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拳-与秘密宗教有关 北方,山东白莲教或其支流-七星红拳(七星螳螂拳前身?)、义和拳、义合拳、八番拳。 四川-梅花拳(花拳前身?见川楚教乱条) 广东─佛拳及八卦拳(见陈享条及太平天国条) 清末民初 武当派之名称出现。 武当派或内家拳是指当时北京天津直隶一带之地方武术,混合了长拳,炮捶,红拳而衍生出之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 武当派 [3]之(伪)历史形成,推前其创始时期,说是由南朝刘宋张三峰所创立。 武当派之(伪)历史争论,宋张三峰或明初之张三丰。 武当派各支流门户出现。 少林派 [4]之名称出现。革命党人借镜洪门历史,于各会党及社团中传播火烧少林寺等反清情绪。 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天铎报连载有少林宗法一文。是与广东人有关,陈铁生等集体创作,其中所指之南少林承传:历史背景与所描述地方,皆不可考。所载的拳术则为广东洪拳。唐豪先生曾经考证,并著有少林拳术秘诀考证一书。 北少林,指来自河北沧洲之拳术。指六合、罗汉及螳螂手法。站桩时练硬气功,全身肌肉绷紧。丹田在肚脐之上两至三吋,锻链整体腹肌。 南少林,指南拳;以技击为主,坐马时全身肌肉不比《北少林》绷紧,气功转往刚柔并济,丹田在肚脐之下两至三吋,锻链下腹肌。 个别南拳拳种由全刚烈(以至善为少林始祖作为刚拳象征)加入柔顺元素(以五枚师太、方永春、严咏春等作为柔拳的概念象征)。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民间相对安定,经济转形。保镳,护院,团练,都转往授武,很多新的流派出现。 [编辑] 武当派主条目:武当派没有武当派武术传承纪录。 民初吴式太极传人许禹生说替袁世凯工作之宋书铭,自称藏有远祖宋远桥之太极拳谱。说张三丰传张松溪及张翠山,再傅宋远桥,名十三式。 清末直隶清军中武术,亦是后来袁世凯新军中所习的拳术,后直系军阀承继之。 南少林派 没有嵩山少林寺武术传承纪录。 民国四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尊我斋主人所撰之《少林拳术秘诀》。内容拟似武术小说,今人所说有关所谓“少林派”之传闻,多由此而来。跟随而来的是有关少林之传奇小说。如赵石之“南少林传奇”、“火烧少林寺”等。 “少林拳术秘诀”云“少林为南派开山之祖。梁时达摩禅师居于此寺。见徒……精神萎靡……立一强身术……不过十八手而已……为入手内功。”……“十八手:朝天踏地二手、排山运掌,猛虎推山四手、黑虎伸腰四手、雁翼舒展一手、揖肘钩胸一手、挽弓开膈一手、金豹露爪一手、腿力跌荡四手。……又名十八罗汉手。”……“至达摩师圆寂……数百年后及有觉远上人……剃度少林……发展为七十二手法。”(参见花洪拳条)……‘白氏(白玉峰)增至百七十余手法。名日龙虎豹蛇鹤五拳(五形拳)……归少林号曰秋月。’参见洪拳条) [编辑] 北少林派主条目:少林派民国七年,大声书局出版了由陆士谔所藏有之《伏气图说》及《易筋经义》组合而成的所谓《少林拳术精义》。内容实与少林拳术无关。 嵩山少林寺于1928年,军阀内战时全部被烧毁。1926年国民党开始北伐,1927年3月6 日,少林寺主持妙兴和尚因加入北洋军阀,于舞阳阵亡,年仅37岁。1928年后,有人(1932年;金恩忠)称得到少林寺妙兴和尚秘传七十二绝技。今人(2000年;吴忠贤)亦出版了少林七十二艺与武当三十六功。 [编辑] 民间武术团体成立1909年,自农葝荪与霍元甲在上海创办(当时中国第一个民间武术团体)精武体操会[5]后,佛山、汉口、广州、梧州、南宁等地的精武会相继成立,影响所及,海外分会如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华侨聚集的商埠亦纷纷建立。精武体操会之宗旨为提倡武术、研究体育、铸造强毅之国人。 