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活动实施方案 太极拳是一种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运动形式。它是以东方传统哲学中太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强身健体、怡养性情、技击对抗为一体的实践活动。太极拳文化内涵丰富,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创造力,见证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是中国功夫文化的重要符号和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2006年太极拳被中国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中国政府推荐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为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不断推进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的持续改善,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焦作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中共温县县委、温县人民政府、日本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实行委员会联合主办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活动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 中日友好协会 日本国驻中国大使馆 【主办单位】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焦作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中共温县县委 温县人民政府 日本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实行委员会 【承办单位】北京亚细亚体育文化交流中心 河南省温县文化局 河南省温县经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产经新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文化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河南商报、东方今报、《少林与太极》杂志、《漫画》月刊、郑州晚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电视台、焦作日报、焦作电视台、焦作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央视网、人民网河南视窗、中国广播网、河南分网、新浪网、搜狐网、大河网、商都网、太极网、经典文化网、中国太极拳网、河南手机报、古温大河网、日本《朝日新闻》 http://www.taiji.net.cn/ 【活动时间】2009年8月29、30、31日(星期六、日、一) 【活动地点】中国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发源地) [page]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组委会成员名单 一、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 【名誉主任】李柏栓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冯佐库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副会长 【高级顾问】苏福功 河南省旅游局局长 马国强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路国贤 中共焦作市委书记 孙立坤 焦作市人民政府市长 周绍成 河南电视台台长 张振河 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河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周毅刚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 、《少林与太极》杂志社社长 【主 任】冯永臣 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副 主 任】傅劲松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执行会长 谷野作太郎 日本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大使 赵建军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 中共焦作市委常委 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周慧明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 焦作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 董安民 中共温县县委书记 魏曰高 温县人民政府县长 周清水 温县政协主席 【秘 书 长】赵青山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 【执行秘书长】秦迎军 中共温县县委常委 中共温县县委办公室主任 【副秘书长】桂延文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 北京亚细亚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总经理 兼子宗德 日本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实行委员会事务局长 日本丝绸之路交流协会秘书长 鲍国增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 河南省华侨书画院副院长 原玉芹 河南省温县文化局局长 王贵贤 河南省温县经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工作人员】胡彩梅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干部 邹京萍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干部 王 涛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干部 严双军 河南省温县文化局副局长 二、日本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实行委员会 【会 长】今井宏 日本国会议员 河南省安阳市友好城市日本草加市前市长 【顾 问】山折哲雄 日本著名哲学家 日本国际文化研究所前所长 王 敏 日本法政大学国际文化研究所教授 谷野作太郎 日本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大使 【委 员】日本各界知名人士 【事务局长】兼子宗德 日本丝绸之路交流协会秘书长 三、组委会下设八个工作组 1.海外联络组 【组 长】赵青山(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 【成 员】桂延文 鲍国增 陆建明 胡彩梅 邹京萍 王 涛 兼子宗德 【联 络 员】根据外宾语种和人数由省友协安排 【职 责】负责海外各太极拳研究组织的联络邀请工作 2.