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壮弘(1931-2008)钻研及实践王宗岳《太极拳论》.极少参加公开活动,唯与少数知已及弟子探究中华文化哲理、佛学及太极拳,摄心养生.
开发众生智慧海,得见如来清净身 太极拳是智慧拳,它既通达有为之事相,有又通达无为之空理,练拳者可由世间智,达出世间上上智。 太极拳是文化拳,它与儒学太和至中,道学清净无为,佛学不空之空一脉相承,将儒释道之学合而为一。 太极拳是哲学拳,明了心、物、空含三为一,避免世人长久的唯物、唯心之争,促进世界文明,人类和平。 太极拳是艺术拳,它充满着真善美慧,是阴阳相济的艺术,精益求精无止,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神而明之,妙不可言。 太极拳是养生拳,长养慈悲之心,常乐我净;善养浩然之气,至刚至柔,修得清净之身,无极之体。 太极拳是礼仪拳,谦虚礼让,舍己从人,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是我中华礼仪之邦的智慧结晶。 太极拳是武拳文练,尤其强调无力胜有力,以智取胜,大智大仁大勇;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功力取信于人。 太极拳是佛家拳,佛理即太极拳理,拳法即佛学之实修,是佛学武学功夫三者合一。 太极拳是空中妙有拳,无极生太极,无极即空中,太极即妙有,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真意非真意乃名真意,一法不生,大智生,大智大意生万法。 太极拳亦名太难拳,正法难闻,明师难遇,妙境难证,必具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始可得。能学好太极拳者,乃当今世间真英雄豪杰,大丈夫也。 太极拳是如是拳,它是真理的体现,也是认知真理的方法,它是真理的体相用统一,法体如是。
太极拳之体:性体空寂,太极者,无极而之,相体流注,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太极拳之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中相济,和三为一,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中含三合一,一即零,零即空,空中起妙有。 太极拳之法:无为法,万法归一法,一法归无法,无法乃真法,真法者,即非真法,是名真法,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为也。 太极拳之数:自然生息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五,五生八,八生十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合三为一,真法归一,一归零. 太极拳之名:理之名曰太极拳,太极阴阳之理;相之名曰长拳,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用之名曰十三势,八门五步十三总势。 太极拳之相,动作姿势为相,一切相皆流注相,相为虚幻,似行云流水,似旋球、旋风、漩涡、图像,河图喻为水之漩涡,洛书喻水质螺旋,放大缩小;太极图喻阴阳中含三为一,变化万千。 太极拳之势:太极拳就是八门五步合为十三势,八门是上下左右四正四隅,相互为势;五步则是球体的放大缩小必经的五个步骤之势;太极拳势有风之势,水之势,空气膨胀之势,绵绵不断,滔滔不绝之势,飓风宣浪层层相迭之势,翻动扶摇羊角之势,闪战腾挪忽聚忽散、忽隐忽现之势等等。 太极拳之用:转化,浮沉转、左右转、前后转、大小转、明暗转、转,即大转法轮,转须由中转,亦即用中转,中为空中,空中为舒服之极,阴阳之母,太极拳以通为用,处处圆通,还要双通,圆通须球体,双通须液体。 太极拳的原则:流体,无力,无为,超立体。 流体:似水似风似云,似空气的流动。 无力:力由他借,借地心吸力,漂浮力,反作用力,空气阻力,大气压力,摩擦力,不可用肌肉韧带肌腱收缩力。 无为:因缘生法,缘起性空,拳无拳,意无意,不费心机。 超立体:三维空间加时间,加神意气,合而为一。 以上四原则是检验太极拳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不可须臾离也。 太极拳的思维:无根之根,无力之力,无中之中,无向之向。 无根之根:无根无所不根,无住无所不住,如流水,如行云。 无力之力:无力才能借力,沉浮力,作用及作用力,向心力,离心力皆为自然之力。 无中之中:无中即空中,空中才可流通无碍,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无向之向:超立体运动,支撑八面,无固定人为之方向,自由自在,活活泼泼。 太极拳的内功修为:松空圆满。松须空,空须圆,圆须满,还要通通透透。松空圆满通透合而为一。松为紧中松。真松还须真空,人空,法空,性空,小空,大空,小空逼塞满虚空。圆是立体圆,大圆如球滚地,小圆如盘走珠,微细如流水,似水流。满则气势饱满,似云似雾,似空气,上下内外前后左右通通透透,灵通无碍。
