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极拳为什么能够修身?这是因为太极拳的修炼过程是一个培养体内正气的过程。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打太极拳会有保健治病的作用。按照中国的气理论,病为邪气,健康为正气。打太极拳使正气充沛了,邪气自然无地生存,身体和精神状况自然就好。所谓“外用以克敌”,这也是正气运用的结果。太极拳又让我们获得一个很有用的认识,正气不但可以保健,而且可以克敌,只要你会用。总之,我们可以把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概括为一句话:培养正气。 讲太极拳就不能不讲气。“气”是中国学问的普遍概念,而“气”成为了“正气”,则是儒学的特有概念。在今天,一讲到“气”,会招至无数的责难,以至于今天研究中国学问的人,一碰到“气”,许多人就不敢大声说话。 在这一问题上,人们经常碰到的责难是:你说有气,拿出来我看看。为了拿出“气”,社会上就出了许多气功师和江湖骗子。另一方面,一些拳师为了回避指责,又挖空心思用“科学”来装饰太极拳。从此,“正气”就被庸俗化了。太极拳被窒息了。 我们说,“气”可以是一个哲学概念。以上的责难,就像要求人们拿出一个“物质”或者“精神”来一样幼稚。这个世界上本不存在一个叫“物质”或“精神”的东西,对于这些哲学概念,我们只能在哲学层面对它们的属性进行规定,不能拿出来给人看。这一逻辑同样也适应于“气”。 “气”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存在。它就像物质和精神那样,每个人在自己身上都可以找到。谁没有“和气”,谁没有“生气”,用不着从别人那里拿来看看。 这一问题在海外更为突出。外国学者通常把中国讲气的文化归结为中国神秘主义。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文化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精神与物质,所以他们在哲学上要么讲唯物主义,要么讲唯心主义,不知道有气这回事。而儒学却走了另一条道路。小儒没有理由相信,孔子会不懂得何为物质、何为精神。但是,从儒家列祖列宗祖先开始,就不喜欢要么讲物质,要么讲精神,在这两个极端中间跳来跳去,而是要去找一个两者间的中介,或者说联系二者的桥梁,抓住这个中介,就能把两端带起来。儒学找到的这个中介就是“气”,并把它作为宇宙的本体来讨论。因此,几千年来,儒学的基础就是气一元论宇宙观。 因为现代科学用它自己的方法证明不了“气”的存在,就说它是中国文化的神秘主义象征,这十分不公正。说它是迷信,那就更没有道理。相反,如果用儒家的眼光来看现代科学,说它是准迷信,反而有些道理。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那些科学道理,主要是通过少数科学家在试验室反复试验得出的成果,然后通过传播媒体把这些成果告诉大众。而从大众的角度讲,因为他们不具备各种专业知识和缺乏试验手段去证明科学家的结论的正确性,对这些科学结论就只能采取信与不信的方式态度去接受。这当然就是迷信的根源。 由于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改变著每个人的生活,所以大多数人都愿意对科学采取相信的态度。假如说因为科学家不能在试验室里证明上帝的存在,所以讲上帝是迷信,那么这一逻辑同样适合于科学。由于大多数人不能够去证明他们所知道的那些科学道理的真实性,事事去讲科学也可以说是一种迷信。 而这样的逻辑却不适应于关于气的理论。儒家那套东西,并不需要人们去相信它。因为任何想了解它的人都不妨去试一试,每个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实践证明它。实践得越多,证明得越彻底。只要接触它,就不会怀疑它。如果不接触,就是不懂它,不存在信不信的问题。 理论的困乏来自于今天人人都讲科学倡明,其结果是中国的学问被越倡越不明。 我并不想贬低现代科学的意义,也不认为没有必要用现代科学手段去研究太极拳。问题并不在于此。 问题在于我们丝毫没有理由去夸大现代科学的意义,它只应该呆在适合它的位置上。用现代科学手段去研究中国传统学问所能得的“科研成果”,只能表示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一个边缘学科的成就,丝毫代替不了中国学问自身和自身的发展。这就象假如儒家用阴阳五行的学问、相生相克的方法去研究生物学,无疑会使生物学产生一个全新的领域,即儒家的新领域,而这丝毫代替不了现存的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生物学本身的发展一样。 此文不打算展开讨论“气”的问题。这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的。而且,这种讨论将会导致一场儒学问与现代科学的大论战。此文仅限于论述太极拳与气沉丹田。因此,权且把“气”的存在作为一个不用怀疑的基本前提,以便让我们能够进入细节的讨论。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