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太极资讯 武术资讯 查看内容

张鸿庆传“龙形八卦掌”

2007-6-28 10:00|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12543| 评论: 0

  张鸿庆的形意拳在津门享有盛誉.可是少有人知他的八卦掌更是一绝。我的有关形意拳的文章在《武魂》上连续发表后,受到各地一些热爱形意拳的朋友重视,不少朋友来信与我交流形意拳艺,对于大家的真挚情感我表示感谢。但也有人说张鸿庆没教过龙形八卦掌。我这里要说的是,张鸿庆没教过龙形八卦掌,不等于张鸿庆不会龙形八卦掌;张鸿庆在彼处没教过龙形八卦掌,不能说张鸿庆在此处也没教过龙形八卦掌。事实上从张鸿庆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代人,代代都在秘传着龙形八卦掌。

  张鸿庆的龙形八卦掌受教于李存义.李存义是刘奇兰的弟子,同时他也受过郭云深和董海川的传授。据传董海川传艺与同是内家拳的形意拳、太极拳不同。形意拳、太极拳有固定套路,虽然流派不同,但其套路基本框架和基本法则没有太大的差异。八卦掌却不同,据传当年董海川教拳只传基本掌法和拳术原则,其它的东西全靠学生感悟和自由发挥。这或许就是自董海川以后,八卦掌一代一代流派繁多、拳法各由来吧      李存义在向董海川学习八卦掌之前已是形意高手,他得此艺后,自有自己的见识和理解。李存义一生授徒无数,出名者也不乏其人,黄柏年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黄柏年得了李存义龙形八卦掌的真传,后来还写了一本《龙形八卦掌》的书。此书在社会上流传很广,但此书编写比较简单.书中所介绍的三十二掌是以假设对方如何进攻。我如何破解敌方招式用法。与其说是一套八卦掌法,不如说是单式用法、组合招法演练更为贴切。黄柏年前辈此书虽然对后学之人研究龙形八卦掌有重要价值,但要想按书索引学会练好先生所传,我想实在不易。所以黄柏年先生虽然有书流传.但至今能完整演练先生此掌的人并不是很多。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八卦掌以“龙形八卦掌”冠名者多有之,这并不奇怪.因为八卦掌亦名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也有称谓之“龙形八卦掌”的。“所谓龙形者,盖因是拳练至最深处。绝似龙蛇飞舞,行藏之态”f黄柏年语)。“余幼年从李存义先生游习形意八卦,少得门径,壮年从军赖此以教将士。回忆先生以龙形八卦掌示余,由单图而起至回身掌止,贵为入门基础……嗣将八掌连成一气。分走八门,每门八掌,共化六十四掌,有一定之形,无一定之势.是为法之变常则有迹可寻”(黄柏年语)。通过以上这段黄柏年先生的自言.我们可以看出黄柏年先生的龙形八卦掌是在其师李存义所传龙形八卦掌之基础上加以发挥而创编的。

  张鸿庆传的“龙形八卦掌”基本保持了李存义初传的古朴风格.动作极其简练,但每一招一式,你都能明显地感悟出那或明或暗的技击精粹。我们这一系是张鸿庆传褚广发,褚广发传汉沽吴桂忠老师等少数几
个弟子的(另外褚老师生前还传了汉沽另外个别拳师。因为不是同系,不便细论)。

  近日见到有人写文章说,天津汉沽宁河一带所传习的龙形八卦掌均属黄柏年所传的龙形八卦掌套路.对此论笔者不敢苟同.关于宁河一系所传龙形八卦掌之渊源,笔者没有交流过,不清楚其来龙去脉。故没有发言权。这里仅就汉沽褚广发先生所传一系说明一下,此系所习龙形八卦掌绝不是黄柏年先生所传的龙形八卦掌套路。

  对照我们所练张鸿庆传龙形八卦掌与黄柏年传龙形八卦掌套路。可谓大相径庭(有黄柏年先生所著《龙形八卦掌》一书为证)。张鸿庆、黄柏年两位前辈虽同属李存义先生之传.同得李存义先生八卦掌之真传,但他们后来各有所悟、各有所得。进而各自刨出了不同风格的“龙形八卦学”套路。

