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放松的艺术,是因松而中和,因松而分阴阳,因松而生劲力,因松而生运动的艺术,是因松而低消耗、高效率、大收益的艺术。 太极拳是运劲的艺术,是以劲为运行动力,以劲为运动内容,以劲为修炼核心,是“千变万化,无往非劲”(陈长兴)的艺术。 太极拳的松,是骨顺肉坠地放下,伸筋拔骨地放长,八面圆撑地放开,是“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是练拳不用力,要戒力,要“像戒毒一样戒力”(王壮弘)。 太极拳的劲,既是行拳的动力,又是运动的产物,是身心对肢体受地心引力牵拉和地面反作用力托举的体验,是身心对肢体各部分互动关系的体验。粗略地说,劲就是劲力。 练太极拳既不能用力,又不能没有力;既要放松,又要有劲。这相互矛盾的概念,在练拳过程中却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是因为,太极拳的劲力,不是使劲使出来的劲,不是用力用出来的力。恰恰相反,练太极拳是因为不使劲,所以才有劲;是因为不用力,所以才有力;是因为放松,所以才有劲力;是“由松而得以修意,有意方能练气,从气即能生劲,能劲才可致用,此乃过程,无法改变”(李仲安)。松生劲还因为,第一,练拳时通过放松,将自身重量中蕴含的势(位)能释放出来,转化为动能,产生劲力。也就是通过放松,任凭肢体随着地心引力下沉,随着地面反作用力上浮,并在沉浮中派生出向周围的横力,派生出向各个方向的劲力。第二,太极拳的松,不是单一方向的松软,而是对称方向的松开,是“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的松,是沉浮相生、撑抱相辅、阴阳互动、矛盾统一的松。例如,因为下半身向下放松,加强了对地面的作用力,地面才能加强向上的反作用力,劲力才能向上升,手上才能有劲。有劲的感觉似是紧,其灵魂仍是松,其根源仍是松。若说是紧,也是松出来的紧,不是做出来的紧。第三,太极拳是因松而生动,因动而生势,因势而生劲。势是劲力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趋向,是内含劲力的运动惯性。势就是一种力,称为势力。如海啸的惊涛骇浪,山体的泥石流滑坡,都是借前呼后涌的运动势力摧毁一切的。自然界威力无比的势力也是一种松力,是因松而释放的自身重力,是因松而借到的地心引力,而不是用力用出来的力。 放松,首先是向下放,向下松,是不要提着、端着自己的身躯及四肢,不要与自身重量、自身重力相抵触,不要与地心对自身的吸引力相对抗,而是要顺着这种向下的自然力,把自身各部位的骨肉松松地放下,从头到脚顺流而下,节节相挂,还它们受地心引力拉拽的自然状态,任凭地心引力将骨架拉顺。将关节拉开,将皮肉拉坠,拉出松沉感来。 松沉,是放松后能感觉到自身重量的意劲,不论从自我感觉说,还是从客观作用说,它都是一种劲,一种松出来的劲。松沉劲的大小与放松程度及自身重量有关。松沉劲简称沉劲,是太极拳的原生劲。是其他各种劲的母劲。作为劲的艺术,太极拳有许多劲。如把这许多劲按生成的顺序梳理分类,可把它们分成原生劲和派生劲,而派生劲又有派生劲,共同组成一个劲力系统。这个系统最顶端的源头活水,繁殖生育这个劲力家族的第一劲、老祖宗,就是沉劲。其他不管什么劲,都是沉劲名下的子孙。沉劲是松劲,由沉派生出来的劲力家族当然也全部是松劲。 沉劲是向下走的劲。是地心引力作用于拳者自身重量生出来的劲。沉劲派生的第一代劲就是浮劲。浮劲受地面反作用力的支持,是向上提拔、向上托举、向上升腾的劲力。沉劲派生出浮劲,有两种方式:一是沉与浮的对称双方同在肢体的左侧,或同在肢体的右侧,总之是在一条竖轴的上下两端。互借反作用力派生:二是沉与浮的对称双方分别在一左一右,或分别在一前一后,总之是分别在一条横轴的两端,互借杠杆力派生。不论哪种派生方式,都是因为先有下,所以才有上,是上下两头一阴一阳,中间一部分是空的中,是太极本体。浮字在太极拳中常含贬意,常与无根、不定、飘摇。散乱相近,但我说的浮劲是有根的,浮劲的根就是沉劲。我之所以把这种向上的劲叫浮劲,一是因为有下必有上,有沉必有浮,浮与沉作为劲相互制约,作为词互为反义,对应、对称,是一看就懂的阴阳关系;二是因为浮劲是流体特有的自然力,暗指这种劲不是向上顶出来、挺出来,不是用力做出来的,而是松出来的,是松到“身形应当似水流”时自然产生的;三是参照王壮弘先生一段话的意思。王壮弘先生说:“由于松才能沉。有沉才有浮,有沉浮才有虚实阴阳,才能借到地心引力及反浮之力,才算有太极之劲。” 沉浮两劲相互作用,又可派生出各个方向的横劲。 我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看到过科学家把一滴水落地一瞬间放大放慢的录像。这一滴水触地后一是向上飞溅,二是向周围扩散,形成瞬间的皇冠状。向上溅可理解为因沉而产生的浮劲,向周围扩散可理解为因沉和浮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向周围的膨胀劲。膨胀劲是从内向外舒展,没有凹凸,没有缺陷,支撑八面,浑圆饱满的劲。“膨胀也是靠地心引力的,掺杂其他的力就不好了。”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