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中医国学 中医 查看内容

黄明山详解练太极拳对身体的健康究竟有哪些好处

2012-4-25 08:17| 发布者: 太极乡音| 查看: 3993| 评论: 0|原作者: 黄明山

摘要: 经常有人问我,练太极拳对身体的健康究竟有哪些好处?为此我请教了中西医学专家、老师、朋友并结合个人多年练拳的心得与体会,综合归纳有以下六点好处,供初学的人参阅,使其对太极拳有进一步认识,从而增强其学习太 ...
         经常有人问我,练太极拳对身体的健康究竟有哪些好处?为此我请教了中西医学专家、老师、朋友并结合个人多年练拳的心得与体会,综合归纳有以下六点好处,供初学的人参阅,使其对太极拳有进一步认识,从而增强其学习太极拳的信心。
(一)能使大脑与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全面的锻炼   
         大脑是全身的主宰,是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都由大脑发号施令,中枢神经系统指挥行动,人体的本身就是一部最精密的仪器,是功能最齐全的装置,既有接收装置、发射装置,又有自动调控装置、分析处理装置,因此可以比喻为一架生物计算机。人体有病时大多数原因是由于于各种装置之间的功能混乱、无序、不平衡所致.而打太极拳时则要求大脑全神贯注,“意守丹田” ,不要存有杂念,即要“心静用意”,在意识支配下使自己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这样就排除了大脑其它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就能迅速、正确地传达和接受各器官装置系统变换动作的信息。人的大脑皮层有许多功能定位区,用于练拳的一定部位处于高度兴奋,而脑组织的其余区域则转入抑制状态(生理学称之为诱导现象),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得到调整,为大脑提供信息和修复机会,随着练拳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转换能力也随之增强,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 自我意念控制能力的加强,传递信息的速度就愈快,正确性也越来越高,从而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不断的改善。由于采用意识和运动相结合的锻炼方法,练拳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即兴奋集中在很小的一定区域),而大脑皮质的其它地区则处于抑制状态,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人体就能很快地消除了疲劳,这对于某些慢性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大脑的充分休息,打破了疾病的病理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进而使内脏器官的病患获得修复和改善,某些局部的病状也就逐日减轻或消失了。所以经常坚持打太极拳.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不断地得到调节,促进了身体各部分组织的新陈代谢,使练习者气血逐渐得以旺盛,精神爽朗,反应灵敏,起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效果。通过长时期的缓慢、柔软、放松的肢体运动,使脑部气血充沛,脑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保证了脑组织的供血和大脑的健康,使中枢神经系统保持充沛的活动,并使体内一些抗衰老的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数量增多,有助于延缓组织衰退和老化的进程。
        有人把太极拳比喻为“大脑皮层的体操”。它正是从根本上解除脑力劳动者因用脑过度神经过度紧张的状态。太极拳对肢体在运动中要求“节节放松”这些高要求可以使中枢神经支配平时被废退的肌肉得以运动,这些符合人体生理要求的拳理,可以有效地解除人体大脑的过度紧张和因物质文明日益发达,肢体使用减少,过度懒惰、不劳动、少劳动而造成的现代社会“文明病”。还有,在练太极拳时,由于拳势的不断变换,眼随手转动,停势时眼向前平视,视线展视远方,练习日久,视觉神经能获得有规律的锻炼,对保护、健全、恢复视力有良好的作用。总而言之,通过练太极拳全面锻炼大脑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强健了,司令部的指挥正确、迅速,及时、有效,身体内部的各种装置、器官运转有序、阴阳平衡,机体内部的自卫抗病能力加强,许多宿疾逐步不药而愈,所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愉快的防病、治病、强身的最佳手段,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方法。为了您的健康早日下决心练太极拳吧!“莫到病时思强身”。
(二)有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打太极拳时,人体各部分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使各毛细血管开放,静脉、淋巴的回流加速,因而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另一方面,太极拳采用“气沉丹田”(即腹式呼吸),呼吸时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如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输入右心房,反之,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由于呼吸运动提高了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促进了血液循环,因而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作用,改善了心脏的营养过程,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根据同济大学多年来科学的测定,太极拳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加强血中抗凝系统的活性,降低血中尿酸水平,从而有助于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这对防治老年人的心血管病有极大的好处。