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顾留馨与罗基宏先生的通信,跨度从1962年至1984年.是我们今天研究当代太极拳运动发展的珍贵史料。本汇编通信按发信时间排序,全文近二万字,将陆续刊出。
顾老师: 您11月11日信和附来大作《陈式太极拳推手》原稿妥收,勿念! 在渴望中接到复示,格外高兴!尤其是尽先读到这份原稿,是十分珍贵的学>-3资料,我感到很大的幸福!已粗读一遍,美不胜收,我两三年来梦寐以求想知道陈式推手的内蕴,这一下可得到了初步的满足,虽然仅仅是文字的介绍,没看到附图特别是实际的表演,基本上可以理解它的内涵。我再经一段时间融会体察之后,必尽~己所知提些那怕是很粗浅的意见作为参考。因明天要到汕头市医院去复诊检查,大约月底才能回揭阳来,预计原稿及提 供一些参考意见在下月5—10日之间挂号寄出,请勿念。 您手头的向恺然《太极拳推手 的研究》,要求您借给我看一看,我对他的有关著述很感兴趣,过去读 过一些。请您用挂号寄来,看后马上 就挂号寄回,不致耽误,请放心! 本月6日寄给您一封信(七日寄出)谅已收到。10月号《学术》此地图书馆没有定阅,汕头怕也不容易读到,盼尽可能代我在上海买一本寄来。承介绍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关著述,我当与该出版社先联系询问一下,谅可以找到。 我打算在春节后要求半休养半工作,如医生同意的话。我也预感到工作后思考、体验、动笔的时间一定少了很多,几年来一些习拳体会,尽可能整理一下,只地处僻壤,参考资料得之不易,有一定水平的良友益师也没有,自己独力模索,事倍功半。尽管如此,一定想尽方法来克服困难,认定这是一件有严肃意义的工作,不是一般的文娱消遣。您说“忙里偷闲,是苦事也是乐事,”思想境界风格真高,这是出于耿耿的事业心。 您行将问世的三种著述,为祖国民族体育——武术工作培植更多的艳蕊,在美丽的百花园里添奇花异卉,是一大盛事!我如果是在上海而将是最大的幸福,因为可以自告奋勇地作您的学徒,业余时间可以适当给您分劳,做些助手工作,我作为一个专业人才的一般主观条件是具备了的。此乃余话,说一说,表一表响往之心而已!我真的想要求调到体育研究部门去作练习生,广泛的学习一些基本功,有扎实的功底,将来提高就不难了。我入院养病前是领导行政科工作,专业性也不强 (一向是搞生产管理,搞行政科只短 短的五个月)。有些同事看我对太极 拳发生这样浓厚的兴趣,而且有可能钻得进去,都说干脆要求转到体育研究部门去新起炉灶,半途出家好了,半开玩笑,话里透真。 对《简太》学习兴趣愈浓,手不释卷。近胡乱拟诀自娱,非敢示人,老师知我爱我,随手拈来数行,意晦之处,勿理可也: 开合一解(着意于任督之通): 从上而下谓之合。百会大椎应 长强;纳气华盖与膻中.当下会阴紧 收藏(依《十二庄》属意):从下而上 是为开,会阴中极起印堂(“印堂”为 “上丹田之说有其一定的实践意义,视用在何势何时”);沉气丹田与海底,劲贯四梢意舒长。 “两旋抽胯,腰裆劲生”提壁数月,顷有新得,草诀曰: 两旋抽胯腰裆劲.阴阳相济互为根;上下相随神为帅.先呼后应认周全。 又曰: 两旋分虚实,主次要分明:主实次为虚,开合吐与吞。先呼后应肾相连,抽胯两旋力偶演(“力偶”为力学名词,又称“对力”,为缠丝劲关窍之一),虚实自有虚实在.相反相成不扯牵。两旋呼应意为先.阴阳虚实两无偏,先呼后应意中定.沾粘连随在绕缠。 丹田劲运四梢解: 下盘稳固脚为根.主宰于腰枢纽全,源动腰脊通上下.下四上六顺逆缠。 “下四上六”注: 贵在轻灵不滞迟.八面玲珑任驱驰,紧拿丹田主宰定.吊裆贯顶顺天机(天机——顺乎自然之意)。 