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从中国大陆传播到海外,杨式太极拳打了头阵,最先由广州传至香港、马来西亚、澳门,接着又由上海传至台湾。根据资料,早在1936年4月,也就是杨澄甫先生由穗返沪后遽归道山的次月【注一】,其徒董英杰首先由广州至香港传授杨式太极拳【注二】。同在1936年,杨氏另徒陈微明的学生梁孝植前往马来西亚槟城经商,并在当地的精武会传授杨式太极拳【注三】。两年后即1938年,陈微明的入室弟子梁劲予迁居澳门,设立了环中太极拳社【注四】。再过了七年即1945年,陈微明的另两位学生周敏益、谢镜湖从上海返回台湾新竹,传入了杨式太极拳【注五】。 其他门派紧接著向东亚各地传播的只有吴式太极拳,据知吴鉴泉偕长子吴公仪于1937年离开上海来到香港创建了香港鉴泉太极拳社。而太极拳在港、澳、台、马的蓬勃发展,乃是1949年之后,因有更多具有深厚功力的宗师离开中国大陆,迁入当地定居,太极拳松柔的健身、防身实用性才令人大开眼界,才又进一步带动起习拳的风潮。 太极拳在美国的萌芽及发展 美国因离中国大陆较远,一般的认知是,在稍晚的时期,太极拳才由中国跨洋过海走向遥远的美国及世界各地。其实,太极拳传入美国的年代竟然比台湾还早了六年。根据文献记载,有位Choy Hok Peng (蔡鹤朋) 先生,系杨澄甫在广州的学生,1939年就被华埠侨胞邀请来美,在旧金山、洛杉矶、奥克兰、纽约市等地的中国城教授传统杨式太极拳【注六】,但当时的学习者仅限于华人同胞。后来由于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蔡氏就继续暂留在美国,除教拳外,亦在一家制造战机的工场找到了工作安身,一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后才返回广州。但在1949年,蔡氏又举家迁居香港教拳。 更有趣的事实是,蔡氏非但是领头将太极拳传入了美国的先锋,他在香港的一位英国学生Gerda Geddes女士,亦是首先将太极拳传入了英国的人士。据Geddes女士自述,她曾于1955年起的三年间,在香港跟从蔡氏父子学会了杨澄甫的传统拳架。待1958年学成后回到英国,因当时无人知晓太极拳是何物,她只好前往伦敦的每个艺术表演学校示范太极拳。1959年又首次上英国电视台示范及宣导太极拳对健身的益处,这样才开成了第一个训练班【注七】。她在晚年时,有次在被采访的对话中,有趣的描述了蔡氏与郑曼青的不同个性,她认为郑氏看来似儒士,而蔡氏较像位拳师。 1958年蔡氏在港过世后,他的儿子Choy Kam Man (蔡锦文)回到了美国旧金山湾区,继承了父志,虽仍在中国城教拳,但亦开始对一般美国大众传授了传统杨式太极拳及太极剑,在湾区授拳前后共有30多年。据说小蔡氏的教拳风格,多以功架演练为主,推手的教学较少【注八】。在其数千位学生中,小蔡氏仅授权了38位具有传薪太极拳功架资格的教师。 实际上,比小蔡氏更早向美国社会宣导太极拳的则是另一位Sophia Delza女士,她早在1954年就在纽约市成立了第一个吴式太极拳功架班,首先将吴式太极拳带入美国。这是她于1948至1951年间,随着职业外交官的丈夫去到上海,先教授西方现代舞又学习中国民族舞蹈,后因学舞伤了背脊,就因缘际会地向马岳梁先生学到了吴式太极拳。返回美国后,她立即在电视及杂志上大力宣扬太极拳,前后共写了三本吴式太极拳书及一张教学唱片专辑。其第一本书出版于1961年,是最早由欧美人士写著的吴式太极拳书籍【注九】。两年后即1963年,另一位住在纽约市的Edward Maisel先生亦出版了第一本欧美人士著作的杨式太极拳书籍【注十】。Maisel先生是在1950年代的中国学会了传统杨氏太极拳架;返美后,又在纽约市中国城与华人们一同练拳。 太极拳在美国虽然起步甚早,但进一步的普遍传播,还是得力于多位来自台湾的杨式太极拳大师们,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中的加入及耕耘;逐渐地,美国人对轻慢柔和太极拳的健身兼防身效果,才由质疑而转为着迷。而1964年更是一个重要的年度;该年,郑曼青先生离开台湾经欧州抵达美国纽约市,成立了“时中拳社”,除了推广由杨式太极拳简化而成的郑子太极拳功架外,更注重推手的训练。温文尔雅的郑氏,其高超的拳艺让许多高头大马、孔武有力的美国人叹服于这种能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术。郑氏这种内外兼顾、体用并重的教法,对太极拳宏扬于海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郑氏的弟子们,亦相继来到美国各地推广郑子太极拳,依来美年份先后,计有Robert W. Smith (1962年) 、梁栋材 (1962年) 、 陈至诚 (1962年) 、刘振寰 (1973年) 、罗邦楨 (1974年)等人。又王矫宇的弟子郭莲荫,于1965年来到美国,以旧金山为基地,弘扬与发展杨式太极拳广平架,即杨班侯传下来的太极拳小架。杨澄甫的长子杨守中于1949 迁居香港,其拜门弟子朱振舜于1968年移居到美国波士顿传授杨式太极拳,其“振舜太极拳社”是波城的首座武馆。 相较之下,其他各派太极拳则在更晚的时期才陆续的传入美国。譬如,陈式太极拳的老、新、小架虽在1949年就流传至台湾,但传播度并不广泛。在中国大陆亦然,虽然陈发科首先於1928年走出陈家沟在北京教拳30年,其幼子陈照奎又逐渐地将陈式太极拳从北京推广至其他城市。但多年来,陈式太极拳的发展较为缓慢,在海外更鲜为人知;直到1983年后,在中国国家体委的协助下才加强宣扬活动,陈式太极拳也开始走向世界舞台,于80年代末期才在美国落地生根。现今,陈、杨、武、吴、孙、赵堡等各家各派之太极拳研习站已如开枝散叶般的遍布在美国的许多城镇。1999年, Bill Douglas 和 Angela Wong夫妇在堪萨斯城发起了「世界太极气功日」活动,日期订在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此举立即得到国际性的支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己正式承认此一活动日【注十一】。据CNN电视报导,今年2012年四月廿八日世界太极气功日的庆祝表演活动,已遍及70个国家的数百个城市。美国大华府地区的太极拳同好们,也在当天汇聚于近郊的一处美丽公园内,切磋、分享和交流太极拳艺。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