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人们学拳,总习惯于先“划道儿”,即按照教拳者所做的姿势一招一式地模仿着比划下来,而后再从整套拳架的反复练习中去揣摩和摸索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与每个动作的内涵。这样容易使形体动作先入为主地占据人的意识而长期被羁困在由形体姿势构筑的圈子里,周而复始地苦练僵硬、呆滞的形体动作,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无法走出这个误区。 而先师授拳之始,就明确地把拳架一招一式的意蕴内涵告知徒众,让大家在接触拳架之初就开始学习、体会在太极拳中起主导作用的神、意、气对形体动作的引领和催促,这样,在初学阶段对拳势动作的学练进展速度虽然显得慢一些,但从真正掌握和理解太极拳艺的长远观点出发,此举却不失为一条事半功倍的习拳捷径。所以,学拳伊始,就应同时掌握每一拳势中的意与形。从一式的起始、运行、终止、变换到下一式的过程中,意与形必须要表里相通,以意导形才能使拳拳势动作做得闲适自在、轻松圆活,毫不僵滞。 这里尤需引起注意的是:初学者往往偏重于形体动作的走向。因为形体动作显于外,通过观察、模仿便可学会;而神意气的走向隐于内,尤其在没有感知神意气走向的初期阶段,的确不易把握其流走的脉络。习拳者必须要按照拳势要领的提示,在反复演练的过程中细心揣摩而逐渐领悟神意气的主导作用,并使之日趋深入地融贯于拳势之中。故而在初学阶段切忌贪多求快,应使每一动作都切实体现“意在先、以意导形”的行拳要诀,从而求达“放松”这一基本要求的实现。 在这里尤要明确指出,形体的开合与呼吸无关。不要牵强地导致“开为呼、合为吸”的拳势与呼吸相杂糅。从根本上讲,这种呼吸方法是与太极拳“放松”的基本要求完全相悖的。 练拳时每分每秒都应处于自然呼吸的状态,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一样,应毫不留意何时呼、何时吸,才能真正做到“行拳中不知道呼于吸”,俟后才能进入以气运身的阶段。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