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中医国学 太极美文 查看内容

苏州太极拳涌入一股清流,一位资深太极拳者由衷分享。

2018-7-29 11:58| 发布者: 太极小妙招| 查看: 8507| 评论: 0

摘要: 陈式太极拳小架十二代,武医传人姜其童练陈式太极拳小架感触颇深,并由衷分享,太极拳的全部就是裆腰练好丹田气足,手脚本是身外物,谁要送于谁。

         陈式太极拳小架被称为陈家沟看家拳,小架在古代有句谚语叫:大架不出村,小架不出门;也就是说在以前陈家沟人练太极拳,大架是在村头地里,路边,家里都可以练习,村子里练习大架的人也特别多,到处都可以看见大架的身影和拳风,而小架呢只在家里面,关上门,闭上户,在自己家里和书房里面练,为什么要这样练呢?那就涉及到古代人的思想了,就是特别的保守,因为大架拳手一直在外保镖,有的以拳师为业,所以大架拳一直在外面都有传授,而小架拳,据老人说是陈家最早的那套太极拳,也就是当年陈王廷走的时候留下的那套,一直由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这个传承传播下来,特别是陈有本这个人,很有意思,相传当时其兄弟两人----陈有恒和陈有本亲兄弟两人,当时他们都已经三十多岁,功夫还没有达到理想水平,但是后来不久,其兄有恒在洞庭湖游历,不幸落入水中溺亡,家中弟有本深感责任之重大,为能够传承家学而35岁闭门谢客,昼夜不辍研习祖传太极拳,后大成,外地拳师来温找其切磋,基本都是一式定输赢,其功夫出神入化,在当时无人出其右,同时期的太极拳大家也只有当时誉满冀豫鲁陕甘的陈长兴能与之齐名,当时陈有本是陈家沟地主家庭,家中有许多土地,所以不靠经营拳路为生,再加上,其功夫之高,无人能及,视家传功夫为珍宝,所以一直流传下来的文化就是小架择人比较慎重,传承较保守,极少外传,甚至除了子侄连女儿和爱人及同族本村的人都不传,所以小架一直都以书房架著称!

       但是在小架宗师陈鑫当年著书时,并没有提到陈家拳有大小架之别,而是说陈家拳只有一路,为了搞清楚大小架的由来,许多练习者,包括陈家沟本族人都在寻根,后来我研究当年民国时期,师承于陈家沟大架代表人物陈延熙先生的传承人台湾杜毓泽先生老视频发现其传承的古大架练法与当今我们练习的小架练法基本相似,这样就验证了我师爷曾经说,以前陈家沟的大架和小架基本一样,其实在陈家沟陈发科之前大架就一种练法,和小架基本没有区别,只有个别式子不同,而到了陈发科晚年编创新架后出现了新架拳,但是新架现在的起势动作和小架还是很相似,说明陈发科练的拳还是很像小架的,当今我们流传的老架拳也就是大架,其实是陈家沟第十八代传人陈照丕先生传的架子,和十七世陈发科的都有所不同,所以可见大架拳短短几十年改变了很多,现如今国家再次删减,可见外面流传的陈式太极拳和原先的差别多大,看见很多练太极拳的人,特别是杨氏武氏太极拳的人疑问,为什么太极拳来源于陈家沟,而杨氏武氏和陈家沟现在的太极拳都不像呢?欸。。。问题就在于此。那么大架拳到底是来源于谁?现在的记载是陈长兴创大架,陈有本创小架,真的是这样吗?我在和杨氏太极拳传人交流中发现杨氏太极拳里面很多练法和我们传承的陈家小架很类似,可以说杨氏太极拳也经过了几次的更改,当年杨澄甫宗师改其父亲的中架为大架,其父杨健侯改杨露禅小架为中架,而杨露禅跟陈长兴学的是小架,杨露禅,杨班侯,杨少侯都是小架高手,怎么可能陈长兴练的是大架呢?当年陈式太极拳小架大师陈立清为了搞清楚杨氏太极拳与陈家沟太极拳的关系,去山西问杨露禅的嫡系曾孙杨正铎:当年杨露禅学的是什么架子?杨答曰:小架。

       杨露禅太极拳功夫名震京师,号称出手见红,发劲冷脆,以小架快速著称,所以当年能够驰骋于京师的能和其他拳种对抗的是小架功夫,即使到了陈发科年代,前期其拳势基本也类似小架,所以说了那么久,啰嗦了那么多究竟目的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刨根问底,我们到底练的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太极拳?当初为什么太极拳练家子可以名震京师,走镖天下,而我们今人为什么越练越差?太极拳到底能做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收益?我们为什么要练太极拳?怎样才是太极拳的真实面目,今天我们就是要谈论这个话题!