国内联络组 【组 长】焦开举(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秘书长) 【成 员】严双军 吴颖锋 王明川 杨振河 陈永福 刘洪奇 李群虎 陈向武 张德旺 陈一华 陈有芹 陈自强 王 勇 朱小燕 张金鹏 禇 霞 【联 络 员】根据来宾人数由温县安排 【职 责】负责国内各省区太极拳名家、研究组织的邀请工作 3.会务接待组 【组 长】秦迎军(中共温县县委常委 中共温县县委办公室主任) 【副 组 长】史连更(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成 员】褚爱洲 张奇琦 侯 军 【职 责】负责本次文化研讨会开幕式、闭幕式会务安排;所有参加活动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食宿安排;参观路线的确定;工作车辆的调度。 4.技术交流组 【组 长】孙菊梅(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 员】宋明军 陈小旺 陈正雷 王西安 朱天才 陈庆洲 陈全忠 【职 责】负责活动期间太极拳团队表演技术指导及名家表演的组织和安排工作。 5.文化活动组 【组 长】郑爱珍(温县政协副主席) 【成 员】原玉芹 陆振宇 李世轩 严双军 【职 责】负责太极拳拜祖大典的组织和安排;“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表彰会会务安排;太极拳主题书画展、图片展的布置;论文研讨会的组织和安排。 6.宣传文艺组 【组 长】李 伟(中共温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成 员】杨彩虹 崔连奎 郑祥瑞 严双军 周双林 【职 责】负责太极拳联谊文艺晚会的组织和安排,上级新闻媒体的联系接待和宣传报道工作。 7.城乡环境组 【组 长】魏大海(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 员】张晓森 刘继承 郭国兴 焦海东 张国运 【职 责】负责活动前以及活动期间所有牵涉场所和行经路途的环境清理和保洁工作。 8.安全保卫组 【组 长】 胡义胜(中共温县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 【副 组 长】 王卫生(温县公安局局长) 【成 员】 卫 星 李世轩 陈双印 刘庆有 郑松林 【职 责】 负责活动期间所有牵涉场所的安全防范,参加活动所有人员的疾病治疗,就餐酒店的食品安全检查,所有行经路段的交通警戒工作。 [page]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活动议程安排 1.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开幕式 2.命名、表彰“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 3.太极拳拜祖大典 4.举办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茶话会 5.太极拳文化论文征集、评选、颁奖 6.图说太极拳史图片摄影作品展 7.太极拳主题书法.国画作品展 8.参加团队分别进行太极拳表演和太极拳名家表演 9.太极拳联谊文艺晚会 10.参观太极拳博物馆.祖祠和杨露禅学拳处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 推荐命名办法 一、宗旨 太极拳是一种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运动形式,是中国功夫文化的重要符号和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不断推进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的持续改善,提升河南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太极拳发源地温县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是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命名的国际性太极拳文化传播贡献最高荣誉。 开展“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推荐命名活动,旨在宣传表彰长期以来坚持自觉自发地开展太极拳文化传播工作的拳师们的卓著业绩,展示太极拳名家风采,推动太极拳事业的发展,促进太极拳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二、推荐范围 凡符合条件的太极拳师,不分年龄、性别、民族、国籍、流派均可推荐。 三、推荐原则 (一)具备一定资历资格 1、师承明晰:自身以上三代师承明确; 2、师德严谨:本人能够严格遵守传统门规戒律; 3、长期授拳:中国拳师,须具有10年以上授拳经历;外国拳师,须具有5年以上授拳经历; 4、成绩显著:本人获得省级以上(含河南温县、河北永年组织开展的国际太极拳交流竞赛活动)赛事奖项;传人中有三人以上获得省级以上(含河南温县、河北永年组织开展的国际太极拳交流竞赛活动)赛事奖项。 (二)公益意识强 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3、热心太极拳文化事业; 4、积极支持并推动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行动力强 1、成立有太极拳文化相关组织机构,担任一定职务; 2、长期承担具体教学任务; 3、长期积极参与、组织太极拳活动开展; 4、出版、发表有太极拳方面相关论著(专著、论文、音像作品等)。 (四)影响力强 1、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2、其思想、言论、行为、决策对太极拳事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3、其传播行为对社会公众具有明显的带动、导向和示范作用; 4、其传播行为引起社会关注,获得地市级以上荣誉。 四、推荐办法 1、本人提出书面申请,一式两份; 2、太极拳相关组织机构出具书面推荐证明,一式两份; 3、报送相关资料(论著、证书复印件等)两套; 4、本人学拳、授拳、参加重大活动等事迹材料一份(2000—3000字),高清晰彩色标准照、参加活动、练拳、授拳数码照片6—11张(拳师近期半身免冠5寸标准照片1张、授拳照片2—4张、参加重大活动合影照片2张、单身练拳照片2—4张。每张数码照片要求在2M以上,并注明百字图片说明。)。所有电子资料报送邮箱:hnsltjwh@163.com 5、入选者需缴纳会务费用。 五、入选权益 1、由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向入选者颁发“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水晶匾牌一块; 2、由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向入选者颁发“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证书一个; 3、由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向入选者颁发特制“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绶带一条; 4、由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向入选者颁发特制“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服装一套(年龄在60周岁以上并传拳30年以上者授金领大使服装,其余授银领大使服装); 5、由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编辑出版一部免费收录全体入选者文字、图片介绍的16开本《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精美彩色宣传画册,每位拳师占2页,并赠送每位入选者10册; 6、由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向“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推荐机构颁发“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优秀团体”奖匾和证书。 