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太极资讯 武术资讯 查看内容

李氏太极春天绽放

2008-4-29 17:14|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5296| 评论: 0

    关于李式太极拳虽然久闻大名,但因为不够普及,很少见到“庐山真面目”。今年,我随北京太极拳代表团赴港参赛,发现团内有两支李式人马:一路来自西城,由年过古稀的马金龙老师统帅;另一支来自通州,由少壮派任正光、张树宏率领。没想到在社会上尚不显山,不露水的李式竟然成为北京团第一大主力,最大的特色。因为偌大个香港,传统武术五彩滨纷,各式太极令人眼花缭乱,竟然没有李式。李式太极拳亮相香江,好评如潮。

    清明期间,北京李式太极拳研究会举行大会,纪念创始人、近代著名武术大家李瑞东先生诞辰一百五十七周年。吴彬率携豪华阵容前往李瑞东故里——天津武清城关区“捧场”。

    李式太极拳创始人李瑞东(1851年一1917年),名树勋、字文侯,外号“鼻子李”,河北天津武清城关人。自幼嗜武,兼习医学。少随李老遂学戳脚,随董海川学八卦掌,后随慧海法师学少林,随杨露禅弟子王兰亭学练太极拳,而后又随甘淡然学习南派太极。先生敏而好学,海纳百川,融会贯通,最终研创了风格独特的李式太极拳,时称”武清派太极拳”。

    不到武清不了解李瑞东,到了武清才知道李式太极在武清的普及程度。无论是政府,还是晚辈,或是家乡人民,都为武清这块沃土上涌现出一代武术宗师李瑞东而深感自豪。

    纪念活动的演武在天真集团院内的空地闪亮登场:少林拳、老三推、金刚八式、四门炮、五星捶、八法齐门拳、十二行拳、李派拳法、太极拳。一个比一个更精彩。尤其是压轴戏:张绍堂和邢启林表演的李式太极拳,既有刚阳之力,又有圆柔之劲:舒缓之时要多柔有多柔,发力之时,要多刚有多刚。其景其情在以往的武术表演中很少见过,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太极拳讲究刚柔相济,而李式则显柔更柔,刚更刚。比如倍受吴彬推崇的“老三推”,它的一招一式,都体现了柔的美感,仿佛习练者的关节都变软了,绝对轻松,怡然自得,其乐融融。此功则是典型的李式松架。张绍堂说:“松架之松,是身正、气和、神安条件下的周身内外自然沉静,是神经、呼吸、脏腑、筋骨皮在似用非用,若即若离,似散非散,似懈非懈的状况下运动”,而“松则融,融则疏,疏则通,能达到畅通脉络,活化气血之目的”。看来松有松的道理,松有松的功用。如果通过练太极,不仅使你的神经放松,还使你的关节、经络、血脉畅通,何乐而不为呢?

    李式的刚架也很有特色。关于李式之刚是这样描述的:“刚架是刚从柔出,柔运刚发,柔极刚,刚极柔。柔运至极而一到刚发,身手步急爆急发发五音,调五气,声色俱厉,豪迈威武。”

    在武术太极百花园中,李式是朵迟开的玫瑰。 

    各式太极都有各自的特点。李式太极有其独到之处,因此传播它也要遵循其特点另辟溪径。商品需要开创品牌,武术也需要树立品牌。太极虽然已是名牌,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并不是所有的太极都那么红火。李式研究初见成效,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高高的纪念碑耸立在天真集团四合院的东南部。雨后的汉白玉碑显得分外洁净与肃穆,中间撰刻着“纪念武林泰斗李公瑞东祖师”几个大字。右边写着:“道深德厚泽润四海”,左边是”才高艺朗光照古今”,表达出后人对先师的崇敬之意。

    天真集团的主业很另类,挖掘丰厚的太极文化。他们以培训为主,对象从青少年到企业家,进行太极文化教育,由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的邢启林教授主讲。他说,太极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学好它就能与今天社会的主旋律相吻合。

    时代走向有时会有许多微妙之处,不知何故武术文化近期逐渐火爆:在京工商联要启动武术文化,在武清也要擎起李式太极文化的大旗,而且一出手就相当惊人:源流、师承、功理、功法、文化甚至在家乡的流行程度,样样齐全。看来李式太极腾飞的日子应当不远了。

    李式在春天绽放,相信它一定会在秋天有所收获。

2

点赞
1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