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衰退,心搏出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加之动脉血管容易硬化,所以内脏器官供血量不足,尤其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容易发病。但是坚持练太极拳能增加心脏的血液循环,使全身器官的供血量和供氧量增加。经测得:练拳后的人体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能下降10毫米汞柱左右。在有些医院和疗养院里太极拳己被列为综合疗法的重要内容。
(三)有氧代谢运动的好处 
        太极拳是一种“以意导动”的运动,运动量的大小可随练习者的体质强弱任意调节,是一种连绵不断的有氧代谢运动,由于太极拳要求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相结合,自然呼吸与拳势呼吸相结合,强调呼吸的“深、长、细、缓、匀、柔”,所以太极拳的呼吸方法是最有效的呼吸法,可以使通气量增大,血液中氧含量增多,不仅发展了呼吸肌,改进了胸廓的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通过腹式呼吸的“气沉丹田”使原来胸部由于运动而引起的紧张状态转移到腹部,使胸部宽舒,腹部松静而又充实,长时间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这种有氧代谢运动不仅能明显改善心脏的营养和脂质代谢,使动脉壁保持一定的弹性,而且能使体内血液产生较多的具有抗动脉硬化的物质― 高密度脂蛋白( HDL ) ,该物质可有效地缓减了低密度脂蛋自在动脉壁上沉积而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预防心脏的多种疾病发生或推迟发生。 
       运动时由于大量的吸入氧气,可使体内血红蛋白数量增多,肌体营养物质充足,免疫细胞防御病原体能力明显加强,据测定,太极拳能改善微循环,微循环的改变,使体内铝、铅、苯、酚等致癌物质和其它有害毒素难以在体内停留,即使停留下来,也可通过循环系统加以疏导排出体外,从而大大减少体内致癌致病因子。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癌细胞厌氧,肿瘤细胞不像正常细胞那样要依靠氧呼吸,而是以糖酵解作用为主,太极拳是一种有氧代谢运动,常在空气新鲜地方练拳,既增强了呼吸机能,扩大了肺活量,大量的氧气吸入体内,这对癌细胞是极具杀伤力及抑制作用,因此对防癌治癌有独特的疗效。
(四)内脏自我按摩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
        由于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过程的改善,膈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对肝脏、胃肠也能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使肠、胃、肝、肾随之发生适当运动,促进了肝内血液循环,提高了胃肠的张力、蠕动、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增强了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了体内物质代谢(尤其是胆固醇的代谢)。因此,经常坚持练太极拳,可以增进食欲,减少便秘现象,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下降,由于练拳后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减少,对预防动脉硬化有良好的作用。
(五)能使肌肉、骨骼、关节、韧带得到良好的锻炼 
       太极拳的螺旋式的弧形动作能使全身各部分肌肉群和肌肉纤维都能参加活动,经过反复、不停地缠绕绞转,使肌肉能拉长到一般运动所不能达到的长度,长年累月如此绞转,不断的一张一弛,使肌肉匀称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并增强收缩的能力。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能变得坚固,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由于肌肉和骨骼不断地作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受到良好的锻炼,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太极拳练拳时采用慢速度运动是自然之慢,使肌肉关节一点一点拉开,一点一点地收拢,这样的开合过程,非常有利于肌纤维中肌细胞与肌肉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养分交换,使肌纤维更加有力,尤其是关节韧带,不仅获得丰富的营养,而使关节韧带的韧性在锻炼中增强,关节活动范围增阔。
        上肢肌肉的张和弛、下肢负荷的不断虚实变换,是增强耐力、弹力、灵巧,平衡、反应等索质的手段,内脏各器官之间的活动相互磨擦,也会推动不随意肌的活跃,可减少和防止肌肉的萎缩症、肥胖症,促进新陈代谢的旺盛,收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美国医疗机构曾报道,美国的老年人常容易跌跤,每年约有几百万人,因跌跤后,造成骨折损伤,给老年人带来了巨大痛苦与提前死亡,找不到好的预防措施及方法。中国的太极拳是一项可使老年人延缓骨骼退化,减少跌跤的良方。所以经常练太极拳的人不仅骨质坚固,而且关节的柔韧性较好,肌肉的协调性也强,很少发生关节脱位、发炎或扭伤等事故。特别对老年人的腿力衰退、足膝痿软、屈伸僵硬、行走乏力等衰老现象能起到保健和防治的作用。
