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势 野马分鬃 势名考释: 这是象形的势名。这个势子是云手的放大。动作的身法、手法和步法都是开展奔放的。陈鑫先生说:步子放大到三尺宽,老练法手的中指能够擦地前转,如同野马奔驰中鬃毛被风吹得左右分披,如今没人再做得那么大而又快了。各式太极拳均有此名,而练法不同。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看右前方,但身法转变后,眼的方向虽未移动,却形成向左前方虚步变右侧马步、右侧马步、左小侧马步、左前虚步,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转进步右掤变靠,右转右采左靠,左转身挤、右退步掤、左进步挤等法。 歌诀: 野马分鬃穿裆靠,双手开合步轻松。 双手擦地如风转,留下古法世世传。 第四十五势 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洪师加“左转身”三字,以别方向。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先看左前方,进步后因方向未变,自然形成为向右前方。身法左、左、右凡3转,步法从前势野马分鬃的左小侧马步变左小盘步,右前虚步,成左后虚步。手法包括左转身捋,进右步双上掤,跟左步双右按等法。 歌诀: 劲发财略向右转,掤住左转变闭封。 闭后左转退步捋,立即变换跟步卦。 第十四六势 单鞭 同第一单鞭。 第四十七势 退步双震脚 势名考释: 此势名是说明动作的。动作先是退不,后是双足跃直而紧接双足震落。 老谱未有此势名,不知何人所起此名,但练法与玉女穿梭吻合,合拳论:“欲进先退”之理,故采用其名。其他各式太极拳无此势名。 要领:此势为15个动作。眼当向正前方;身法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左、右凡15转。步法从上势单鞭的左弓蹬步变右侧马步,内八字马步,右小侧马步、左小盘步、右前虚步、左小盘步、右侧马步、原地上跃步、震脚、右小侧马步、滑步;手法包括身掤、左转退步掤、左转跃掤、左转落步掤、右转落步掤、右转滑步按等法。 洪均生先生说:“此势为入围法,下一势玉女穿梭才是围之法。”这种入围并非多数人所围,而是被人挤到一个深窄的胡同里面,后面有墙,已无退路。对方认为一下可以擒住,我只得向上跃志掤之,然后用右采左按,平纵出去,脱离困境。 洪师于1956年曾以此势与乔明德试手,只知以上掤为主,在无意中碰了他的裆部,当时乔明德蹲下疼了一会,方知上下都有着法,因而洪师回忆陈发科师爷当年答同学提问之事。陈师爷和学生试验着法,常常讲中秀手法变化。同学们问:陈氏拳是否上下都有着?陈师爷答:上、中、下全有。但手走上秀时,在试验中,手应走到离对方尺许,便转过去。不用说真打上,就是摸他的脸也是失礼!膝部提高要离对方数寸,碰一下更不得了。试验中盘手法,必须让他用一只小臂横在胸前,以防万一发劲不慎,伤及内部。 洪师对膝法研究可精极巧,他常对我说:“用膝必须手掩护得好,距离极近,时间配合膝打分秒不差,还要使对方毫无觉察用膝之意。”接着双说:“用膝慎之慎之,不可轻试。”所以应当随时莫忘老师的教导。 歌诀: 右转掤法双震脚,两手引进退不掤。 继续旋退三拗步,双脚跃起右膝攻。 落步震脚惊敌胆,滑步按挤穿地龙。 要知其势出何处?穿梭势中有其形。 第四十八势 玉女穿梭 势名考释: 陈氏太极拳各种套路都有这个势名。但练法、作用不同。一路玉女穿梭是左右上下斜开,而左步前纵,右步后随。二路(砲捶)则双手同时一收一放,长拳108势则前纵右转回,名为:“玉女穿梭倒骑”,都是像织布梭的动作。加“玉女”二字不过艺术美化而已。各式太极拳同名,练法不同,无前纵,而改为向四个斜角转动。 要领:此势共同两个动作。眼法先以右前方为主,跃出后定势时,则转向左前斜角。身法只右转一次。步法先跃进左脚,右脚随之跃进成右侧马步。同时,左手逆缠向右平按。右手贴身逆缠右采。步法跃出时,左手下按齐左胯,右手上采齐右眼。 歌诀: 左脚跃起右脚进,右采左按右转身。 此势平纵谁双迅,一片神行自古稀。 第四十九势 揽插衣 势名考释: 势名取义同前。洪师加“第三”字样,以别次序。