,但发力时却又疾如闪电!杨玉龙下定决定要把真功夫学到手,每日勤学好问、刻苦习练。此外不忘探索了解太极拳的知识和理论,阅览太极拳谱、拳经等经典著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杨玉龙的努力终于使他得偿所愿,正式拜入了杨智高老师门下。 杨玉龙对于陈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拳理拳法及技击要领的领悟很快,天赋极佳;对于太极拳、器械等的学习更是学一样爱一样,师父对他抱着很大的希望。杨玉龙说:“师父常常教导我,学的是拳,然练的是心,在学习太极拳法的同时,也要让太极之道深入内心。只有用心引导自身有规律的运动,才能达到自身素质的最高境界。” 提起恩师杨智高,杨玉龙有讲不完的故事。在他看来,师父如严父又如挚友,是人生道路的一盏明灯,更是太极路上的引路人。杨玉龙还跟记者讲了最令他记忆深刻的事:“2009年我在练拳过程中由于拉筋时用力过猛,导致腰部严重拉伤,卧床不起。期间因无法继续练拳我内心时感焦躁不安,师父多次来看望我,并带来《太极拳劲道解密》一书让我学习,还指导了我不少练拳的正确方法……多年前的一幕幕过往,恍如昨日,我记忆犹新。师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懂弟子们真正需要什么,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我们的内心。我也是在那一刻下定决心,学拳这条路我要一直走下去,再也不会半途而废了!” 杨玉龙始终认为,要习练太极拳,必得细细体会在思想之内心而不在手势之外面的精微奥妙,其中的哲理领悟到了,才算是真正入“门”了。“太极的最高境界是胸有惊雷而面若平湖;目中有人而心中有度,要做到这点实在不容易,所以每位太极人都需要透过太极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杨玉龙如是说。 在不断提升自身太极拳造诣的同时,杨玉龙时刻牢记太极拳传承人的使命,努力传播太极拳。多年间杨玉龙教授学员无数,在众多比赛中成绩斐然;他还成立了玉龙太极拳培训中心,希望给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一个场所,让他们学有所去,学有所依,学有提高。杨玉龙在太极拳的传播、传承与弘扬各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深受社会各界及武术爱好者们的爱戴与好评。 记者问起今后在太极拳方面的规划,杨玉龙说:“博大精深的太极拳值得每位太极人用一生去学习、领悟、践行。我不敢说大空话,只希望以后能多跟太极拳界志同道合的同仁一起切磋交流拳技,携起手来致力于太极拳的传播和太极文化的弘扬,让更多的太极爱好者们感受到健康带来的喜悦。”简简单单的三言两语中映射出一位太极人平淡质朴的本心和一心为传承的使命感。 杨玉龙授拳照片 一起一落,是拳势;一沉一浮,是心境。此番荣获年度“最美太极人”,是杨玉龙多年坚持与付出的收获,是对自己拳技的检阅与肯定。不忘初心,放得始终。今后的太极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但杨玉龙一定会风雨无阻,以最美的太极精神谱写出更美的诗篇。 太极档案: 杨玉龙,师承国际太极拳大师马虹先生的入室弟子杨智高。任国家武协会员、陕西省武协会员、咸阳市武协会员,国家二级裁判,高级拳师。 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的比赛中共获一等奖奖牌十枚、二等奖奖牌二枚;2017年成立玉龙太极拳培训中心,为吸收太极精英,共同创办发展拳馆;坚持诚信为本,坚持“一教二学三帮四带”的教学理念,使马虹太极精神发扬传承下去。2018年参加太极网举办的“怀山堂杯”第四届国际太极拳网络视频大赛,荣获陈式太极拳成人组一等奖,荣膺2018年度“最美太极人”称号。 本站责编:太极网萌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