  张鸿庆传“龙形八卦掌”与社会上流传的常见八卦掌套路有明显不同。我们常见的八卦掌大多是固守八卦走圈步.每个招式都要刻意围绕在一个固定圆圈的周围而运动。而这套龙形八卦掌既不限于走圈步.也不是直来直往,相对看来,其八卦掌步法非常灵活,套路中穿插有摆扣步、七星步、梅花步、龙形步,八卦走圈步等多种步法。它不走固定圆圈,而是直行斜绕,纵横交错,前后左右,四面八方,身随步转,手随身绕,龙腾虎跃,气势磅礴,一片神行。整个套路都体现龙之灵性。步法灵活.身手敏捷,刚柔相济,节奏分明.动作优美,协调一致,纵横连贯。一气呵成。

  这套龙形八卦掌的创编,应该说是跟李存义的从武生涯有直接关系的。李存义精熟多门拳技,又在战场上经历过生死拼杀。他的这套龙形八卦掌技击性强.并且突出地显现出八卦掌擅于群战的特长。
    这套龙形八卦掌有两个最大亮点.一是从鹞子钻天到刘海戏蟾。其中抽身换影、黄鹰打旋是一个小高潮。抽身换影是八卦门擅用的身法,其变幻莫测的身法加上灵活的步法转换.在实战中常常会使对手防不胜防,失之瞬间。另一个高潮是从盘身化手到金刚通背掌。其中包括脑前摘盔、脑后摘盔,行步切掌,金龙合口.童子鸳鸯腿、状元腿、龙形腿、摔盖掌、双峰贯耳、金刚通背连环掌。盘身化手是这套掌法的画龙点晴之笔。其式左右盘旋,体旋手绕,身手步完美地结合,犹如龙盘五柱、凤舞霞空,观之真好似一幅流动的画.一首无言的诗,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金龙合口、化手腾空童子鸳鸯腿、左右蹬脚及金刚通背掌更是把这套掌法推向了高潮。金龙合口似游龙探掌神鬼莫测:化手腾空童子鸳鸯腿犹如神龙游空平地惊雷;而左右蹬脚又如苍龙摆尾狂风扫荡:而最后的金刚通背掌更是掌风呼啸,连环出手、勇猛刚烈、其势无阻。

  要想学好练好此套龙形八卦掌,应当先熟习八卦掌的基本功。最好先练好八卦走圈步.再进一步练习龙行步、梅花步、七星步等基本步法。然后再练习一套较为简单的八卦掌套路,如老八掌、先天八卦掌等。这样再学习龙形八卦掌也就容易多了。

  吴桂忠老师曾对我说.为了增加龙形八卦掌的功力,褚老师还教过他们几个少数弟子一套练习铁砂掌的功法。遗憾的是正当他们几个师兄弟劲头十足地日夜操练用功之时,文革开始了,不久褚老师来到了汉沽.见到他的几个弟子正在操练铁砂掌功.老人家很生气地对他们说:“你们几个以后不要练这个功了。我过去教你们的东西够你们用的了。练这个没什么用,练成了打死人是要偿命的。”后来吴老师对我说.可能是老人家在文革初受到了冲击.他怕以后弟子们出了事受连累.所以不让他们再练铁砂掌了。

  吴老师说褚老师受过多名高人传授指点,功夫极好。但他老人脾气很怪.他特别反对练武之人无事声张。人前显露。他总说练武是练给自己的。不是练给别人的。吴老师说由于文革和唐山大地震的影响,褚老师有不少好东西没有传下来。比如,活皮功、夜战五侯刀…….非常可惜。

   最后要说的是张鸿庆传龙形八卦掌,传到今天仍然能基本保持原汁原味.很不容易。我想这与本门的门规很有关系。多年来本门老师教学生有一条规矩:自己练功,不许张扬。本人15年前跟吴老师学了这套掌法.可是我谨遵师命.15年来我一次也没有在公开场合练过这套掌法所以连跟我多年的学生都不知道我会龙形八卦掌。上辈老师都视此艺为本门压箱底的宝贝.轻易不显露于人。

  本人无德无能,就是有一个傻认真劲。我的几位老师也是极喜欢我的执着、韧劲。当年我跟马虹老师学习陈氏太极拳,一学就是十年。也是因为对陈氏太极拳的深入研究.使我加深了对张鸿庆传形意拳的认识.这两种拳实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应该说陈氏太极拳使我的精神气质、灵性感应都有明显提高;形意拳的内功、爆发力增加了我的功力;而龙形八卦掌则是大大提高了我的身形步法协调变化能力。

9

点赞
10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9 人)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