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太极拳锻炼初步如何“内之是求”

2012-2-16 10:04|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4022| 评论: 0|原作者: 魏坤梁

摘要:   太极拳锻炼如果能够着重于“内”,各种外形动态姿势才会真正有了太极拳的意义,才能在锻炼中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特有效果的味道,也才是真正开始太极拳的锻炼,也才能最便捷地学会太极拳。不然,外形不论似乎是多么 ...

  太极拳锻炼如果能够着重于“内”,各种外形动态姿势才会真正有了太极拳的意义,才能在锻炼中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特有效果的味道,也才是真正开始太极拳的锻炼,也才能最便捷地学会太极拳。不然,外形不论似乎是多么正确,几乎是不可能有太极拳特有效果味道的,外形也不可能是真正正确的,太极拳理想的健身和武术功效也是不可能得到的。所以,太极拳锻炼之初步就应该着重于“内之是求”。那么,如何“内之是求”呢?这个问题是许多太极拳学练者很想了解的,也是应该了解明白的。
  宋书铭先生所遗留的相传是许宣平所作的《三十七周身大用论》精辟地指出了太极拳的三大基本特性是“心静”、“气流行”与“猴头永不抛”。这“心静”是太极拳所有功能之所以能够取得的精神根本;这“气流行”就是指要使用人体传递性的力量,这样才能保证全身放松而“不用力”,是太极拳动作的根本;而这“猴头”应是古人对“喉头”的谐音假借写法,其所隐寓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要让躯体不会接受攻击性外力的作用,因为人的躯体当正面受到了外力作用就可能会向后倾仰而喉头朝天,所以,这“猴头永不抛”其实是指要使得攻击的对方如杨澄甫先生所说的“终不得力”,对于太极拳而言这“猴头永不抛”其实就是指沾粘连随,这沾粘连随则如王宗岳所说的是太极拳的武术根本。
  太极拳的“内之是求”自然应该从太极拳的三大基本特性出发。对于这一问题,现侨居美国的李品银先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上海初涉太极拳时就总结出很可贵的一个经验,被概括为“下大于上、后大于前、内大于外”,简称为“三大于”。李品银先生当时曾征求他的老师濮冰如前辈的意见,当即得到兼为杨澄甫、李景林、叶大密先生之弟子的濮冰如前辈的赞赏。李品银先生在2009年《精武》杂志上的连载文章中对这“三大于”的称谓又略有改动,但我认为还是这“下大于上、后大于前、内大于外”称谓好。《精武》杂志上李品银先生的连载文章发表前,李品银先生的学生廖达中先生第一次告诉我这“三大于”时,真的是令我感到拍案叫绝。太极拳真可说是“大道至简”,如果加以哲学抽象,太极拳可以用“虽动犹静”这四个字来表示;杨澄甫先生所说的“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则是开启太极拳之门的金钥匙,而这“三大于”就是得到这把金钥匙的方法。初学者如果能够处处注意这“三大于”,就会象是攀登泰山找到了有扶手的阶梯;而许多学练太极拳几十年仍然不得其门而入者如果能够处处注意这“三大于”,也会很快找到太极拳之门的。当然,这“三大于”就字面而言是抽象的,各人完全可能发生不同概念的理解,但从太极拳的三大基本特性而言,太极拳“三大于”的概念是确定的。那就是“三大于”反映了太极拳动作和劲力的主次、源流、先后等,反映了《十三势歌》和《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说的“变转虚实”;“三大于”既是对太极拳同一个行为反应的说明,是不能拆分开来的,而从某一角度说又是有所区别的。我是以“三大于”如下认识来作为自己经验总结的。

12下一页
4

点赞
5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