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太极拳+跤术”,笔者想到了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件事。一是不久前单位组织参观,正在行进的大轿车上,一位老年女性面向后方与同伴聊天,司机一个急刹车,她身体后仰摔在过道上,把她和大家都吓了一跳,幸亏前面一同事的腿正伸在过道上,她的头部被同事的腿垫了一下,没出大问题。大家议论,若不是正好有腿垫了一下,起码得摔个脑震荡。二是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一位法国老年女性身上,她却下意识地做了一次“精彩表演”。 做“精彩表演”者叫玛迪耶·默隆,其中国名字叫龙玛莉。她是跟袁祖谋练太极拳的学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摔跤队原教练袁祖谋到法国巴黎谋生,兼教太极拳和中国跤术。长期与太极拳和跤术“打交道”,他从跤术中得到启发,让练太极拳的学员也学着“摔跤”。这种练习是两人配合来做:习练者按太极拳架式演练的要求,身体放松,甲方使用进攻技术,乙方则按照对方进攻技术的逻辑来配合,缓慢倒地。这一过程中,甲方要拉住乙方协助其倒地,乙方倒地时注意放松,低头,屏气,左手扶地。整个过程是缓慢、有意识的。 袁祖谋说,这样缓慢的攻防练习,可以使学员加深对太极拳动作原理的理解,增强身体的协调性,掌握正确的倒地方法,克服惧怕倒地的心理。人们都知道老人摔倒很容易受伤,因而很怕跌跤。做这种练习,解决了老年人的一个实际问题,因而学员们习练的兴趣很高。玛迪耶·默隆已年近古稀,身体较胖,体重近80公斤,多年跟袁祖谋练太极拳,自然对跤术的倒地不陌生。大概是2008年,袁祖谋带着由他的学生组成的团队到西藏旅游时,大轿车在行进中,她背朝前方与同伴聊天,前方突然蹿出小猪横穿公路,司机紧急制动,她的身体随之疾速后仰。眼看就要摔倒在过道上,她却顺势利落地做了一个后滚翻,一点儿事都没有。 不言而喻,习练太极拳都是单个人演练套路,只有练太极推手时才由两人切磋。袁祖谋别出心裁地让中老年太极拳学员配对练习太极拳与跤术相近的几个动作,给人以启示:太极拳与跤术“结缘”,使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得到了拓展。 笔者列出上面三件事,概括一下就是:太极拳本身就有跤术的内容,太极拳高手同时也可拥有高超的跤艺,太极拳爱好者练练跤术会有益处。 术+太极拳 在与跤术界的交往中,听说过一件事:跤坛前辈李宝如前几年曾与太极推手全国冠军和亚军友好“过招”,两位年轻人都不是李老的对手。 李宝如先生自幼练习武术、摔跤,是1950年代摔跤运动员,60年代初期开始当教练,教过摔跤和散打,至今仍在教学生练跤。有文章介绍说,他把武术散打、太极推手、摔跤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了功法和技法。 笔者知道李老身体健壮,有功夫在身,但对他轻松战胜太极推手高手一事,并非亲见,仍有点半信半疑:毕竟已是古稀之年,因为是友好的比试,不知两位年轻高手是不是有意让着老人? 几个月前,在邯郸见到了跤术高手王海平。早在2003年第六届“巴黎市长杯”摔跤·手搏国际邀请赛上,笔者就见过王海平的高超跤艺。他当时是北京火车头队队员,国家体育总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委托北京火车头队作为中国队参赛。王海平从小练习跤术,多次获得全国冠军,还获得过2004年中国跤王争霸赛重量级跤王称号,没有练过太极拳。 这次交谈中,王海平的朋友说,王海平和同伴经常应邀参加太极推手比赛,常常获胜。王海平自己也讲了他是怎样防住对手的:当对方用力时,他迅速地将身体后缩,让对方的力量落空。连续获胜的王海平打出了名气,成了受邀请的热门人物。不少地方组队参加太极推手比赛时邀请他作为该地代表队的队员。这些地方包括开展太极拳特别出名的城市。他还对笔者说:“有人问我练的是什么式?