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内家功夫圈内找------ 介绍一种以行走为方式的内功功法(下)

2011-6-30 09:34|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9933| 评论: 1|原作者: 杨德川

摘要: 游龙戏珠:此功法是转眼睛。具体功法:眼睛睁开由下向左向上向右再向下运转为一圈,转数圈后再从向相反方向继续旋转。每转动一圈带动全身内气鼓荡。按照道家理论眼睛属于阳窍,人的全身都属于阴。转眼睛就是用这一点 ...
   

    游龙戏珠:此功法是转眼睛。具体功法:眼睛睁开由下向左向上向右再向下运转为一圈,转数圈后再从向相反方向继续旋转。每转动一圈带动全身内气鼓荡。按照道家理论眼睛属于阳窍,人的全身都属于阴。转眼睛就是用这一点阳,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转了又转,战退所有的阴,使阳一天天增长,阴一天天消灭。还有眼睛与五行、五脏紧密相连。人刚刚坐胎的时候,“天一生水”,先生出黑晴而有瞳仁,属于肾:“地二生火”、而有两眼角,属于心:“天三生木”,而有黑眼珠,属于肝:“地四生金”,而有白眼珠,属于肺;“天五生土”,而有上下眼睑,属于脾。因此,五脏的精华,都可以从眼睛表现出来。我们锻炼眼睛从而也
就锻炼了五脏。
    滴水穿石:这节也与眼睛有关,所不同的是用意和眼睛拉气。具体功法为:边走边用眼睛看远方,然后用眼睛和意念把远处的气拉回来。内功到了一定程度,眼睛就会像照相机的变焦镜头一样有前后的拉拽劲(弹性劲)。练功初时,眼睛一拉内气在胸部鼓荡,随着功夫精进,内气一拉可以到腹部,最后能拉到脚下。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踵是后脚跟。大意是说,有修行的人呼吸可以达到脚后跟,普通人呼吸只能达到喉头。用眼睛拉气实际上是一种采日月之精华的采气方法。
    金刚摇头:金刚,释家指有一定修行不死的人。金刚摇头功法为:边走边摇头,顺时针旋转数圈,然后逆时针旋转。以头的摇头旋转带动全身内气涌动。按照十二经络,手三阳和足三阳都汇集于头部,手三阴和足三阴集中在胸部。八卦理论,头为乾属阳,腹为坤属阴。俗话说纲举目张,以头部众阳之首领起全身气血运行和经络的疏通,对养生健身是大有裨益的。
    注意事项:摇头走路要缓慢,多走几步再换式。高血压者慎之。初学者从定步摇头开始,熟练后再随走随摇头。
    阴阳守丹:此节功法主要是随走随意守三田和三关。三田指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指玄关。玄关位置在两眼中间鼻梁处,玄关旁边为晴明穴,睛明一般认为左右各一,根据科研结果,两边晴明穴分上下内外共八个。所谓“玄关筛骨”诗曰:“八个睛明扛一玄,无限风光在眼前。无欲观秒又观窍,众妙之门玄又玄。”从玄关入里为“离宫”是“性宫”所在。中丹田在膻中,膻中位于两乳中间,从中丹田的表入里一寸许为“绛宫”是储存小还丹处。下丹田位置在肚脐下横放四指的下边沿,由下丹田体表入里“一寸三分”处名“神室”它是先天胎息,后天呼吸主产之源。尾闻关在沿脊中由下而上,从尾闻往上数,三至四椎之间为尾闾关。尾闻关是性命之命的“命宫”即“坎宫”所在,命气、命根子所在。由尾间上数九椎为夹脊关。从夹脊关上数九椎至后脑发迹为玉枕关。尾闻、夹脊、玉枕三关是道家“抽坎填离”、乾坤交媾产药修丹的三个重要关口。
    功法练习:首先意守尾间关、接着是夹脊关、玉枕关、上丹田(玄关)、中丹田(膻中)和下丹田。要求意念不要太重,要似守非守,走十几步,换一个关、田。
    随着功夫精进,意守尾间关感到有一团真气从小到大,形成一种气团沿着脊椎冲上夹脊关。这时意念移到夹脊关。功法要点还是似守非守,夹脊关的气团积聚起来后,两肘、后背感到一种膨胀感。到一定火候,这团气团就会冲到玉枕关。玉枕关是最难打通的关窍,意守此关还是要似守非守、勿忘勿助,时间长了自然会冲关到泥丸(脑海)。
    接着守上丹田玄关。中丹田里面是性宫,性命双修的性就在这里修行。平时打坐好多功法介绍都要求从意守玄关开始,由于本功法是以走为方式的动功(动中求静),且有了一定内功基础,所以直接从尾闻关下手。玄关是修性(神)的地方非常敏感,意守要更加勿忘勿助,要“至虚静,守静笃。”有一句话叫“修了丢,丢了修。”意守这里就是要修修丢丢。
    玄关下来是中丹田(膻中)。中丹田是炼气还神之所,能激活经络,调和气血。从丹功修行来说,中丹田是小还丹养胎之所,道胎将迁此温养。由于心属火在这里更要注意不要意念太强。《性命圭旨》里有“退藏沐浴功夫”一节,主要讲修炼时间短的人,为了降服自己的心,往往约束的太厉害,于是不免有烦躁起火的危险,因此,暂时把南边的心火藏到背水的北面,这样水与火互相交通养育,自然杂念就不会产生。这个北面就是与膻中相对的夹脊关。所以修炼中丹田可以和夹脊关交替练。