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身、步法均同第一揽擦衣第三、四、五动作,作用亦同。只是步法向右进时,仅开半步。 歌诀: 玉女穿梭接擦衣,屡次分疏识者稀。 即擒即纵缠丝劲,须于此内会天要。 第五十势 六封四闭 同前六封四闭。 第五十一势 单鞭 同前单鞭。 第五十二势 中云手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因采用陈鑫先生次序规律,第二个云手加上中字。 据《陈氏拳械谱》所说:“陈氏太极拳头套(十三势)把三个云手分为:春云,夏云,秋云。上云手为春云,一片生机,和风细雨。中云手为夏云,乌云滚滚,雷、电、狂风交加,有乌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陈氏拳家把中云手形容为乌云滚滚,摆脚如狂风闪电,跌*震足为惊雷,跌*势成如狂风暴雨。”所以陈鑫先生说:“打太极拳要练出情、景、神、意。” 要领:此势共8个动作。眼法为左前方;身法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凡8转;步法前三动作同前;第四动作右足是从左足的后方进到左足的左前方少许,右膝恰在左膝弯里侧,用足尖向右斜角踏地,成左小盘步;第五坳作左足从右足的前方向左横开,足尖亦偏于右前斜角,成左侧马步;手法为一上一下,上逆下顺的双正旋,但身右转时,手偏右此,左转进左步时,手向左走得略少些。 歌诀: 乌云滋滚中云手,偷天换日步如溜。 左右循环如日月,太极图中有无有。 第五三十势 摆脚(一名双摆莲) 势名考释: 这是象形的势名,言足之摆动近乎“风摆莲叶”,陈氏老谱又名“怀心腿”。摆脚是实说动作,取义更为明显,故采用摆脚老名。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法从云手的向左看转为向右;身法右、左两转;步法右侧马步变左独立步;手沅 括右平掤、右手引、右足捭法。注意:右足尖随右膝内合提起,再向右发劲。 歌诀: 右引左击捭法使,松腰膝打怀心脚。 右采膝捭破诸靠,身手松开虚又灵。 第五十四势 跌岔(一名一堂蛇) 势名考释: 此势也是说明动作的。陈鑫先生说:“何为跌岔?身从空中跌下去两腿岔?身从空中跌下去两腿岔开方为跌岔。今练法为单跌岔,以双跌岔非用纵法不能起,不若单跌岔只用左足踵往前一合右膝往外一开,右足踵用力一翻即遂落遂起,较之稍易故用之也能制胜,且今拳家皆如此,故从之。”看来跌岔老练法为双岔,今为单岔,杨式、吴式则名为“单鞭下式”。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向左前方;身法左、右、掤两转;步法从震脚并步变左扑步;手法包括左转合掤、右采左按兼左足前踢法等法。 歌诀: 摆脚闪电狂风起,震脚如雷跌岔势。 此身若非成铁汉,落地好似倾盆雨。 第五十五势 金鸡独立 势名考释: 是以公鸡经常一爪独立,一爪蜷曲而象形取名的。此势有左、右两势。陈鑫先生将右势尊照老谱名为“朝天镫”,说是左手高举过顶,似古兵器中之朝镫状。据《陈式拳械谱》所载此势练法与今不同。它的练法:左手与左脚同时齐向上行;一蹬一托、难度极在,今人无人能练,有待培养后辈。各式太极拳均名“金鸡独立”,不分左右。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向左前,后因身、步转变,成为正前方:身法左、右两转;步地左半盘步、变右独立步;手法包括左掤下引,右手上托兼右膝打等法。 歌诀: 随势直上手擎天,左手下垂待敌变。 一木冲天独立势,不防右膝暗中悬。 第五十六势 朝天镫 势名考释: 左手朝上,左脚上蹬,如古代兵器“朝天镫”象形,故名朝天镫。其练法同金鸡独立,所以今之名为“金鸡独立”。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向左前方;身法左、右、右、左、左凡5转;步法从左独立步变小正马步、左侧马步、左前虚步,成右独立步;手法包括下掤、右转掤、右退步掤、捋右独立右下引、左上托兼左膝攻裆等法。 歌诀: 左手托颌向上端,左膝上打足朝天。 上打咽喉下打阴,下震双足筋骨断。 第五十七势 倒卷红(一名珍珠倒卷帘) 势名考释: 势名考释同前,洪师加“第二”字样,以区别次序。