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流派传承 吴式太极拳 查看内容

吴氏传统83式太极拳

2011-10-16 09:28|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15523| 评论: 0

摘要: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吴式太极拳是武术百花园中,太极拳的一个主要流派。吴式太极拳在全佑一、吴鉴泉、王茂斋、杨禹廷、徐致一等几代太极拳大师,经过一百多年的精心研究、热心推广下,形成了轻静柔化、紧凑舒伸、川字 ...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吴式太极拳是武术百花园中,太极拳的一个主要流派。吴式太极拳在全佑一、吴鉴泉、王茂斋、杨禹廷、徐致一等几代太极拳大师,经过一百多年的精心研究、热心推广下,形成了轻静柔化、紧凑舒伸、川字步型、斜中寓正的风格特点。它有松、柔、圆、缓、匀等特点,体现出完整协调、使练者周身内外都获得良好的作用。
     吴式太极拳要求实中求虚,动中求静,逐渐达到以静御动虽动犹静的境界。处处讲柔化,用劲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动作柔和缓慢,在由动而静、由静而动的过程中,处处受意识引导,想停则随处可停,想进也随处可进。在交手时,用身上、手上的感觉去听对方的劲路,即“听劲”,在“听”出对方真正的动向后,用“后发先至”的技击方法。打手歌中:“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指的就是“以静御动”、“后发先至”。                            
    吴式太极拳的特点是以柔化为主。能做到因势利导,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极柔软而后极坚刚。柔软不是软弱无力,极柔软是高度的不丢不顶,如影随形,触之总觉得空虚无物,摸不到对方的中心,进则落空,退则失势。极坚刚是受者总觉得对方力气大,自己处处不能得机、得势;另一方面,是久练之后,产生一种鼓荡之劲,一种极富弹力的整体劲。                            
    吴式太极拳在练习时,要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在动作姿势上,开始可以开展适度,全身关节自然地节节舒展,做到舒伸逐渐再把姿势、动作往小里练,做到姿势、动作紧凑。
    吴式太极拳还有斜中寓正"的风格特点。套路练习中,有前倾、斜身的动作,但是,要保持中正安舒;轻灵圆活。在盘架子的虚实变换和推手的发劲中,都是要靠身体重心的中正和平稳。                            
    吴式太极拳平时多主化,而不打,以化为主,即引而不发,使人感到的不是刚力,而是柔劲。其步法要求“川字步”。“川”字两边的两划,代表身体的两侧由肩到胯到膝到脚小同侧的“肩井”穴;通脚底的“涌泉”穴;“川”字中间的一划,代表身体的正中,从头顶的“百会”穴,由颈到背到腰到裆的“会阴”穴。在练习中,步法的两脚要求尽量平行。弓步要求前腿屈膝前弓,膝部不得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两脚尖均朝前,后脚尖外撇不超过20度,两脚外缘横向距离不超过肩宽,保持两脚前后左右的适当距离,要伺踏在“川”字的两端。吴式太极拳的步法适中,脚下形成“川”字步,可以虚实过度轻灵,形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动静转换,逐渐达到“中正安舒,松静灵活”的境界。          
4

点赞
6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