太极拳的修炼模式——四大皆空模式:流体模式、旋风八门五步模式、驾虚、摩空、乘幽、控寂模式。 四大皆空模式:地水火风由空而生并存在空中,此为四大皆空。无极即空,以地水火风在空的运动比喻太极拳运动;地水火风的升降开合出入聚散的运动,就是空中呈现的象的运动,即太极者无极而生。地性坚喻身体和地心吸力;水性流行而润下,喻流注相;火性暖,势炎上,喻升腾;风性动,喻无住。 地(形体)因水湿润而松软,向下松沉;地水因火温暖而升腾弥散,地水火因风而流动漂浮而无所住。水载形借火势(意)升腾再借风势在天空中飘飘荡荡,似行云般无住,无根,无量,无向。 流体模式:如水流,似流水,像漩涡。离心运动即螺旋缩小,离心运动是点线面体超立体流注放大,向心运动是体面线点旋转缩小。 旋风八门五步模式:驾虚、摩空、乘幽、控寂模式 练太极拳之首要-松静自然: 太极拳理是一套精细深邃的完整理论,要有温良恭俭谦让美德来学习探讨,因为「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厥其中」。以「悟」为主,不以学会拳架为目标,还要进一步领悟拳内在实质本性;形象有助于了解道理,但要再进一步的对拳有所改进贡献与回馈,创造太极拳更完美的形象,以德养艺。最深刻,是最基本的;最神秘,是最公开的;不要在「法」上打转,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识本心,见自本性,学法何益?求得本心本性,才能「一经通,百经通」,「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因为「万法皆在人性中」,「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如此则能达到「自性能含万法」。得到拳功拳性,千招万招千法万法,又有何难 ? 所以,练太极拳时,首先要求静谧、松净、虚灵;静,清静。心静,才能观照,内视、内视返听自己,了解自己的心性。行功时,血管松弛,毛孔张开,骨骼顺当,心平气和;气血活动量大、消耗量极少的运动,要清楚的了解。了解自己,堆手时就能清楚的了解对方。 王壮弘老师强调「要看事物、看事物的真相,去看、观察、认识」,所以要放松、要静、要净,才能偏沉、沉浮、飘荡。拳第一步是放松,将身体各部位松开、关节松开、细胞松开,将身体本质上的改变,将身体变成流体,如水、如气。全身松开,没有思维,像木棍随着海浪的起浮波动而动;将自己放在大海水面上。天地事物,无时不变,是「无常」。松,水往下流是松;气体的飘动是空也是松。松是空、是流动、是灵活;又轻灵,又沉重。像一个球,打足了气,里空外紧;又像一个骨骼,外强内充满软组织。越沉重,越轻灵;沉重要用轻灵来补充,轻灵要由沉重来成就;沉重就是轻灵,轻灵就是沉重。 打一样的架子,是在「常」中,越练越好,求其变;练架子的性、练拳的性,练里面的功夫。太极拳性,就是不用力,借地心引力、沉重量、飘浮量,这才是真的太极拳。不着在外相、招、式,而要在是不是用力?有没有借地心引力?有没有沉重量、飘浮量?假如达到了,可以说「明心见性」,否则「学法何益」?「本性是功」,否则「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拳到精深时,用之不必费心机,已深入成为下意识、潜意识的行为,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程度,才是高境界。演练太极剑时,身体飘浮、旋转、翻腾,柔软的一条丝绸带。把剑的本性,连自己本身思想本性也拿掉;无自性,随着沉重量飘浮量;剑就像一枝飘浮在海上的木棍,木棍的本性没有了,随着地心引力水漂荡沉下去飘起来。 人类认识事物,由「视」而「见」而识、由识而知、由知而智、大智大慧、大慈大悲;是世间智、出世间智,而至出世间上上智。要有出世间的上上智,才能明白有无界的太极拳内涵。才能体会三世时间,十方空间;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二、四、六、八是八门,一、三、五、八、十三是五步,八卦、五行放大缩小,生克、相济等问题。 太极拳的线路是弧线、s线、螺旋线。偏沉则随,沉飘如水性,舒展、缜密、流畅;将「有为」拙力、意念放下、自己的重量放下,借着地心引力的反弹力来行拳;是「有向的无向,无向的有向」,全方位开合,是「无向之向」。 所以太极拳十三势,是四正、四隅、上、下、左、右、顾、盼、定、开、合、放大、缩小点其大无外线其小无内,螺旋型,无止境;面体是放大、缩小;也就是利用地心引力,沉重量、飘浮量,阴阳中的流动变化,还有公转、自转,围绕中心变化;每一个动作都包括八门五步,是点线面体立体动作,是超立体的有无界。 求事物的本性真相--明心见性是修道的功夫:学太极拳要从本质的修炼,从立场、思想、思维方法,抛开本性、没有灵魂,进入不思维境界;太极是道,大道一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虑、得;明明德就是明心见性,就是戒、定、慧。就是「致虚极守静笃」水的流动,浪的翻滚,龙卷风的气旋……,练拳也要法自然。合乎道,合乎自然,不参杂拙力人为的东西,「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意是真意」,「天人合一」的境界。 推手到十分成熟时,产生可粘可脱,随粘随脱;身手脱离意尚接,再以杠杆、螺旋原理,以热空气气爆膨胀力和类似波浪冲击力,将人抛出去。性质虽然是柔软的,但威力无比,「极柔软而极坚刚」,这才是太极拳的真髓。 