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原为道家私藏的功法,如今,蔚为风气,已然成为全民运动。不同于一般的拳术运动,太极拳的运动方式着重轻灵松软,外柔内刚,全身合谐。以基准八法为规范,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尾闾中正,神贯顶,气沉丹田,脚分虚实,做全身协调性的整体运动。利用调身,调心,调息,使意念与身体,达到合谐舒服的境界。 心情轻松,身体舒服,自然是身心健康最好的写照。许多太极拳名师,均以高龄而终,鲜少生病。因此,太极拳对于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功效。只是作用转机为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不多,本文仅就这些有限的资料,依器官系统,做出整理。 1、心脏血管系统:血液循环是由心脏收缩,将血液挤压至组织血管,再流回心脏。如果组织血管很通畅;心脏收缩的作功不必太大,就可以将血液挤压到各组织。反之,如果组织血管有堵塞或变窄,心脏收缩的作功就必须加大,以维持正常的血流。一般的拳术运动,多半是将肌肉紧绷,成等长收缩,组织血管被压扁,阻力增大,而且运动中,血流量增加,心脏收缩的作功更形增加。太极拳则不然,轻灵松软,肌肉成自然放松状态,血管通畅性更好,运动时,心脏反而作功减少。夏威夷大学的临床研究,显示太极拳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最好的治疗性运动。 2、呼吸系统:太极拳的呼吸强调是细、慢、深、长。这与临床上,我们教导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的呼吸训练方法不谋而合。缓慢而细长的呼吸,可以训练横膈肌,增加对于疲乏的耐受力。另外有二篇文章显示,长年打太极拳,会减少呼吸的生理死腔,增加呼吸效应。这个现象可能是因为打拳时,身体上下运动,肺部血流均匀,气体交换的效应性增加。然而,肺部并不只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也是很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因此血流分布均匀,生理死腔减少,不但有助于呼吸的有效性,对于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含有一定的助益。所以说,对于慢性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复健运动。 3、神经精神系统:学太极拳是内外双修,除了外在的动作是暖和而轻灵之外,内在的心理也要调适到遇事不争,一切随缘的境界,有文章指出,太极拳有如「动态的禅」,在遇到外界的干扰及压力之下,学太极拳者的适应性较一般人为高。 4、骨胳肌肉系统:太极拳的动作,讲求的是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松肩垂肘,松胯,膝不过脚尖,重心落在涌泉,重点就是不使任一脊椎椎骨或四肢关节负荷重力,以免关节慢性受伤。而且,太极拳强调一动无有不动,全身性协调的运动,上下前后,左旋右转,每日持续性的舒展筋骨,缓和均匀的运动,对于骨胳肌肉的保健,有很大的功效。有二篇文章就强调太极拳对于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很好的复健功效。对于老年人,也有助于平衡感的训练,而加强在日常生活上,动作的协调灵活性。 5、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肠胃肝胆系统方面,比如陈式太极拳讲究练腰,中医认为腰为肾之 腑,是男人之精气、女人之精血所在。拳经上说命意源头在腰际。太极拳以腰为轴,让全身关节、内脏器官进行全面运动,在练拳过程中,要求旋腰转脊,其中的“丹田内转”、“深长呼吸”、 “检腰松胯”和“腰脊旋转”必然会引起肠胃、肝肾、腰腹及肛臀等脏腑部位的起伏、揉搓和挤压。这样使腰部在松静之中,得到反复按摩,这就能培元固本,强腰固肾。这使得生殖系统,尤其是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不断得到刺激与锻炼,能疏通经络,提高其性生理功能,是保养生殖系统的积极手段。 在这里再说说有关气功的研究,近年来,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一定的注意。许多的物理学家,医学界人士都致力于探讨这个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领域。许多的研究,也有很令人振奋的成果。例如李嗣涔教授的阿尔法波理论,陈国镇教授经络电性的探讨,王唯工教授的血管--树理论及脉波计算机分析,钟杰主任秦值仪的运用,崔玖教授人体临床的观察………,这都在显示,这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生物能,并非是玄学上的体会,而是自然界存在的事实。太极拳既能有益健康,又是内外双修,相信在能量医学的领域中,一定能找出其特定的角色。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