7、由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向入选者赠送《见证辉煌——温县2008年精彩回眸》画册、《太极拳文化研讨论文集》、《太极拳主题书画作品集》画册、《图说太极拳史》画册、《美丽的拳乡》画册等图书和《太极拳》电视专题片以及《太极盛会——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纪实》电视纪录片。 六、附则 1、本次推荐命名活动解释权归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 2、本次推荐命名活动限定名额,审定符合条件人员按报名时间先后,推荐过程及结果将及时在太极网(http://www.taiji.net.cn/)、经典文化网(http://www.jdwhcm.com/)、古温大河网(http://wenxian.cn/)、中国太极拳网(http://www.cntjq.net/)公布。 3、推荐时间:自即日起至2009年5月31日 4、咨询报名及资料报送地址、联系方式: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邹京萍(0371-65688752 郑州市金水路15号 450003) 河南省温县文化局 严双军(13569128510 温县太行路中段 454850)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page] 太极拳文化论文征集通知 太极拳文化论文征集、评选和颁奖是“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选题范围 1.表现太极拳健身、养生理论与实践的; 2.探讨太极拳流派发展衍变历史和现状的; 3.展现太极拳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的; 4.探讨太极拳内功修炼的; 5.说明太极拳搏杀技巧的。 二、征文要求 1.论文篇幅需控制在5000字以内(包括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 2.论文写作时间不限,但须为当世人作品; 3.论文以往是否发表不限; 4.每名作者提交作品上限为三篇; 5.须提供论文电子版(Word文档),发至hnsltjwh@163.com(主题注明“太极拳文化论文征集”字样); 6.每篇论文后均须附作者基本情况介绍; 7.截止日期:2009年5月31日。 三、入征须知 1.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应征论文进行初步审查以确定是否入评; 2.将从入评论文中选取部分具代表性论文,安排在会议上进行宣读; 3.入评论文的评选共设4个级别奖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论文奖,由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交流协会、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并在会议上公布结果、颁发证书; 4.入评论文将由《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杂志8、9月号结集出版,并在活动期间发放; 5.每提交1篇论文,需缴纳参评费400元人民币。 6、咨询报名联系方式: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河南省温县文化局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5号 地址:温县太行路中段 邮编:450003 邮编:454850 联系人:邹京萍 联系人:严双军 电话:0371-65688752 电话:13569128510 所有电子资料报送邮箱:hnsltjwh@163.com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太极拳主题书画展征稿通知 太极拳主题书画作品展览是“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稿对象 国内外太极拳名家本人的书法、国画作品; 国内外专业书法家、国画家及业余书法、国画爱好者。 二、征稿范围及内容 1、作品分书法、国画两个类别,作者参与其中一类或两类均可。 书法作品:仅限毛笔,书体不限,草、篆另附释文,体裁为诗、词、歌、赋、文、格言、警句或自定,内容要求与太极拳主题相关; 国画作品:人物、山水、花鸟皆宜,内容要求与太极拳主题相关; 2、作品以竖式为宜,尺寸不得超过4尺整纸,无需装裱; 3、作品右下角须以工整字迹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4、每位作者同类别作品须2件或2件以上,其中1件为赞助作品; 三、评选评奖、出版画集 1、组委会将组织知名书画家对收到的所有作品进行评选,在入选参展作品内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 2、组委会将对参展作品统一进行装裱,展后一律奉还作者(赞助作品除外); 3、组委会将赠送每位入选作者《太极拳主题书画展作品集》2本; 4、限于人力,落选作品恕不退还; 5、本次“太极拳主题书画展”不收取任何费用。 四、收稿地址 1、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邹京萍(收) 地 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5号 邮政编码:450003 联系电话:0371-65688752 2、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文化局 严双军(收) 地 址: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太行路中段 邮政编码:454850 联系电话:13569128510 投稿作品请以挂号信或特快专递寄至以上任何一人均可。 五、截稿时间及展览时间 2009年5月31日截稿。 2009年8月29—9月1日展览。 六、附则 本次“太极拳主题书画展”解释权归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活动日程安排 2009年8月28日(星期五 农历七月初九)抵达河南郑州(国外团队报到日) 上午:国外代表团队由北京或上海出发抵达郑州,入住未来康年大酒店。 下午:河南省人民友好协会或相关领导接见代表团主要成员,参观河南博物院。 晚上: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行欢迎宴会。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农历七月初十)抵达河南温县(国内团队报到日) 上午:国外代表团队参观少林寺 下午:国外代表团队参观洛阳龙门石窟,然后赴温县,入住温县指定酒店。 国内代表团队开始报到 晚上:18:30 温县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举行欢迎宴会。 2009年8月30日(星期日 农历七月十一)文化研讨会开幕 上午:09:00 举行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开幕式(陈家沟) 09:30 命名表彰“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陈家沟) 10:00 举行太极拳拜祖大典(陈家沟) 11:00 参观太极拳博物馆、祖祠和杨露禅学拳处(陈家沟) 11:40 返回温县县城就餐 下午:14:30 举行图说太极摄影作品暨太极拳主题书画展开幕式(温县指定酒店) 15:10 举行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和论文颁奖(会场另定) 18:00 就餐 晚上:19:30 举行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茶话会(温县指定酒店) 2009年8月31日(星期一 农历七月十二) 上午:08:30 举行中外参加团队和太极拳名家套路表演 12:00 就餐 下午:15:00 中外各参加团队分组与太极拳名家交流,部分外宾离开温县 18:00 就餐 晚上:19:30 举行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闭幕式 为参赛团队及参加人员颁发纪念证书 20:00 举办太极拳联谊文艺晚会 2009年9月1日(星期二 农历七月十三) 上午:08:30 所有代表团离开温县 [page]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活动接待安排 1.