      我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曾经的军旅生涯,做事一丝不苟的氛围让我深入骨髓,踏入社会至今也没有改变,作为一个从小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一直关注太极拳,特别是在影视作品中,看见如此潇洒飘逸的太极拳风姿,非常的羡慕,设想有一天我也成为那样的人,是多么自豪的事情,终有机缘让我真的遇上了太极拳,但是只要开始练习,我就没有停止探索过,到底太极拳要表达什么?古人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套路给我们练习,究竟用意在哪里?太极拳真的可以四两拨千斤吗?为什么可以?怎样才可以做到?等等这些疑问每天都萦绕在我的心头,就像参禅的高僧,无时不在参禅!

       记得我当年初练拳时,每天终是兴奋不已,我终于可以练习我喜爱的太极拳了,为遇见和走进而沾沾自喜,但是想把太极拳练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每和别人试手,为什么我的招式不管用?为什么我不能化解他的来力?为什么我推不动他?这都是我的疑问。但是随着练习时间的加长,我感觉我的骨骼和关节好像慢慢的灵活了很多,松了,走路时好像骨骼比以前更加轻快,灵活稳健,行动自如,这好像是我以前没有练习太极拳时不曾体会到的,记得以前我练习散打格斗及力量练习时,感受到的是肌肉的亢奋和绷紧的感觉,每天总在亢奋中,但是时间一久很是疲劳,其实我感觉这不是健身,而是在透支,是在提前消耗我的能力,把自己潜能挖出来用,而不是真正的补充能量,他不能够创造能量,而是在刺激我爆发他而已!

       但是自从我练习太极拳后,每次练拳结束,给我传递的是松空的信号,骨骼关节松了,皮肤毛孔和五脏六腑通了,肠胃等管道体空了,我是真正切切的这种体会,并随着练习时间的深入而逐渐加深。。。直到有一天我感觉,我真的是变了,到底是哪里变了?我想说的是不是长相变了,而是骨骼变了,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在起床的一瞬间,平躺一夜的脊椎骨会随着我的反身和坐起而自腰椎到胸椎节节作响,清脆的啪啪声我自己听的清清楚楚,哪怕坐在电脑桌旁边办公半天,一个自然的转身,脊椎骨也会自然的放松下来节节作响,并且非常的轻松,以前我只是感觉奇怪,不知道什么原理,只知道是练拳松下来的结果,但是后来学医,随师父学习中医正骨后,我明白了,我们的脊椎本是可以左右灵活转动的,当我们长期保持一个方向的姿势,关节腔挤压,变紧,偏向一边,如果长期一个姿势,长期积压,那么两边骨骼就会变形,不对称,所以后来找我正骨的很多人,由于各种疾病,颈椎病,腰椎病或者是胸椎变形,我发现都是脊椎骨错位的结果,而我们练功由于长期练习,肌肉有弹性,柔软,从而骨骼活动范围大,没有来自肌肉紧张的拉力,而自己会不时的自己去调整骨骼上下节之间的关系,所以达到我这种程度的人,一般不易得脊椎疾病,因为自己每天都在自我调整,记得有一次老师在帮我正骨时,刚摆好体位,还没有用力,结果我自己骨骼开了,响了,老师说,你还真省力还不等我动手自己就开了!哈哈,这就是我们长期练习太极拳正确后脱胎换骨的结果,把我们正常人先天的骨骼结构从新打破,本来成年闭合的关节腔,回归到未成年发育时的状态,有很足的润滑油和足够的关键缝隙,不至于老年磨损!

      现在我的状态是全身关节全部打开,我自己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走路时,自己的骨架结构,支撑力点,好像我就是一个骨架外面包裹了一层肌肉在活动,我在想这不就是佛家所要说的和修的白骨观吗?原来练太极拳练到了可以自己感觉到而不是自己凭大脑去想象。。。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取决于练习太极拳的结果,那有的人会问我,既然你的骨骼都打开,为什么不会生长呢?骨骼打开个子肯定会比闭合要高一点,但是我们大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才会骨骼生长,但是我们骨骼打开却没有生长激素,所以应该不会再长高,但是我们帮客户正骨后会发现他们会比以前高了几公分,这个一点不奇怪,即使你自己量早晨刚起床也是比晚上要高的,因为睡一夜关节骨缝开了,晚上因为一天的工作有重新闭合所以会晚上比早上矮一点!但是很多人又说了,那么宇航员在太空飞行由于没有地球引力的结果,关节会逐渐分离拉开,而对身体不利,回归地球后需要慢慢的修养恢复,为什么你们练习太极拳骨缝拉开而没有影响呢?其实宇航员在太空那是被动拉开了骨骼,气血不能充盈濡养,关节液也没有增加,肌肉强度也没有增加,所以回地面后不能大量运动不然对关节是一种损伤,而我们是长期练习太极拳气血充盈的结果,骨骼拉开,气血能够濡养,筋骨更加强健有力,这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记得道家修行时说,当人修成大周天往上时达到天人合一,能够感受天地四时之变化,能够内观到人体五脏六腑之状态,能够自我调节,我想这个过程,开筋拔骨达到脱胎换骨就应该是一个过程之一!

