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份在潍坊举办的第五期中华武术大讲堂,安排有李德印教授的课程,由于江苏省武术中级段位,于是就错过了聆听李教授讲拳的难得机会。我整整后悔了一年.
今年5月份,我终于在第六期中华武术大讲堂上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德印教授。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我在同他交往时并不感到陌生,也没有因为他是当代著名的武术大家而产生胆怯心理。原因有二:一是李德印教授一点大家的架子都没有,对学员特和蔼.特亲切.特平易近人;二是过去几年,我学练太极拳(剑)套路的光碟全是李德印教授主讲和演示的,他的音容笑貌和一招一式,早已印在我的脑海里.定格在我的记忆中。现实中的李教授比光碟里的还要可敬可亲。 第六期大讲堂结业了,李德印教授教拳(剑)时的场景却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 首先,我觉得李德印教授特别敬业。他虽然已是70多岁高龄,可他讲解和演示拳(剑).思路还是那么清晰,语言还是那么精准.动作还是那么赏心悦目!他的每一句讲解和每一个示范动作,都是教科书式的.堪称经典。他在讲解和演示拳(剑)过程中的认真和敬业.使我们全班学员深受感动。办班那几天.威海的天气十分凉爽,甚至有些许寒意。上课时,我们学员几乎没有人淌汗,可李教授每堂课从头到尾都是大汗淋漓.可见他上课时的认真程度。 李教授在上课时驾驭全场的能力让我特别佩服。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形成一个“气场”。这个气既是真气.又是人气。只要李教授一开口说话,偌大的练功场立马就鸦雀无声.学员们都自觉地围成一圈,或认真聆听他的讲解,或尽情地欣赏他的演示,或拿起摄像机把现场的一切收入镜头。大家都抓紧每分每秒,尽量从李教授的片言只语和一招一式中汲取尽可能多的营养.以补充和提高自己。 我佩服李德印教授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记忆力。为了掌握每一位学员的真实水平.他把我们班按男女分成两个组.每个组分别演示一遍42式拳和32式剑。一个组有20多人,打起拳(剑)来有快有慢,有精有粗.有好有差。一遍打下来之后.李教授立马就能针对每一位学员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点评.而且点评得一语中的,恰到好处.令人心悦诚服;然后再针对学员身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反复演练,重点纠偏。比如学员常出偏差的“马步靠”、“掩手肱捶”、“歇步擒打”、“转身大捋”和“虚步压掌”等动作,李教授都演示多遍:特别是“掩手肱捶”和“转身大捋”两个动作,都超过1 0遍。他的敬业精神和对学员认真负责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我觉得李德印教授对学员特有爱心。我是个肾移植者.每天都要定时定量服用免疫制剂,漏服一次都可能会出大问题。到威海后.我忽然发现带来的药品不见了。这可把我急坏了.我把情况告诉了李德印教授.当时我发现李教授和他的夫人方老师比我还急.问我在威海有没有熟人.能不能找到这种药。当我告诉他们我在新疆的太极拳启蒙教练退休后就定居在威海,我可以通过他帮我找到这种药时.老俩口才舒了口气。第二天早上一见面,李教授和方老师几乎异口同声地问我药找到了没有,当他们得知药找到了之后.都放心地笑了。 李教授平时把学员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他怕大家累着,在讲解或做示范时.他常常让我们坐在凳子上,而他自己却站在场地中间,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和演示.并不断地用毛巾擦着脸上像小溪一样流淌的汗水。每看到这一幕,我们都觉得心疼…… 培训班快要结束了.大家都想同李教授合影并请他题字。李教授一一满足了大家的愿望。他给我的题字是“德艺双修”。我想,几十年来李德印教授为了弘扬中华武术,呕心沥血.德艺双修.他给我题写的”德艺双修”四个字,不正是他本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吗?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