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清晨,在秋收起义广场上有许多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剑,他们脚步轻灵沉稳,身法紧凑,出拳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他们那随意收放、潇洒自如的身姿常常引得路人驻足观望。而义务带领他们练习太极拳、剑的便是今年新鲜出炉的全省42式太极拳、剑双料冠军万贤杨。 万贤杨是南昌人,今年46岁,自小就喜爱运动,无论是短跑、长跑、武术他都很喜欢,身体底子相当出众。万贤杨16岁就在省煤炭公司工作,工作期间也每日坚持练武、健身,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虽然他练得苦,但无名师指点,所以进步不大。1983年,万贤杨到分宜县杨桥煤矿工作,当地有位武术师名叫张镐源,是一位不显山露水的武林人士,万贤杨知道他武功高强,于是拜他为师。张镐源见万贤杨吃苦耐劳又诚实机灵,是块练武的好材料,于是收他为徒。万贤杨大喜,当时他一个月才43元工资,而拜师费就交了40元。 从此,万贤杨便一心一意跟随张镐源练武。张镐源要求极其严格,他见万贤杨虽有一定功底,但没有跟随名师练过,所以基本功并不扎实,为此,他首先让万贤杨练习扎马步。一开始扎10分钟,后来逐渐加大运动量,20分钟、30分钟,最后竟达50分钟。扎马步可是件很苦的事,万贤杨练着练着实在忍受不住了,可师傅就守在旁边,手拿棍子逼着他练,万贤杨觉得自己的双脚就要断了,豆大的汗滴从头上滚落,每当师傅叫停时,万贤杨便会顿时瘫倒在地,连上厕所都蹲不下去。有道是付出便有收获,万贤杨训练刻苦,打下了牢固的下盘功夫,这时,张稿源开始教他练土家拳、小洪拳等各种拳法及刀、剑、棍等兵器,万贤杨样样都耍得有模有样,武功也越来越高。渐渐地,万贤杨的武功超过了师傅,在分宜县也小有名气。 1998年,万贤杨从分宜县来到萍乡矿务局工作,后来入住开发区鹅湖桥社区。鹅湖桥社区紧挨秋收起义广场,万贤杨每天早晨5点起来在广场练习功夫,他的拳脚虎虎生风,一招一式都显得霸气十足,引起了很多晨练人和鹅湖桥社区张主任的注意。张主任一直想开展群众体育锻炼,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老师,她见万贤杨武功超群,于是就请万贤杨带领群众练习功夫。万贤杨同意了,后来一想早上晨练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自己擅长的拳法不适合老年人练习,于是他就想到了太极拳。可是自己不会打太极拳呀,万贤杨恰好认识了我市武术师黄仂,黄仂对太极拳研究颇深,万贤杨就跟随黄仂练习,自己练熟后就教群众练打太极拳。万贤杨功夫底子好,练习太极拳进步神速,再加上他对太极拳也很着迷,每天早晚各练两个小时,即便是寒冬腊月也练得汗流浃背。万贤杨还购买了大量太极拳的书籍,从理论结合实际情况练习,一些专业人士对他的拳法也评价很高,认为他是我市太极拳的后起之秀。 万贤杨教群众练习太极拳,他除了把太极拳的规范动作教给学员外,还从理论上阐明太极拳的内涵,要求学员在练习太极拳时,不管哪一阶段,哪一步,都要注意保持“心静”、“体松”两个基本要领。由于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要领,并且懂得了太极拳健身的真谛,群众练拳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天从不间断。群众都觉得自从练习太极拳后精神焕发,人也显得年轻了。有一位李老师,患关节痛达十几年之久,天气一有变化他就觉得疼痛,自从练习太极拳至今,他的关节痛基本消失,行走自如,喜得她逢人就说练太极拳的好处。 2006年10月,我省为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28周年,特举行全省太极拳、剑比赛,全省的太极好手应邀参赛,万贤杨也报名参加成年组42式太极拳、剑比赛。本次比赛高手云集,竞争激烈,来参赛的都是各地的武术精英,他们各个武艺高超、身手不凡,万贤杨最后一个出场,此前其他地市的选手都已经赛完,万贤杨看到他们实力都不弱,但自己一定要拿出全部本领来比。在比赛场上,万贤杨迅速进入状态,将42式太极拳演绎得如行云流水,征服了裁判和评委,最后以绝对优势获得冠军。在太极剑比赛中,万贤杨也出手不凡,一套42式太极剑舞得出神入化,力道十足,最后以微弱优势战胜对手获得冠军。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