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蔚昌先生在《中华武术》第10期上“向太极界大喝一声“,他的吆喝声我听到了,但其中有关“意念”的说法却没有读懂.特向薛先生请教。 薛先生说:“那种基于’意念’、‘实势+制造的理论概念和法则,应该说,都是错误的!尤其强调。意念’炮制出来的理论概念.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走’‘意念‘’实势’(习惯力)的路子一一假太极。”“用‘实势’(’习惯力’包括’意念’)来解释。虚势’太极拳的理法和境界,这是牛头不对马嘴.绝对不会解释对头,可以说.百分之百的出错。” 看来“意念”这个问题不是个小问题,关系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关系到真假太极拳的问题,是应该弄明白的。可惜本人生性愚钝.未能领会,所以诚恳向薛先生请教。“意念”与“实势”有什么关联7“意念”怎么会是“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薛先生的文章简短,未能对这个问题展开,因此希望有详细指教。要不,薛先生的原意是想通过大喝一声惊醒众人,但如果大喝一声的道理未能让人家明白,岂不要把人吓昏吗? 练太极拳不用“实势”容易理解。我很难理解太极拳可以没有“意念”。太极拳宗师杨澄甫说:太极拳要点凡十有三,“用意不用力”“意气相连”是其中两点。这些要点“缺一不可.学者希留意参合也”。这里“意”不是”意念”吗?要领悟太极拳离开”意念”行吗?“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知己知彼”“听劲””懂劲“等,能没有“意念”吗?《太极拳使用法》上说:“仰之弥高眼上看.心想将敌人扔上房屋,俯之弥深,想将敌人打入地内。”这里的“想”是意念活动.是否也是唯心主义?这难道是杨澄甫弄了个“假太极”来忽悠我们? 我以为没有“意念”的太极拳只能是四肢活动,是“操”是“舞”。比方说,初学太极拳的阶段要有点技击意识.可以有假想的敌人.动作中有点攻防意念.这样做有利于形体动作的规范与协调.有利于周身劲的整合。当然.每一招式的使用其假定都是固定、死板的,在实战中是多变、灵活的。但我们不能由此而否定攻防意念的重要。到高一级阶段,或实战中必须要会“听劲”“懂劲”.会“舍己从人“。随曲就伸”等.这里仍然有意念在活动。实战不能有主观.想用固定的招式去应对是肯定要吃亏的。甚至连”打人+的念头也不能有.四两拨千斤,连“拨”也不用去想,所谓的“打”与“拨”是“我顺人背”的结果,是对手没调正好出了错。如果总想“打人”“拨人”,功夫肯定是上不去的。拳无拳来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就是辩证法。太极拳的最高层次便是“虚灵”。虚静了,似乎什么意念都没有了。虚无是由修心炼性,心静怡淡.神凝气聚而来。这个修炼过程未必没有意念活动.只是要心正意纯无杂念而已。“盖意诚心正.乃能致知格物.而归先天大道也“。虚无不是—下子就能达到,而是由武入道,由命返性.一步步修炼而成的.这其中必然有“意念”参与。 意念也有阶段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意念活动。有些东西在初级阶段是必要的.到了高级阶段就不一定需要.甚至会有害。但不能将高级层次的要求去否定初级阶段的要求,正如走楼梯,不能不走下面台阶而直接跳到楼上去。 “意念”犹如烹调中的盐,没有盐,淡而无味.但过多了也不行。“无过不及“。我们不能怕过多而不要盐。我们不是不要意念,而是小心意念不要过重。过分了那是“刻意”,想多了便是“杂念”.我们要排除的就是“刻意”与“杂念”的那种“意念“.而不是“意念”本体。如给孩子洗澡,可不要把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以上是我粗浅的想法,不知当否?请赐教。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