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仍向正前,最后转向右前;身法右、左、右、左凡4转;步法从右独立步变右侧马步,左侧马步、右小侧马步;手法包括前侧掤、退左步挒、退右步挒、退左步捋等法。 此势与前一势子同名倒卷红,为何前者7个动作,此势则4个动作?陈鑫曾说:“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在拳势中上一动作便是下一动作的来脉,来脉有大小、高低、斜正之分,则转关必须因势承接得恰当。第一倒卷红是接前势肘底看捶的左前虚步而变的,所以退步较小。此势则是接右独立步的左足悬空而变的,所以退步较小。此势则是接右独立步的左足悬空而变的,所以退步自然放大,又回来势既猛且快,所以退的手步自然加快。正是符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所说:“动急应,动缓则缓随”的规律。 歌诀: 两手转来似螺纹,一上一下甚平均。 全凭太极真消息,四两化动八千斤。 第五十八势 白鹅亮翅 势名考释、要领同前。 洪师在此势中加“进步挤,顺拦肘”为过渡动作。其练法为反旋合手发顺拦肘,有从左、右下分为亮翅之形,所以不另立新名。 第五十九势 搂膝拗步 势名考释、要领同前,是重复势子。 第六十势 闪通背 势名考释: 势名考释同前,但此势与前势闪通背练法不同。此势又名为“背口袋”,是摔法。 要领:此势共6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右、左、左、右、右、右凡6转;步法从上势搂膝拗步的左弓蹬步变右侧马步、右小侧马步、左半马步、内八字马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转掤、左转退步挒、进右步穿裆靠,左转撩阴背摔法、右转背靠等法。 歌诀: 右掤拴手穿裆靠,左转撩阴势下行。 退步闪身滑摔法,双手缠紧身要灵。 第六十一势 演手红拳 势名考释: 势名考释同前。洪师加“第二进步”字样,说明有进步的动作,而且是第二个进步。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先向左前方、后转右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凡4转;步法从前势第二闪通背末一动作的左侧马步变右盖步、左侧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左前掤、右双拿、右引左挤按、左掤右蓄法、左引右击等法。 歌诀: 闪通背下演手拳,飞步撩阴足暗悬。 拴手左引右击法,罗汉堂前展红拳。 第六十二势 揽擦衣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洪师取古法新编,加“进退步”以示别于“退进步”。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亦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凡3转。步法从前势演手红拳的右弓蹬步变右前虚步,右后虚步、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进掤、右进步按、左退步挤等法。 歌诀: 进退擦衣灵又轻,右手按挤似蛟龙。 左手旋回护左面,一阴一阳神理现。 第六十三势 单鞭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此势系洪师在当初学拳时,听陈师爷所讲解、试验的单鞭前两动作手法,记录于此势中。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亦先右后左。身法右、左、右、左、右凡5转;步法从进退步揽擦衣末动作的右侧马步变右半盘步,左侧马步,左弓蹬步。同时,手法为右下挤、右肘打、左转靠、肘、采、按、挤等法。 歌诀: 七日来复*运转奇,上虚下实象坎离, 岂识刚柔无不具,六子由来宗两仪。 第六十四势 下云手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但加“下”字,以表次序。 