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金恩忠任东北边防军第一旅武术总教练,兼中华刺枪术教练班主任,还兼劈刺体操教育班教官,曾获张学良亲颁“尚武精神奖章”。 《国术名人录》原书为民国时期的刊本,入录者皆为各武术学派的嫡系传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全书共收录清代后期和民国前期全国各地著名武术家108名,其中主要包括杨露禅、马永贞、郭云深、董海川、霍元甲、孙禄堂、李景林、李瑞东、韩慕侠等一批声名显赫的武术大家。 金恩忠是当时著名的武术专家,他自幼习武,文武兼修,在修炼高深的武术技艺的同时,认真研究探讨武术理论和武林历史。由于特殊的身份及地位,他能够比一般人接触到更多武林人物和武术资料。加之该书的写作年代和历史背景,他所撰写的著述更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在这篇《永年杨露禅》中,金恩忠除了向我们传递了一些不同于其它的太极拳研究信息外,还印证和充实了一些已有的历史传说。这些信息和史实,目前虽然还无法从更多的资料中得到佐证,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今天太极拳研究的史料内容。 首先,关于杨露禅习武的历史,证实他在阎门寨老家时就开始了习武生涯。 金恩忠在文章开始说,杨露禅“幼嗜技击”。按照杨家老辈人的说法,杨露禅幼年在家生活,少年时期才从老家阎门寨到达广府,随在外的父亲谋生。 笔者通过在阎门寨村民中的调查了解得知,该村自古就有习武的传统。阎门寨流传的不是太极拳,而是大洪拳,又称太祖长拳,杨露禅小时候便学会了洪拳。时至今日,阎门寨村民间还传说,村里在明清时期就有一个姓郑的武术家,功夫高超远近闻名。 在杨式太极拳拳势名称及用法中,很大部分与洪拳相同或相近。有人还说,杨式太极拳仿像大洪拳的地方甚至比仿像陈氏太极拳的地方还要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杨式太极拳与大洪拳的历史渊源关系,也证实了有关杨露禅在阎门寨习练大洪拳的历史传说。 其次,关于杨露禅有文化的说法,在此处也得到印证。 以往人们的看法是,杨露禅因家境贫寒,未曾读书,没有文化。甚至太极拳界曾经有过“武禹襄有文化,是文太极,武式太极有理论;杨露禅没文化,是武太极,杨氏太极拳无理论”的说法。 但从杨家老人的口中得知,杨露禅是有文化的。因为杨的父亲是广府滏阳河漕运货栈的账房和经纪人,家庭的经济状况尚能具备让孩子读一点书的条件。杨父本人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具有教幼年杨露禅读书识字的能力。 1993年,杨露禅玄孙、杨澄甫次子杨振基向社会公布了祖传的太极拳秘籍《三十二目古拳谱》(四十篇),并说明是先祖杨露禅传下来的。该谱是作为杨家门里的祖传衣钵而代代传至今日,从而推翻了认为“杨式太极拳无理论”的说法。 据说,杨露禅晚年曾将师傅陈长兴传给他的太极拳古谱抄写一式两份,杨班侯、杨健侯各得一份。杨班侯的那份传给了全佑,全佑复传给了自己的后代,至今保留在吴家后人手中,成为吴氏太极拳的传家宝典。 而传给杨健侯的那份,则由杨澄甫晚年交给夫人侯助清。侯夫人晚年跟随四子杨振国生活,住在邯郸市棉二家属院。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杨振基到河北省体工队工作,并抽调至中共华北局机关教授太极拳。临行前,侯夫人亲手将那份古谱交给杨振基。此后,该谱长期保留在杨振基手中。杨振基逝世后,现由其夫人裴秀荣保存。 金恩忠在文章中说“杨聪明识书”,则从侧面证实了杨振基有关《三十二目古拳谱》为其先祖杨露禅传于后世说法的可能性。 第三,金恩忠讲,杨露禅“以格致参入技击,故太极已入于不见不闻之化境”。此说准确地概括了杨式太极拳与其它太极拳种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以格致参入”、“ 已入于不见不闻之化境”。 杨露禅在陈氏拳和大洪拳基础上,结合道家修炼方法进行综合改造,创编出一套不同于其它内家拳的新拳法——杨式太极拳。因此,杨家祖辈几代以及他们的传人,都认可自己所练太极拳的道家渊源,并坚持推崇敬重本门太极拳的先祖——张三丰。这些,无论是在杨家祖传《三十二目古拳谱》中,还是在其它杨氏太极拳著述里都有明确的表达。 “以格致参入技击”,讲求心修,格物致知,应物自然,无为而为,诸事顺遂,舍己从人,不战而胜,“入于不见不闻之化境”,是对太极拳精髓的最准确的表述。 世人常常疑惑,杨露禅明明是从陈家沟学来的拳,可杨式太极拳为何与陈式太极拳却有很大的差别?按照各自的拳架及练法来比较,二者似乎没有多少相似之处。其缘由何在,我们今天或许能够从金先生的文字中看出些许端倪。 第四,关于杨露禅的存世年龄,此处出现不同的说法。 金恩忠文中说,杨露禅于“年九十七”岁时去世。这就和我们现今普遍认同的说法有很大的差异。无论是国家和地方、官方或个人撰写的资料里,都明确地记载杨露禅生于1799年,卒于1872年,享年73岁,包括杨家后代的著作里也认可这一说法。 然而,在杨露禅的嫡孙,杨健侯之子杨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序言里,白纸黑字地写着“余幼时,见先大夫露禅公……”,明确地告知,他曾亲眼见过自己的祖父。然而,按照当前流行说法,杨澄甫出生时,杨露禅早已去世11年,他不可能见到杨露禅。 按照金恩忠的记载,杨露禅是97岁去世的,那么就是1896年,杨澄甫当时13岁,是完全有可能聆听其祖父教诲的。 这里澄清了一桩历史公案,也证实了杨澄甫所言的真实性,反过来证明了当前流行说法的可商榷处。 还有一点是,金恩忠谈杨露禅“能贴壁悬空,自握其发,而能将自身提起”,“提发悬空”的传说固然违背了科学原理,不足为信,然而“以身贴壁”在很多门类功夫中都可见到。杨露禅的贴壁功夫证实了杨家太极拳里有轻功技术的传说。 在永年的太极拳传说里,记载着杨班侯轻功翻越广府城墙的故事。另外杨家内部也有关于轻功的说法,但可惜后世已不得见。所幸,这些都在金恩忠的文章里得到佐证。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