北京体育研究社[6],1912年在北京武由许禹生、郭志云、杨季子、赵鑫州、恒寿山、纪子修、高克兴、佟瑞甫等人成立。宗旨是发展武术运动,培养人才,达到强民救国的目的。 中华武士会[7],1911年在华北同盟会倡导下成立的大型规模的民间武术社团,由叶云表、马凤图等人发起组织。以团结武林同道,提高中华武术,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1912年秋,在天津河北公园举行盛大的武术表演。 国民政府积极支持人民习武强身。亦在各大高级院校建立武术体育课。群众体育 [编辑] 广东南拳民国初年,出现很多新的门派,都说源出至善等少林五老、少林寺、武当派及峨嵋派。这反而暴露了他们之《新》。目的只是‘源出正统’而已。实质多数都是混合几位师父所学而成。至善等少林五老出于清末慈禧太后时期留行于广东之武术小说“万年青”另名乾隆皇游江南,坊间有售。而明清地方历史都没有半点纪录。 武术小说“万年青”或名乾隆皇游江南流行于清末广东省之广州及佛山一带,当时该地之著名的拳术有咏春拳(遵五枚师太为祖师);洪拳、花洪拳(现称少林永春拳)及蔡李佛(遵至善禅师为祖师);花拳(遵苗显为祖师);东江拳(遵白眉道人为祖师)。该小说相信是根据上述数个门派之相传资料加上广州机房里旗下人欺侮汉人的情节写成。 但凡转朝换代期间,前朝很多带兵将领都会留落民间传授武艺,大都低调生活。古之学习武事,是追随师父个人之名声,不像今人追随门派。 中央国术馆及其他 在民国初期,倡导“强国强种”,武术得以鼓励和推行。 1927年国民政府为了进一步管理各自为政及拥有强势之武术团体,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成立了编审处,唐范生(豪)为首任处长。由于唐注重真正的武术历史,为部分有权势之人士不容,而离去。做成后来之编审处收集了很多托古(伪作)之手抄本。 中央国术馆以当时军旅中的元老主政,有李景林,张之江与杜心五等,把各家各派的武术掌门人请到国术馆任教。硬将中国武术分为少林及武当两门,下再细分。门派正式出现。 当时万籁声(自称是杜心五的徒弟)称自己为蛾眉派自然门。 从此只在武术小说上出现之八大门派,正式争相出现,各寻远祖,个个正宗。 1927年12月,将领张之江在教育家蔡元培的支持下创办了武术研究所。以“强种救国”、“御侮图强”为口号发扬中华武术,其时南京政府和地方军队也将武术列为训练军队的主要术科,于是社会上掀起武术热,各省、市县的“国术馆”,纷纷成立。[8] 由于日本侵略之心已经出现,故爱国抗金英雄岳飞,与成功从外族取回政权之明太祖朱元璋皆被打做成少林英雄。之后,出现了很多所谓武术手抄秘本,皆称岳飞、朱元璋,戚继光及俞大酋等抵抗外敌英雄;都与少林寺发生关系。 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大声书局”以石印出版了《拳经》一书,说是由乾隆四十九年时曹焕斗作注,收集清康熙时张孔昭之拳技整理而成。[9] 直到,1936年“蟫隐庐”又出版了较《拳经》完备之手抄本《拳经拳法备要》。经唐豪考证后,可能是明末少林武僧玄机和尚的遗法。 1929年,张之江、李景林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举办《武术运动会》。 1933年,形意拳传人薛颠,自称在五台山灵空禅师处学得《华佗五禽术》及《点穴法》。先后出版了“形意拳术讲义”、“象形拳法真铨”、“灵空禅师点穴袐诀”。 1936年8月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中国经历二战和国共内战,战争年代,武术停滞发展不前,产生了断层。由二战(1937 年)至改革开放后(1985年);接近五十年,在中国内地,有些传承没有了,有些内容缺失了。礼失求诸野,在台,港,乃至外国,皆有传人,可以填补现时的一些遗失。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