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关于太极图众说纷纭是正常现象,但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些名师的讲解,明显违背了最基本的运动、力学原理,有些将“气”说得玄而又玄,甚至硬将太极图曲解成某种具体对应,使其神秘化,这使我有些担忧,唯恐以讹传讹,误人子弟。现从几个不同的视点谈谈笔者对太极图的理解,并望高人指点。 第一个视点。太极图的形成早于太极拳,所以只能说太极拳运动符合太极图隐含的什么,而不能说太极图符合太极拳中的什么,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研究常识。每个创立新拳种的人,都想让其拳种发扬光大,但愿望毕竟是愿望,可能因种种原因,有些流传下来,有些失传,有些则被淘汰掉,历史是无情的。生命力强的,自然会发扬光大,而创立太极拳者聪明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把太极拳与太极图联系起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不管太极拳与太极图有多少千丝万缕的联系,拟或其它什么,毕竟这种联想使太极拳有了哲学上、文化上的背景,以至于其后能在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撒下了种子,因为那时的知识分子相当于现在的大众媒体。就目前看,世界上习练人数最多的拳种就是太极拳了。 第二个视点。长拳没有什么标志图形,而太极拳有太极图,从几何学上看,圆代表整体,这可以理解为太极拳要练的是一个整体劲。所谓“一动无有不动”就指这个。从物理学上看,长拳的快表现为线速度(ν)大,而太极拳的快表现在角速度(ω)大。实际上是异曲同工,二途归一,都是快,技击中永远是“手快打手慢”,从图中不难看出,空间面积相等的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短即意味着快。而每一个部位的公转加自转,更使得对方很难找到发力点,于是对方只能处在被动局面。 第三个视点。由于东方的文化思维方式为整体思维占优,而逻辑分析则较显不足,这就使多数人容易从表象上看问题,而远离问题的本质。比如有许多人认为太极图中是一对阴阳鱼,那请问,为什么不是与鱼相似的其它动物呢?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圆周是手要走的运动路线形状,中间那条s形曲线是腰的运动路线形状,而两只小黑白圆圈,则分别是练习人的左右两只脚的相对位置。事实上,在这样的认识下,指导纠正自己或别人练拳,上功特快,这已为许多练习者所证实。 第四个视点。社会上有许多人对太极拳有误解,总以为太极拳是一种速度很慢的拳种,没有技击实用价值,其实不然,太极者,阴阳也。如果阴是慢,那么阳就是快,而且是迅雷不及掩耳的快。如果门外看门内,如同雾里看花,难免有误差。 第五个视点。太极拳与长拳相比,更重视意识导引,动作缓慢利于有氧运动,利于养生,这与道家的太极思想不谋而合。所以创太极拳的人用太极图作标志,其高妙之处由此可见。 第六个视点。太极拳的单练讲的是随意平衡,双方对练或技击时单体必须不平衡,用自己的不平衡破坏对方的平衡,最终获得自己的平衡,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符合太极图。 第七个视点。太极拳是立于圆心,控制圆周,属以静制动;八卦拳是站于圆周,控制圆心,属以动制;而形意拳则是在圆心和圆周之间沿半径发力,动静合二为一,这三种典型的内家拳将空间的发力组合穷尽完毕,所以,八卦、形意拳也可以用太极图作标志,难怪内家拳是一家,原本是三分共一。 作者简介:王建增,陕西师大毕业。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武术),渭南电大教师。习拳33年,先后师从陕西省体校教练杨继生、西安名师李保朝、师大教练周勇习国家规定拳、太极拳、南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