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清晨,在临沂市临沭县的红石湖公园里,晨练的人们总能看到一位翩翩起“武”的老者,他或转腰沉气,或开档弓步,一招一式,颇为专业。他就是临沂市临沭县局(分公司)退休干部刘学明,认识他的人都称他“太极迷”。
练习太极使他远离了“药罐子”
刘学明今年68岁,精神仍然十分矍铄。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刚刚退休的刘学明离开工作岗位后,觉得生活突然变得单调起来。起初那段日子,他基本上每天都呆在家里,除了到菜市场买买菜,就是帮老伴做做饭,偶尔也会找老朋友一起下下象棋,但一直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业余爱好。1999年,在别人的建议下,刘学明加入了练习太极拳的行列,并很快入了迷,先后学会了杨氏88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陈氏24式、56式太极拳等。在练太极拳的同时,他还结交了很多“武友”,大家在互相切磋“武艺”的同时,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刘学明在苦练武术招式的同时,特别注重练好基本功。每天的压腿、劈叉、虎跳等都是常规活动内容。甭看他已年近古稀,但身体仍十分硬朗,手脚非常灵便,而且他还是临沭县老年太极协会的会员。通过练习太极,刘学明渐渐远离了原先的“药罐子”这个称号。
除了刻苦练习太极拳以外,刘学明还经常参加县里组织的有关文体活动,并多次在全县机关职工运动会等场合进行表演。他表演时的一招一式,形神具备,刚柔相济,在场的人无不啧啧称赞。“别看这个老人的头发白了好多,可从他那打太极拳的架势来看,身体好着呢!”在观看了他的表演后,一位观众由衷地说道。
在这高水平的“武艺”背后,是刘学明多年如一日的不懈练习。在家人和朋友眼里,刘学明打太极拳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一年365天,他基本上天天拳不离手。“我感觉自己要是一天不打太极拳,心里就痒痒得慌。”他笑着告诉笔者。夏天,即便经常因为练习太极拳而热得汗流浃背,他也一点都不觉得累。冬天,即使是在寒风刺骨的日子里,他也要骑着三轮车,按时到公园的广场上与“武友”会合练习太极拳。许多老同志都半开玩笑地说:“顶北风,抗严寒,唯有老刘没冬天。”雨天,在外没法练习太极拳,他就在自家的客厅里坚持练习。为此,刘学明的老伴经常嗔怪地说:“你看你都六七十的人了,还整天疯劲十足!”他却开心地笑着说:“我这是返老还童了。”
当业余教练让他有了“粉丝”
慢慢地,在刘学明练习太极拳的场地周围经常会聚集着很多人,还有不少人主动要求拜他为师。他都欣然同意,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学传授于人。不少人都说,通过刘学明的指导,自己的身体素质比以前好多了,原先得的一些慢性疾病也得到了缓解和控制,他确实是一个称职的业余教练。
临沭县发电厂退休人员老杨原先患有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经常疼痛,尤其是天气变化之前,身体都会出现病痛“预报”,夜里常常难以入睡。由于睡眠不好,他的体质越来越差,多种疾病乘虚而入,每月光看病吃药就花去不少钱。自从他跟刘学明练习打太极拳以后,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体质也逐渐增强。如今,老杨已真正迷上了太极拳,他每天坚持和刘学明一起到公园练习,并经常参加各种表演。
今年59岁的老高退休后体质一直比较差,走一会儿路就累得气喘吁吁。一年前,老高在公园散步时看到了正在练习太极拳的刘学明,便主动请求跟着学,刘学明一口答应下来。经过一年多的刻苦练习,老高的身体状况大为好转,都能外出旅游了。
在刘学明的带领下,目前,红石湖公园里已有50余人常年坚持练习太极拳。刘学明欣慰地笑着说:“你看,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我的‘粉丝’了。”
刘学明坦言,每次练完太极拳,他都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所以他喜欢太极拳,并把太极拳当成一项重要的休闲活动。他还告诉笔者:“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把咱行业内的离退休人员集中起来,一起练习太极。让大家都能通过练习太极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