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负责组织国外太极拳爱好者参加本次活动并协 调温县及各地市对外友好协会的联络工作。 2.日本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实行委员会负责在日本组织日本太极拳爱好 者参加本次活动。 3.北京亚细亚体育文化交流中心负责协调中日联络及活动组织工作。 4.温县文化局负责组织国内太极拳爱好者参加本次活动。 5.河南省温县经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国内太极拳爱好者及本次活 动所需资料物品的筹备。 参加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 研讨会联系方式 1.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世界各国) 联系人:赵青山 胡彩梅 邹京萍 王 涛 电话:0371-6568875 0371-65688867 传真:0371-65688867 E-mail:faohn21@126.com 网站:www.hnfo.gov.cn 2.北京亚细亚体育文化中心(国内国际) 联系人:桂延文 电话:010-87758041 传真:010-87758040 3.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实行委员会事务局(日本) 联系人:兼子宗德 电话:03-3269-7518 传真:03-3269-7453 4.河南省温县文化局(中国国内) 联系人:严双军 电话:13569128510 0391-3822519 5.河南省温县经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国内) 联系人:朱小燕 电话:13938197954 0391-3826250(传真) [page]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邀 请 函 : 太极拳是一种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运动形式。它是以东方传统哲学中太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强身健体、怡养性情、技击对抗为一体的实践活动。2006年太极拳被中国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中国政府推荐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为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不断推进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的持续改善,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焦作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中共温县县委、温县人民政府、日本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实行委员会联合主办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这次太极拳文化研讨会活动我们将分别邀请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及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太极拳组织、太极拳名家,以及中国太极拳组织和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太极拳协会组成代表团前来参加此次活动。“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是太极拳界的一大盛事,她的成功举办将会在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我们非常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也热诚欢迎太极拳名家们踊跃前来参加这次活动。详情请参阅附函资料,任何征询敬请联络(联络电话、传真、附函资料已备)。 期盼着与您相会,真切地期望通过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让我们再结太极拳之缘!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 2009年1月8日 [page] 古老的陈家沟 神奇的太极拳 太极拳是目前世界上传播最广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公认的最为有效的一种健身方式。据有关人士估计,全世界的太极拳爱好者已经超过两亿之数,并且这一群体还在增长。 太极拳为什么会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因为太极拳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二是结合了道家导引、吐纳之术。三是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所以太极拳跟其他武术有着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一般的武术只讲求技击,而太极拳不但讲求技击,还注重养生,也就是延年益寿。可以说,太极拳的始创者超前地创造了一种健身、养生的有效办法,非常适合现代人类社会的需要。创造了这一有效办法的人就是公认的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 陈王廷生活的年代在明末清初。当时,现在河南温县这块地方属于怀庆府管辖范围,温县县城以东大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常阳村。陈王廷的家就在常阳村,从定居此村的祖上陈卜算起,陈家到陈王廷这一代已经是第九代。陈王廷祖、父两代都是小官僚,他本人自幼好文喜武。明朝末期,陈王廷中了武秀才;清初,陈王廷又中过文秀才,做过县里的乡兵守备,还曾经带兵到山西、山东一带剿匪,在当时名气很大。所以,在清朝的康熙年后期,因为陈王廷的原因,常阳村的名字就改为了陈家沟。 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陈家沟,位于豫北平原西部,北望太行,南眺黄河,周围的文化氛围异常浓厚: 陈家沟村南隔河相望有“易文化”发源地伏羲台。西北,10公里处是孔子著名弟子卜子夏故里和经学大师董仲舒墓地,20公里处有慈胜寺,30公里处是道教上清派祖师魏华存修炼得道的地方。魏华存在阳洛山“二仙庙”那里撰写了《黄庭经》。西南,100公里处有嵩山少林寺。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与儒教文化在这里非常密集地汇聚,对太极拳的产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客观作用。 陈王廷满腹经纶,文武皆优,抱负远大,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凭借自己大半生的积累,遍采众家武术之长,科学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有机融入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创造性地发明了现在人们普遍喜爱的太极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