       谈到这里今天的话题还没有结束,我自幼十几岁就练习武术,可以说自己就是一个武痴,非常的酷爱武术,特别是内家拳,研究五脏六腑,我把我这些年来亲身感受全部要写出来,不管是大家说我是装神弄鬼还是胡说八道,我想说只有有缘人才会明白,当代的科技也已经证实了,物质的核心是弦,而弦就是一种能量的存在,所以我敢说今天没有被认识到的也许若干年后会被科学证实,那么现在为什么我们不去开发和挖掘他呢?

        我通过太极拳的练习真正切切的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人体真的有潜能可挖,佛法常说真实不虚,我想说实修这一切都可以做到!

        那么谈了那么久的身体感触和内在变化,可以说如果往养生上面来说谈论五脏六腑的感受,我要写上几天几夜也写不完,因为练功的变化是微妙的,每天都不一样,一天一个变化。。。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太极拳关于技击方面的论述。拳论上面说的很清楚,命意源头在腰隙,时时留心在腰间,太极拳终其一生就是练一个“腰”字,腰练不好,太极拳一辈子都练不好,很多大师,名师,宗师练一辈子也只是个肢体动作!虽然大家都在谈论腰,但是真正懂腰的人却很少,而做到的人又更少!

        大家都知道,腰是我们人活着的根本源头,腰就是两肾,腰好就是增强肾功能,中医说肾为先天之本,肝肾同源,肾属水,水生木,肾气足可以濡养肝脏,肝火就不易上扬,人的脾气就好,也不易得高血压等疾病,相反,肾气不足,人整天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每天疲惫不堪,五脏六腑阳气不能生发,精神不集中,也不易做成什么事情,所以太极拳的古人多聪明啊,练拳就是练肾,练根本,不像现代西方运动,注意力都在胸肌和胳膊腿上,腰反而是越来越细,气都往四肢练,人体一共就那么多气血,你都往四肢走,五脏自然就会少,所以练习健美的人,看似四肢发达,其实不代表身体就好,相反还是容易劳损和生病,抵抗力也不一定就强,所以这就是西方人和东方人的区别,他们注重的是肌肉肢体的锻炼,而我们注重的是内脏呼吸筋骨的锻炼,所以信仰和崇拜也不一样!

       说着说着就你不自觉的跑题了,说搏击说到了文化的差异,但是如果谈搏击其实道理也是一样,太极拳着重练习腰劲,而这个腰劲是以内壮为基础的,我们通过呼吸吐纳,让脏腑强健起来,腰部丹田饱满有力,再加上我们四肢关节脱开,有一种崩弹的空间,这个崩弹空间是非常了不得的,我们的穿透力和震颤崩劲就在这个短暂的崩弹空间中发挥出来,大家都知道,健身和现代搏击练习的是肌肉,肌肉越紧关节越紧,所以散打搏击发力都是肌肉力量,耗费肌肉的能量比较大,你让两个人打拳,几分钟就筋疲力尽,所以散打搏击运动员退役也较早,基本30岁后就过了巅峰时期,因为肌肉质量不如以前了,可以说是一个透支运动,提前消费了身体能量,所以散打运动员退役以后很多需要学习传统武术特别是内家拳来修复自己的损伤,比如武林风散打运动员孙武,退役后拜陈小旺为师学习太极拳,有的人说他是为了钱或者陈小旺的名气而拜师,其实不然,愿意只有他自己才明白,如果不练习传统武术或者找传统中医调理康复,他的伤肯定会带在身上一辈子!

