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万丈难以掩盖,韶华易逝无以挽留,正如刘凤兰藏不住对太极的挚爱与坚守。 刘凤兰自幼便喜爱体育运动,七岁时曾在张桐老师弟子何虎的介绍下,跟张桐老师学习练拳基本功和许多基本动作。加之还学过六合刀、形意拳等,刘凤兰从小便打下了武术基础,心中孕育着的武术的种子也在一天天萌发、成长。 “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能改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预防心脏病,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有益腰脊,真的是最适合咱们中老年朋友练习的运动了!”刘凤兰跟很多人一样,开始接触太极拳都是源于身体状况不佳,时常忍受病痛的煎熬。自从跟随恩师——太极拳大师李树发学拳之后,体质明显增强。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刘凤兰每次练拳都是新的享受:心中浑穆,身体畅美,深深地折服于上医良药之太极的独特功效与魅力。 提起学拳路上最令刘凤兰刻骨铭心的事,她讲到:“记得跟随师父学拳不久的时候,师父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致使师父左脚踝骨裂打了两颗螺丝钉,住院一个半月才出院。即使这样,师父在病床上强忍病痛坚持给我们讲解一招一式、拳架和拳谱,告诫我们要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病床上师父的模样印在我的脑子里再也忘不掉,师父对太极拳的坚守、热爱,对我们的鞭策更是终生不敢忘!” 刘凤兰说自己练拳久了,早已不简单停留在锻炼身体的想法了,还要了解太极拳的知识和理论,阅览太极拳诸多经典著作。要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由此,刘凤兰体悟到了许多太极拳理和其中哲理——“太极图形象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练拳不知养,易伤不易长。太极拳的练法讲究主气不主力、刚柔相济、以养为主,知道养才能做到运用自如。” 习练太极,不求一招制敌,远离刀光剑影逐名逐利,不争胜负得失天下第一,自身能从中受益便最有价值。刘凤兰把对太极的认可与热爱更多地表达为感染、带动、引导他人踏入太极门,让更多的人从对太极一无所知到感悟太极之美,体会太极之妙。多年如一日,刘凤兰多次参加各界庆典公益活动表演、去往各地手把手教授太极爱好者们学拳,一心只为传播太极拳,增加太极拳的知名度,希望为太极真正传播到世界各处而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多年间,刘凤兰带着师父的期待参加了无数太极拳比赛,成绩斐然。说起此番荣获“最美太极人”称号,刘凤兰说还是要感谢太极网举办的这届网络视频大赛,让自己跟千千万万的太极爱好者们参与进来,交流切磋;更有高峰论坛、名家展演、优秀选手表演等环节,让自己近距离见识各位身手不凡的太极名师,了解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更感悟到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刘凤兰说:“得此殊荣,我深感荣幸与欣喜,同时我要把它作为我太极路上新征程的开始,今后定当不辜负师父所望,不违背入门的初心,尽最大努力去传承弘扬国粹!” 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发生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许多刻骨铭心的时刻,更多的是平淡、简单、琐碎的小事。但却就是这份平实最令人回味隽永,映射出生命的本真。一套拳可以参透人生,让我们看到生活朴素的本质。我们所经历着的人生,不就像一套文化厚重的太极拳吗?人生丰满充盈时,站桩片刻,在绷捋挤按的劲力中历练、翻腾,而后渐渐舒展,逐渐回复到平静真实。 若今后你我也有困于繁杂,苦于生活的时刻,不如像刘凤兰一般,身心放松,打一套太极拳可好? 太极档案: 刘凤兰,北京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师承于太极拳大师李树发。自幼喜爱体育运动,七岁跟随张桐老师学习练拳基本功和许多基本动作,还学过六合刀、形意拳等,打下了武术基础。2002年跟随李树发大师学拳至今,多年间一心致力于太极拳的传承与传播。2018年在“怀山堂杯”第四届太极拳网络视频大赛中荣膺年度“最美太极人”称号。 2006年,参加西安太极推手培训班; 2007年,成为陈金鳌太极拳学会会员; 2009年,正式拜师,成为李树发大师的入室弟子; 2011年,被评为“太极拳名师”; 2015-2017年,被评为“优秀传承人”; 2016年,参加太极网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太极拳网络视频大赛成绩优异; 2018年,在全国太极拳小架会议上被评为“杰出传承人”; 同年在太极网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太极拳网络视频大赛中被评为2018年度“最美太极人”。 本站责编:太极网萌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