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太极拳理论】杨氏太极拳传人陈雄指导弟子练功

2014-9-22 09:29| 发布者: chinatj| 查看: 6303| 评论: 0|原作者: 陈雄

摘要: 陈雄与徒弟刘春伟 深圳徒弟刘春伟拜我为师,练了十一年的杨氏太极拳,散手比推手练得更好,他说:功夫出自内传的站桩、松腰、松胯、松肩等功法和108式小快架。同门看过他打快架之人都说:从他快架看出手、眼、身、 ...

陈雄与徒弟刘春伟

    深圳徒弟刘春伟拜我为师,练了十一年的杨氏太极拳,散手比推手练得更好,他说:功夫出自内传的站桩、松腰、松胯、松肩等功法和108式小快架。同门看过他打快架之人都说:从他快架看出手、眼、身、步的相合程度和轻沉兼备的功夫,确实如此。近日,刘春伟回家乡办事。他的家乡大寺镇距离钦州市大约44公里。今天早上从家乡过来我家进修太极拳技艺,就是俗称的“充电”。我给他传授了松身功和虚领顶劲功的练法和要领。对单练基本功而言,如果说热身基本功是松筋舒骨的粗活,桩、腰、胯、肩功是重活的话,那么,松身功则是松筋舒骨活肉的细活。这套松身功合计十二个功法,功法名称分别是:松腰转胯、松手相交、扣胯摆臂、松沉弹手、松胯捋堋、松腰沉肩、松膝转臂、开合松手、松拳上落、开胯推堋、开合云手、沉提堋推。

    人体有头,四肢,躯干,五脏六腑组成。毛发连着皮肉,皮肉连着肌肤,肌肤连着骨骼,骨骼连着肌腱,韧带,关节,四肢连着躯干,躯干连着五脏六腑。上述所有部位都是都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稍有点本力就僵紧了,不符合太极拳运动的技术内涵和要求。前辈说: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松身功法有利于人体血气和顺,能使周身筋骨较快松开,皮肉也放松,进一步提高松、沉、柔、刚、软、韧的质量,练起拳架和推手就会觉得更加顺遂、流畅、协调。对练太极拳而言,内劲的基础劲是人身的筋产生的劲,筋的劲有感知,有弹力。筋在松的状态伸长是养筋劲为弹簧劲,骨在松加意感收缩内气入骨为沉劲。松沉劲由脚底贯穿所有关节骨骼直达末梢为通劲。这些内劲与松功有很大关系,心静体松的功夫是太极拳重要的基本功,它是太极拳修炼过程的首关,即所谓扎根功夫.评论一个人太极拳功夫如何,首先要看他修炼松功如何,没有心静体松的功夫,就没有太极拳特有的味道,不论那一派、那一式的太极拳,都对这个放松问题比较重视。比如:桩沉、下盘稳固的实脚,如果膝盖不大受力,是为松膝、松胯;如果化劲、发劲腰不大受力,是为松腰。如体悟不到这样的松膝、松胯、松腰,那就得在有关基本功中找答案。

    拳诀云:“劲源跟着手走,身手松净劲自有。”松,除了要下功夫练外,必须要悟,在练中悟,在悟中练。比如松身功法中的“松胯捋掤”,这个拳势要求动作尽量不能挂着本身拙力,也尽量不能往“捋”、“掤”找劲。观察手掌、手腕、小臂的动作变化就知道手上是否挂力或者找劲了。在练时想象腰胯和手有如杨柳树的主干和枝叶,随风摇摆。“风”是拳意,“摇摆”是“捋”、“掤”道法自然的外形动作。

    除了给刘春伟传授松身功法,还给他快架练习和推手、散手技艺提高一点层次。着重讲解了练拳求“中”比较重要。太极拳的“中”源自中庸的思想和道理,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适中。”谓中无定体,随时而在,即随时遇事,以求适中。这里面出现的许多“中”与太极拳关系十分密切,这个“中”不是“中间”的“中”,也不是“中正”的“中”,而是“中和”的“中”,也是“适中”的“中”,运作是“恰到好处”。如何掌握“适中”这个度,要靠自己的研练和揣摩。比如:“立身”不是人的某个姿式、动作、造型,而是一种行为,是指练太极拳时,如何处理协调好意形诸方面的矛盾冲突。比如“虚领顶劲”与“松腰沉胯”这对矛盾的协调、处理。再比如“气宜鼓荡”与“神宜内敛” 这对矛盾的协调、处理。太极拳中所讲的“中正”内涵是指身体内部的对称、平衡、沉稳,非简单的形态之谓。实际上,“立身中正”是为“八面支撑”服务的。 “中正”可分静态和动态,“中正”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要随技法的需要而变化,它也可随功夫的变化而变动。 “立身须中正安舒”的内容,体现了练拳求“中”。
3

点赞
4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