(六)经络畅通百病自消    
        经络是人体气血往来循行的路径与通道,是全身各部位的联络网,内连五脏六腑,外通关节皮毛,使肌肤表面与内脏直接发生关系,将脏腑和肢体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是经与络的总称。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奇经八脉。络包含有十五络脉、别络和孙络。中国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经络是否畅通有密切关系,故中医的辩证论治总是气血并提。太极拳练到一定的时间,一般都会产生腹鸣、指尖酸麻、发胀、针刺等感觉,中医认为这些现象都是体内真气运行经络畅通的反应。
        太极拳的“主宰于腰”、“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是锻炼任脉、督脉、带脉、冲脉的重要方法。“主宰于腰”是要求在“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的原则下,腰部松沉直竖地微微旋转来带动上下肢的动作,既锻炼了任、督二脉,又使带脉〔腰部周围的一圈,经络学称作带脉)膨胀,肾部充实,日久能使带脉一圈肌肉丰满,小腹部冲脉有气势旺盛之感觉。这正符合中医理论:“肾为性命之源”,“肾壮则精足气充、神清目明”的学说。
         太极拳的“尾闾中正”炼法,是以尾闾骨始终对向正方,这是稳定自己重心,加强发力的措施,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中定时,始终注意“长强穴的松沉直竖”,是“尾闾中正”的关键,而长强穴是督脉的络穴,别走任脉,所以在意注“长强穴”的情况下,在整套拳路中不断地运转,压挤“长强穴”能够起到通调任、督两脉和提摄肛门的作用。(经络学说谓:督脉为阳脉的总纲,有统帅各阳络的作用,它能调整和振奋全身阳气;任脉为“阴脉之海”,络一身之阴气。)
“缠绕运动,劲贯四梢(两手两足尖端称为四梢) ”要求动作螺旋式走弧形,成为圆形运动,使肌肉纤维、韧带和关节在均匀、连贯的反复旋转活动中得到无微不至的运动,调整呼吸,畅通气血,流转贯注于四梢,达到本固则枝荣的目的。
       我国的经络学说一直是很重视四肢末梢的,认为十二井穴就是在手足十指尖端部位:和内脏有重要关系的“穴”,、“络”,是在手腕、足腕、足背等一带。儿科“推拿”中所有的穴位,几乎大都集中在手背、手掌和手腕。再从人体的神经分布状态来看,手足属于颈胸神经分布末梢区,较为敏感。因此通过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传导,对内脏能够起到反射调整的作用。
       前辈陈志进先生对太极拳的功用曾作过这样的评价“未病者能使永无疾病;己病者虽沉疴宿患,皆能拔除。虽属技艺,称为医王有何不可?要知此种太极拳术,为养生祛病之最妙法术。 
      环球百岁养生研究中心的专家们特别强调要发展柔软运动,“引体致柔”,让韧带保持柔韧,关节保持灵活,皮肤肌肉富有弹性。衰老的特征之一就是肌体发硬,什么那硬化了,也就是老化了。“柔”是富有生命力的表现,长期练习太极拳能使身心舒适,肢体柔软,延缓硬化过程,推迟老化的降临。
       综上所述,打太极拳是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地运动,它要求“以静御动”, “虽动犹静”, “动中求静”“气宜鼓荡”,是合乎生理规律的。它不但适宜于青壮年进行体育锻炼,还特别适宜中老年人、妇女、脑力劳动者及体弱有病者的锻炼,练习时要根据本人体质状况,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一般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每次二十分钟为宜,青壮年每天应保持一、二小时运动量,如体力许可,运动量可适当加大,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拳艺的技巧;老弱者则应柔缓活动,顺其自然,逐渐延长时间,增进耐久性。对各种慢性病患者― 神经衰弱、神经痛、高血压、心脏病、肠胃炎、肺病、肝病、肾病、腰部劳损、风湿寒腿、关节炎、糖尿病,遗精、内痔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只有身体健康,才会有人生真正的快乐,当物质条件改善后,人们已意识到真正的快乐来源于自身的健康,失去健康也就失去了享受快乐的能力。一位西方的哲人说过,人的财富第一是健康,第二才是财富。没有健康的身体,财产再多也是枉然。因此,健康是幸福的基础,失去健康,即使有再多的财产也不能享受。失去健康就无幸福可言。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武术瑰宝和文化瑰宝,是今天全民健身运动的最好锻炼形式。  ============================================================
附: 黄明山先生
       字理中,1929年7月16日生于浙江宁波,大专文化,曾任南京电视台会计师。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1940年在宁波读小学时,向谢阿彩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1946至1949年在上海工作期间从学于张庆麟、田兆麟老师,后又从学于顾冠帧、蒋玉老师。亦从师学习了陈式太极拳。一生寻师访友不辍,不断研习拳艺,并致力于教学实践的创新。有感于许多习拳者“心知”与“身知”相脱节,编著《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黄氏教学法》,在对于太极拳架的纠错、勘误工作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颇受广大拳友欢迎。
3

点赞
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