我说我练的是‘中国式’。”当然,后边的“摔跤”两个字他没说。 这两个故事是否能说明一点:跤术与太极拳是相通的。 体现跤术与太极拳联系最多的,大概要数原上海摔跤队教练袁祖谋了。除了让太极拳学员练跤术,他还对笔者讲过练太极帮他通过运动健将、获得全国冠军和创立现代手搏的故事。 还在袁祖谋当运动员时,上海摔跤队与武术、棋类、乒乓球、举重等8支队伍一起在体育宫训练、生活。体育宫主任是武术家顾留馨,武术队太极拳教练是傅钟文。 当时,毛主席有一个提倡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的提词,因此,体育宫的太极拳活动十分红火。袁祖谋受到影响,也学太极拳,但到后来,因对套路缺乏耐心,几乎要放弃了。 一天下午,他经过武术训练房,见傅钟文与徐汇区一位女教练正演练活步推手,觉得很有意思。看了一会儿,他也跟他们试试。 这一试,试出了门道。与傅钟文练推手,觉得对方的手总不离自己的肘关节,感到很别扭。 后来得知,这就是太极推手的“揉肘”技术。从中得到启发,他将这项技术用于国际式摔跤,练习在对抗中控制对方的手臂,使对方处于被动,然后,寻找机会使用摔跤技术取胜。 袁祖谋熟练地掌握了“揉肘”技术,在比赛中就可以变成控制对方手臂的战术,这使他的技术更加丰富。1964年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的十单位国际跤锦标赛上,他在古典式摔跤次中量级(67公斤级)比赛中战胜了不少对手,与安徽选手姚洪昌战平,在形成“连环套”后算小分时,以微弱劣势获得亚军,但获得了运动健将称号。翌年又是在合肥,他参加自由式摔跤比赛,战胜了所有对手,获得冠军。 在法国传授跤术,1988年他带学生第一次表演就加上了踢和打。那是在巴黎第十三区卡彭特体育馆举行装修竣工典礼武术晚会上,学生进攻,远踢近打,他挡过拳脚后近身,快速将对方摔倒;学生轮番进攻,他接连用不同的动作摔倒对手。当时,电影《少林寺》风靡欧洲,法国人看了这样的功夫,十分惊奇,观众席上掌声非常热烈。法国电视台转播后,又将录像在黄金时间播出。从此,跤术在法国扎根,并传到周边和北非国家。 后来,袁祖谋创立了跤术与散打结合的现代手搏。现代手搏中,跤术的“拿”、“摔”与散打的“打”、“踢”有机结合、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并辅以“闪、展、腾、挪”的身形步法,可以体现“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于1998年试行推广后,这一新项目迅速吸引了欧洲和北非国家不少武术爱好者。2002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了首届国际手搏邀请赛,以后每隔两年在巴黎市长杯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中增加现代手搏项目。现代手搏渐渐得到更多摔跤、拳击、跆拳道、柔道、散打爱好者和专家的关注或参与,在中国已表演过多次,邯郸学院还将其设为选修课。 了解到郑州的“手”之后,袁祖谋又作了新的尝试——一个将太极推手与跤术结合的新项目,初定名称为“实战揉手”。此项目是根据太极拳“沾连粘随、以柔化刚、刚柔相济”的理论,在太极推手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跤术的应用,使之更接近技击。这是一种过渡性的训练方式,太极推手可帮助运动员远离粗野和蛮力,而增加跤技的运用则会增强竞赛的观赏性,使运动员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为参加现代手搏训练和比赛打基础。 袁祖谋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希望太极拳界能把太极推手的比赛规则放开些,同时更多地了解、参与他们正开展的现代手搏。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