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很多非常有成就的太极拳大家在文化方面的素养非常高。您觉得文化素质对于学练太极拳有何作用? 陈小星:文化素养对于太极拳习练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太极拳练习分为三个阶段,按拳论说的,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在“招熟”阶段,文化水平低、文化素养差还能勉强跟得上,这时候是练架子、练表面的东西。而太极拳中,架子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不是说学会了一套架子,就懂太极拳了。 等进入“懂劲”阶段的时候,如果不具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一定基础,自己对事物没有一定的独特看法,无法把握合乎自然界的规律,就绝对练不好太极拳。 所以说,我建议练习太极拳的朋友,一定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古汉语,古代哲学、艺术都要学习,甚至还要学习中医,从而丰富自己,吸取经验。 学古文化也是内修的一种方式。因为太极拳创编于明末清初,它的很多语言都是以古汉语形式出现的,如果我们学习太极拳用现代语文的角度去理解它,就有可能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事情。 对古拳论的理解是个很高深的学问,要下大工夫,更不能从表面上望文生义。一句很常用的拳谚“四两拨千斤”,很多人理解错误,都以为是我用四两去拨你的千斤。其实不然,“四两拨千斤”前面有一个”牵动”,是“牵动四两拨千斤”,就是通过我练出的太极拳的内劲集中精力打击对方的关键部位,很微弱的那一点、致命的一点,这一点就是“四两”处,从而达到牵动对方全身的局面,就是他的“千斤”。“四两”不是言己,“四两”和“千斤”都是指的彼。 问:陈氏太极拳与其他流派的太极相比特点是什么?除了拳法,陈氏太极还有哪些内容? 陈小星:现代太极拳虽然分为陈、杨、吴、武、孙五式,但其他四式直接或间接由陈氏太极一脉相承,可以说陈氏太极是太极拳的根源拳派。 陈氏太极拳的特点,就是四个字——“螺旋缠丝”,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力要发于脚,行于腿,主于腰,由腰催肩,由肩催肘,由肘领身。陈氏太根除了拳法,还有太极单刀、双刀、双剑、双锏、太极春秋大刀、梨花枪夹白猿棍、太极梢杆、十三杆等,实际是一门很全面的武术派别。 问:既然陈氏太极是太极拳的根源拳派,为什么有传说张三丰是太极祖师? 陈小星:历史上有三个张三丰:一个生活在宋朝,一个则在金末元初,另一个存在于明朝初期。如今最著名的张三丰是元末明初道教首领,曾在湖北太和山(今武当山)结庐修行。可是史料中,如《明史》和《太和山志》都未提及张三丰会拳术。同时,史料证明太极拳诞生在明末清初年间,那和此张三丰的诞生年代也相去甚远。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