缠丝劲之螺旋顺逆缠绕,与杠杆(斜向一杠杆演引而出)原理密切相问,尤与圆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向心力有绝大关系,“空间螺旋线”作为数学中的一种曲线,在缠丝劲中十分重要,它的变化又与轴向和螺距及向心加速度等有关。具体应用上以命门为中心,左右腰隙为两车轮相对抽换,这与“抽胯”(两股根节)在生理机制上是一体。所以从身法步法上来找缠丝劲的关窍,有重要的意义。以缠丝劲的沾粘连随为灵魂,又以内劲为统帅,离开了相应的身法步法等,将不得其门而入。 缠丝劲之高度应用:“依着何处何处去”(陈鑫语),我在实践中已摸到门径,触处成圆,化、制就在其中,圆心乃是发点(又称力点),因敌变化,任何角度,对方重心仍在自己控制之中,“虚笼”之,尤觉变化莫测,近读到您《咏太极拳》中“虚笼”两字,心领神会之余,觉得前辈纯功固足惊羡,用词之精确传神,高不可攀!“虚笼”应生于离心、向心加速度。《简太》说“内劲运转的轻重、刚柔、快慢、虚实,应该是忽隐忽现的,这要靠练者的细心体会,灵活运用”,几句话,实在是千言万语,启迪很深刻!¨虚笼”在似有为有,似有为无之间,使对方不察或察而变,变又不及。不光是师友们对这样感到神奇,连自己有时也感到“得来毫不费工夫”,乃量变到质变是一种奇特的体验。书中常说“豁然开通”就是指质变或局部质变而言。 沾粘点作为球体上的任意一点,不拘泥为乎圆周的任意一点,则上下左右内外前后四面八方,逢“点”就是球面之点,又为新球体之圆心,变化万千,无所妨碍。腰膝抽换,丹田鼓荡,向恺然所谓“尾间有罔,则能粘能走,”腰腿求之是也。“腰”之内涵,应包“丹田”。“源动腰脊”“内劲发源于腹部(丹田)”,《简太》的精到外,尚有人不解,乃认识的局限性或深度有关。我觉得“因词害意”过于死咬字眼不去领会精神实质,也会钻入牛角尖,这是读者的事,著述者力求用词准确那又是另一件事了。 太极拳推手作为竞技项目来有力地推广太极拳的作用,我心目中早就有同样的估计,因为它是一种“近身术”,宜忌很多而且复杂,审慎从事也是非常必要的。国庆上海是否举行过比赛?我很感兴趣,如比赛规则(或是草案)能寄我一读,那太好了! 沈家桢同志请代致意!盼先抽暇复信祝健康 学生罗基宏 1962年11月21日 顾老师: 您好!本月21日信谅已收到。 大著《陈式太极拳推手》正在学习研究,受益不浅f尽可能提出管见作为参考,大约下月5日左右由挂号寄出,无误! 《陈鑫拳经集录》如原稿有草(副)本,万望能借我优先学习,在极短期内当妥寄回。向恺然前送那份资料也尽可能借我一读,至盼。 我杨式太极拳老师蔡悟真先生,十多年前在沪上间接向郝山子先生学过武式架子,日久未练,单式及片段尚能记忆,只路线方向连接不下。我昨请他试演,觉得架子小别具一格,小巧玲珑,步法灵活身法严正,虽未窥全豹,清新风格,显显在目,不禁为之神往!特写此信请您将有关武式架子的学习资料特别是原趟路线方向(请为注明四正四偶方)及连贯之重复架式数目等,(市体育宫武式太极拳学习班如印有资料,那就更好了。请代购数份寄来,款多少必如数奉还)。详细注明寄来,以便学习,不胜感谢!我月底由汕返揭。此祝健康 学生罗基宏上 1962年11月26日汕头市 《陈式太极拳推手》原稿学习札记 这是继《简太》之后的一篇精心力作,有继承有发扬,体现了“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要求: 1.陈式推手作为现行推手法的始宗,文中已用事实具体地说明了发展的途径。由于时代的需要不同,仅陈式推手本身的前后演变就可以知道服从于“益寿延年不老春”的目的愈来愈明显,强烈的技击性也逐渐减弱,而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它的技击特征,且带有较浓厚的古典风格。