    再后来就是下丹田了。下丹田是“神室”命官所在,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要炼不神神。”这个真息息指的是先天真霖,不神神指的是先天元神。意守下丹田日久就会产生胎息(修命),并与上丹田(修性)神意(不神神)遥相呼应,实现性命双修。
    以上三关、三田意守修炼,都会有气感产生,特别是随着后面督脉三关魄打通,为河车搬运,周天运转,坎离交宫,乾坤交媾,修行金丹大道打下坚实的基础。
    定海神针:边走边想象从百会、会阴、直两腿之间有中线垂直贯穿。功法要求,意识要守住这条中线,做到神不外驰,心无旁骛。这就叫“守中”。《道德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说:“勤守中莫放逸;外不入,内不出;还本原,万事毕。”我们在行功中可能会产生自发功现象,但我们不要追它,要守住中,日久自然平和。本节功法突出一个养字,即,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们通过以上功法,把身内、上肢、头部逐一进行了修炼,唯独没有提到下肢,这是因为,本套功法本身是在行走中进行,我们在修炼每节功法的同时也练了下肢,所以没有单独设节。现在这里把下肢功法感受提一下。通过老君护炉及后面功法,腿部也随时放松并产生弹性劲,我们每迈一步,内气随着往下滚动,直至脚尖。另,两腿向前走步形成一虚一实,一动一静,这种动静变化不但使腿部感到内气鼓荡,而且整个人就像站在水中的船上,有一种漂浮感,又像站在进站后停留的地铁列车上,体验到一种悬浮感。因此,本功法行步感到潇潇洒洒,非常惬意,命名为自在逍遥功也就情在理中了。
    根据以上功法阐释,我认为本功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松散通空是本功法贯彻始终的重要原则。松,就是全身放松。只有放松才能更好的增长内气。散,就是把积聚的内气逐渐散发到全身。通,就是通过散气把全身的经络、穴位全部打通,使内气在身体里不受阻滞,随意流动。空,就是内气能够流出体外,与大气融为一体,达到全身透空、无形无象的高层次境界。人体不是一个自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内功修炼达到一定境界,能够从口鼻呼吸达到体呼吸,即,胎息,使人与自然相互感应,所谓,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在本功法习练中,重要一点就是使内气达到稍节,并从稍节向体外疏散。
    二、弧形绕圈是本功法的重要 特色。弧形绕圈包含了阴阳变化,阴阳交合。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存在阴阳,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于阴阳的交合,阴阳的转化。八卦中的泰卦卦象是上坤下乾的组合。表示地在天上,寓意天地相交、相合之意,是一个吉祥卦,所谓三阳开泰。而否卦与泰卦相反是天上地下,表示天地不相交,占卜占到此卦很不好。在自然界正是天地相交才有了四季交替、寒暑变化,才有云行雨施,万物的生长。而否卦则是天地不相交,死水一潭,没有生机。我们行功中划圆绕圈就是使阴阳交合阴阳变化,从而促进内气的增长,机理的变化。
    三、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是本功法的重要目的。培本固原,促进内气的流转变化使经络,穴道全部打开,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体内壅塞,垃圾,激发身体活力。我感到现在对内功修炼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比如,认为内气越足越好,自己跟自己较劲,结果使很多练习者“过劳死”。究其原因,就是内气没有很好地疏散通达四稍,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内气长期在身体憋着就会对心脏、血管造成损害,所以,本功法注重一个“散”字。重在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并激发了微循环系统(因篇幅关系,有关这个话题,笔者将撰文另作解释)。
    自在逍遥功重在自在逍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随机习练。本功法有时间可以十三节逐一修练,时间短也可抽出其中一节或数节修练。此功法重在老君护炉一节,有了一才有后面功法展开。所以,有志修炼成功的同仁可在此节多下功夫,更有深研者可以习练太极八卦掌,并从中找出奥妙。

点赞
1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德国太极 2011-6-30 13:00
修仙之路

查看全部评论(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