要领:此势亦8个动作,是盖步练法。第四动作也是不进左步,而以右足从左足的前方转进,落步时用足踵踏落,足尖斜向左前方,右腿弯正好合在左膝之上,成右小盖步;手法从第四动作向右转的少,第五动作左足从右足下向左横进时,偏于左方多些。但须注意:不论偷步、盖步都是身向右转,手向右收时右足左进的姿势。 据《陈氏拳械谱》释下云手一势为“秋云”,以变化多端为秋天云的特点,所以此势用法小巧玲珑,变化莫测,为手足齐用法。 歌诀: 一来一往手再运,旋转变化有分寸。 但从下掤右脚揣,秋水文章不染尘。 第六十五势 高探马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手法均同前。只是末一动作身加大左转,步法随身转向左方,成右后虚步;眼法虽未变转方向,因身步左转加大,眼法自然形成向右。 歌诀: 高探马势古法传,新势老势皆倒转。 右采左捋左足转,手挥琵琶抱胸前。 第六十六势 十字脚(一名十字摆莲) 势名考释: 此势练法先以双手交*横排成十字状,然后单手击拍右脚横摆,故名十字脚。也有称为“十字摆莲”的,各式太极拳名同,老谱名为“十字脚”。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先向左前方,后两动作转向为向右;身法右、右、左、右、左凡5转;步法从第二高探马的左后虚步变左扑步,左侧马步、右转内八字马步,成左独立步;手法包括左合掤、右采左按、左挤右按、右转合掤、左单打兼右单脚捭等法。 这个手法是比较特殊的。一般双手合住,只合在腕部,此势却是横排成十字。陈鑫先生说:这样做法,名为“拴横”,乃陈家太极拳所忌,但只要两臂放松,裆部塌好,重心不偏,转身进步用靠法反击,最为便利。 歌诀: 双手拴横被人封,十字脚下岂容情。 提膝使脾筋骨断,松腰一靠灵又精。 第六十七势 指裆捶 势名考释: 此势与下演手捶、击地插是同一动作,但有大、中、小之分。下演手捶的旋转最小,而为顺步横打法;击地捶的身、手步法最大;指裆捶则是中型的。 要领:此势共有3个动作。眼法向右前斜角;身法右、右、左凡3转;步法从左独立步,变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转下掤,左进步靠、左引右下击法。 歌诀: 指裆捶下靠为锋,震脚转身灵又雄。 左引右击裆内使,击着三节不见形。 第六十八势 猿猴献果(一名青龙出水) 势名考释: 此势名是象形的。右拳为果,向对方口部献出。名为“猿猴献果”,取其灵敏的动作如同猿猴。 此势陈鑫先生名之为“青龙出水”,解说:“右拳拧转上掤,右足下蹬向右前跃进,如鱼龙跃出池中之状”。同样是象形的势名;因练法各有不同,如今采取猿猴献果练法,故名“猿猴献果”。 要领:此亦一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法继续向左转;右足逆缠,走左里弧线,向右前斜角跃进一大步,左足走顺缠走里左前弧线跟进到右足左后外斜角尺许,成左后虚步;同时,右手变顺缠,走里上左弧线,下塌外碾地向右前转出,高其下颏,拳心侧向左后上斜角,拳眼侧向右前上斜角;左手亦在胸前顺缠自转,掌心侧向右后上斜角,中指垂向右前下斜角,两手仍距离一小臂宽。 歌诀: 指裆捶下接献果,指下打上势不弱。 来脉转关无痕迹,方懂太极真消息。 第六十九势 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老谱此处无六封四闭之名,有此练法。 要领:此势只有一个动作。眼法右前,身法右转。步法左后虚步,手法双按。 此势系从一路第一个六封四闭变来。动作、作用均同前势末一动作。 第七十势 单鞭 势名考释、要领皆同前。 第七十一势 铺地鸡(一名雀地龙) 势名考释: 势名为象形。凡拳套中的低势,差不多总用龙、蛇、虫之类作为势名,因为这些动作都是在地上爬行的。陈鑫先生说:“此势亦名为‘铺地鸡’,因鸡性畏热,欲就湿土卧以凉其胃,其卧地时一翅展开,一腿伸开,也是象形的意思,故名‘铺地鸡’,又名铺地锦。”洪师名为“穿地龙”。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向左前方;身变左、右两转。步法从左弓步变左半盘步、左扑步;手法包括左转掤击、右转后臀压等法。这个势子与跌*好像相同,但作用不同,所以练法自然也略有不同。 