现行推手法是一脉相承,从而创造出一套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人人可学的锻练方法。穷本溯源,“观今鉴古”就显得很是必要了。 2.提倡太极拳推手列为竞技运动项目,提高太极拳锻练效果和锻练方法来使它更好地为增进人民的健康水平服务,这是十分恰当的。它的意义将超出推广太极拳运动本身而有助于其它某些运动项目的提高,是无容置疑的。这一创举,必与“中国式摔跤”运动一样发挥它独特的竞技作用和风格放异彩! 3.制定太极拳推手竞赛规则,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而正确地研究它的历史的发展又是最首要的,从中可以找出它在保护竞技运动,发展竞技运动必须安全,这就不会为安全而安全,因噎废食,片面地限制了技巧的提高。 4.文中阐述概括太极拳推手的特点和方法的八劲八法,一脱过去的槽臼,不把各劲各法互相割裂,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将内部的有机联系,加以揭示和剖释。辩证地把它们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弄个明白,使读者见树见林,由着熟到懂劲,有径可循,这是十分可贵的地方。编著者思想方法的素养和构思的严谨于此可见。 5.“推手时以缠丝劲的沾、连、粘、随为灵魂,但又需以内劲为“统帅”,而“内劲是以练拳架中锻练出来的”,这样“体”和“用”的关系就很明确,发挥了前辈走架与推手的统一性的重要立论,使学者不致于产生学了推手便放松走架功夫的片面观点。 6.行文中以象棋中的将、帅亲自出战来喻靠劲的使用,又以士、象来比拟肘劲的作用,生动极了!拳艺语言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一门技艺本来是件难事:到此又不见其然了! 几点供参考或商榷的: 1.作为全书组成部分的一章,篇幅必不宜太长,所以阐发不免受了一些限制。本章的全文分述得较为详明、综述得不够提纲挚领,读起来较为费力,曾经给我几个有一定基础的习拳同学阅读后,都觉得难得要领,一定要经一再拼凑穿插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这和没有看到插图不无一些关系,但行文如果一开始先把陈式推手具体方法更清楚(简洁)一些,使学过其它推手方法的人读后便知道陈式的特点异同,然后从分述中再来领略它的内蕴就比较容易了。 2.陈式推手与现行其它推手方法加以简明的比较是有必要的,帮助学者更易掌握它的要领。太极拳推手的类型主要从步法来分。陈式推手一开始就讲求诸身一家,上下粘走,动必进,进必套插。一般走架没有基础或未学过定步推手的人学起来,不容易粘走,学习的程序必须提出注意,才不致欲速不达。您同边(顺步)活步推手的手法只宜正圈,怎样换步换手练习倒圈,这是可以加以说明适当补充的。四正纯熟后练四偶的方法,最好简单的介绍,虽然它是冶“大捋”与“四正”为一炉,但其转变方式的插裆出隅为枢纽,附图说明之。 3.拥、捋二劲二法亦是主从关系,作为前四手为主后四手为宾,前四手中又以拥、捋为主,搂、按为宾的必要补充。这是缠丝劲的精要处。搠为主,捋为宾,棚为正旋,捋为逆旋,“逆”从“正”而来。棚、捋统一于螺旋的向心、离心之中,搠属“离”捋属“向”。捋时须拥,搂时按时亦需拥,搠劲时时不可无,失棚而又有充沛的内劲,是不可设想的。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