     我是解放军快速反应部队出身,每天强大的训练量,让我们身体不堪重负,我们部队,基本上早晚两个6千米,有时中午加餐,再来一个,下午百米,五百米障碍等体能训练再加上晚上的俯卧撑和深蹲,仰卧起坐一天基本不闲着,几年下来一身的伤病 ,长期负重越野,颈椎腰椎都不好,膝关节损伤等,我退役时也是一身损伤,我算保护好的了,以前腰肌劳损,稍微弯一点腰久了就酸,经过太极拳练习放松下来,对腰椎是一种自我按摩,腰部肌肉逐渐松软,劳损得到改善,现在腰早已不痛,所以对比现代训练和古代修练结果自明。

      我授徒教拳至今也有6年之久,这6年期间有在企业长期任职做教练的,也有业余时间教学员的,但是学生应该有上千人了,其中有一些也是带艺投师,学习过其他武术的,有些是体格高大身强力猛的,还有一些过来切磋交流或者踢场子的,他们过来找我,可都不是随便玩的,如果我不行他们可是不会随便掏钱交学费的,呵呵,说句实话事实就是这样,我的身高和身材都很普通,放在人群当中估计大家都不会认为我会怎么厉害,更不像是一个练武的人,但是经过这些年太极拳的练习后,与人交手,可以说基本达到发人有一丈有余,不管你是力大还是个子大,只要你松的没有我好,基本上就可以让你出去,记得在上海2015年参加国际气功研究会,一个法国某大师与法国弟子表演推手,我当时也是观看态度,但是由于领导要求上去试试,我才不好意思与大师交了手,接触瞬间,对方腾空出去两米开外,那时我还没有做到全身筋骨贯穿,可以说太极拳还没有真正入门,后来与其外国弟子交手,对方由于看见师父别打有些生气,上来就抓我衣服准备把我扔出去,对方比我高一个头,应该有一米九左右,我松沉,他没有抓动,胳膊被我弹开,打向他后面的法国同伴结果别人受了伤,所以一时间感受到了太极拳搏击较技的实用一面,一个身材矮小之人也可以把比自己高大很多的人打出去,以小搏大,体现四两拨千斤!

       而事实上当我们筋骨松开时丹田气满,不光力大无穷,还灵活自如,试想一个力大而灵活的人能够不厉害吗?真正的太极拳练习的不光是技巧,练对了力量也是很大的,古人说力气力气,力和气是分不开的,气满则力大,当今人都对太极拳误解,以为太极拳软绵绵的,没有力气,其实古代的太极拳大师都是力大无穷的,可以举起几百斤的石狮子,杨澄甫,陈发科,杨露禅,武禹襄等人都可以将人腾空打起,如果没有力量是绝对办不到的,我们说功力功力,其实也是包涵力气在里面的!而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力气就是会增长的!

说了那么多,夜已经很深,近几年社会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在质疑太极拳,质疑中医,甚至整个传统文化,认为都是落后的虚假的,不值一提,其实有的是炒作,宣扬自己的行业先进论,博人眼球,为了盈利,有的是完全不懂传统文化而人云亦云,传统文化是有很多糟粕,特别是在礼仪文化上面繁琐禁锢,但是不代表没有好的文化,甚至现越现在的文化,就像易经推衍,及其高深,古建筑不比现在厉害的多吗?传统文化精髓之处,需要我们去亲身感受,身临其境才有权和资格去评说,我的水平也就是入门阶段,离我的理想阶段还差十万八千里,但是我所感受到底足以证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真的,实实在在存在的,如果有人怀疑我愿意以身印证其真实性!绝不会回避!

   我决定,在这个“乱世”,以弘扬太极拳及传统文化为己任,结合武医,为全世界人类的健康而做出贡献!

    最后,要说的是当今练习太极拳的人不能说不多,但是越练越脱离了太极拳的根,难怪“格斗狂人"徐某人说太极拳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的,你练太极拳而又在宣扬太极拳怎么能打和神秘,但是实际上你又做不到,把自己封成大师,很多人相信你崇拜你,而你至少要有一点真实的水平吧?不然怎么对得起“太极拳”这么高大上的三个字呢?

    最后,要说推荐,我为什么说小架太极拳好,他是太极拳的根,因为不管是陈家小架还是杨家小架还是武氏小架,小架都是这个派系最早的原始架子,功夫架,因为小架是练功夫的,什么是功夫?就是功力架!小架走裆腰圈,也就是裆圈套腰圈,圈圈相扣,把裆腰太极拳的核心部位锻炼的密不透风,任尔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哈哈哈,太极拳这么有力的句子说的很清楚,裆腰练好丹田气足,就是太极拳的全部,手脚本是身外物,谁要送于谁!

   陈式太极拳小架十二代/武医传人姜其童写于2018年7月29日凌晨1点28分苏

    本文只代表本人自己感受,不做权威论断,仅供参考,不多赘述。   

9

点赞
12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21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