歌诀: 左掤右击铺地鸡,下惊上取君须记。 扑前扫后随敌变,贴地势行古今稀。 第七十一势 上步七星(一名上步骑鲸) 势名考释: 此势为古老势名,取名重在“上步”,洪师名为“上步骑鲸”含意深远,与“下步跨虎”之名相对,一上一下,同是象形而又说明进退方向。 各式太极拳均名“上步七星”,我从之。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左扑步变右前虚步。手法包括左前掤变右解拿下采等法。 歌诀: 上步七星拴手变,之前七星盼顾全。 下采膝打进退变,彬彬克敌分寸间。 第七十二势 下步跨虎 势名考释: 此势是象形的,取名下步为主,跨虎则象形步法的形状,各式太极拳名为“退步跨虎”,陈氏老谱名为“下步跨虎”,结合前势“七步七星”一上一下,势法严谨,故采用老名。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从正前方转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右、左凡4转;步法从右前虚步,变左侧马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包括左转下掤、右下步掤、右引左挤按、左收掤等法。 按照陈鑫先生说,右手应高转过头顶,这是又一练法。今之练法略有不同,故说明以告读者。 歌诀: 下步跨虎旋转变,两手斜缠皆倒转。 左足收跨手收合,取象推演离中虚。 第七十三势 摆脚(一名双摆莲)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洪师加“转身”二字,以区别动作。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先右后左,最后3个动作转为左前方;身法右、右、左、右、左凡5转;步法从下步跨虎的左前虚步变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右侧马步、成左独立步;手法包括右转掤、右采左按、右转身掤、左引掤兼右足捭等法。 歌诀: 扣摆星月步法奇,身似螺旋变身姿。 摆脚使捭筋骨断,双手鞭法奇更奇。 第七十四势 当头炮(一名当门炮)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作用的。双拳向前方发劲,故名当门炮。这是一捋一挤击的动作。老练法系左拳上掤、右拳上击对方头部,故名当头炮。今之练法为一捋一挤发劲 ,所名“当头炮”。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右、左两转。步法从左独立步变左扑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退步捋、左转身挤按等法。 凡捋法要注意前手是收肘不收手,也就是以肘化劲而退,手在退中有进。证明太极拳的“收即是放”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第七十五势 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洪师加“左转身进步”以区别动作方向。老谱无此名,但有金刚捣碓练法,故采用其名。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先向左方,因身步变化,成为向正前方。身法右、左、左、右、左凡5转。步法从前势当门炮的左侧马步变左小侧马步、左小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小正马步。手法包括退左步采、左转身进步小捋上掤、右足旋扫、抱缠、膝打、震足等法。 此势也可以变为退步捋,上步左挤右按,如第一捣碓各动作,但方向一前一后。所以陈氏太极拳一路以西南起,西北终。也是陈鑫先生所说的:“文象起,武象终。” 歌诀: 捣碓着法略有变,圈中日月随时换。 功夫无穷在百练,浑身开合太极拳。 一着一法细心研,实践当中有高见。 劝君心静势松下,我以不变应万变。 先师留下理与法,缠绵旋转痕不见。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