拳书拳理及其他感想:太极拳打架子,是在求太极拳的拳性;拳架只是修练验证太极拳的工具。要重意、重气势,要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否则,只是没内涵的空架子。要了解三世世界,十方空间,如蝴蝶效应,一切都有感应、有关联的。要有超县实的思想与感触。无凸凹无断续,是圆满、圆通,无始无终,无终无始的「常乐我净」(圆觉经)。拳书、拳经、拳论,须要将太极拳的性、精神,吃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精气神!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依法、理不依人,依智不依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圆通不依不圆通;依究竟不依不究竟,怪诞荒谬,则以「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笑置之。 太极拳至高深境界时,是无为法。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你生什么心,我生什么法;心灭则法灭。「为学日异,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万法归于一法,一法归于无法,无法才是真法」;「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意是真意」。黑格尔「正、反、合」理论,金刚经论辩「我说…即非…是名…」,「我说真法,即非真法,是名真法」,就是「道法自然」。晚近太极拳流于外表、形式、戏曲功架、舞蹈、体操的表演,忽略内动的练习;「内不动外不发」,触发体内机能,产生别具特色的能量。「大圈变小圈,小圈变无圈」,融会贯通后,「拳无拳,意无意」,「无招胜有招」,以不变应万变。双脚、尾闾,形成稳定的下盘。尾闾下旋。三大内家拳术,有人以鱼比喻:太极拳是鱼头,敏感度极高;形意拳是鱼身,充满爆炸力;八卦掌是鱼尾,有灵活性。只有太极拳主张用意不用力,力从人借。喉头一抛,命门便会关上,人体上下气就不能贯通;上下不能相随,周身不一致,所以要「下颚微收」。意气将两条手臂经大椎联成一体,两手如一手;两条腿如一腿。每个关节,都有松空放大的空间;如手臂与肩窬,能向四面八方的立体的扩大,甚至超脱身体,超立体的扩散。大道一统「万法归于一法,一法归为无法,无法才是真法。
太极拳因王宗岳《太极拳论》而得名﹐先后衍生出陈王廷、杨露禅、武禹襄、吴鉴泉、孙禄堂等诸家太极。 太极拳拳架繁多﹐门派林立﹐理论纷纭﹐初学者难辨真伪无所适从﹐太极拳到了万法归一法﹐返本归源的阶段﹐回归到王宗岳《太极拳论》﹐回归到文化源头河图洛书太极图﹐回归成太极无敌﹐拳中之王的崇高地位。 王氏水性太极拳﹐源于王宗岳《太极拳论》﹐创编于当代王壮弘老师。 王氏水性太极拳要求练就宽广的胸怀。王氏太极拳不仅仅练招式,不仅仅练力量,不仅仅求速度,不想如何进攻对方,也不想对方进攻自己招数。全以有无论。 王氏太极推手时处处容纳对方,随从对方,大度,气吞山河,以不变应万变。你生什幺心,我生什幺法,心灭则法灭,于无法中生万法。 王壮弘老师的武术堪称一绝。他开创性的将书法中对笔划要求的刚柔并济、能放能缩等原理,应用到太极拳中,自创了“王氏水性太极”。 太极拳的至高境界是“无为法”,即“万法归于一法,一法归于无法,无法才是真法”。 是“四两拔千斤”而非“四两拨千斤”。 用重量不用力量,运用地心引力……借力打力。 道法自然,太极拳要仿效水、风、气体,练成流动不居的松柔之体。 缘起性空,明心见性……周身无处不圆通。 王壮弘先生以释、道、儒三家融通的智慧,阐释何为太极,何为水性太极,何为太极文化的神髓。 “太极思维”来源于中华文化的深层,与孔子的“太和至中”、“中庸之道”,老子的“有为有所不为,无为无所不为”,释迦牟尼的“不空之空谓之空”的思想相一致。 王壮弘老师说:“我们应该向自然学习,自然是我们的老师,我只是在解释自然。 所有的老师,以及哲学、儒释道都是在解释自然,谁解释的最接近自然,谁就最高明。”王氏水性太极拳套路是根据水的流动、波浪、漩涡而编制成的。 人不离开水,水不离开人,人借水势而动,套路如书法可分为楷、行、草,随着水的大小和流速会有很多种打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王氏水性太极拳指明了太极拳性﹑体﹑相﹑理﹑法﹑用。 太极拳之性为空性﹐因缘生法﹐缘起性空﹔ 太极之体是球体﹑流体﹔ 太极之相为幻相﹐如水如风如空气﹔ 太极之理是太极阴阳含三为一﹔ 太极之法是无为法﹐万法归一法﹐一法归无法﹔ 太极之用是转化﹐化即是转﹐转就是化﹐具体为八门五步十三总势。
王氏水性太极拳要求人们需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太极拳的境界是“见相非相”的有无界,是有的没有和没有的有,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有界里有和没有那幺简单,所以不能用有界的思维方式看待和学习有无界的太极拳。 就以阴阳的辩证关系来说,通常都是在讲阴阳相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等等,其实阴阳之间还含有一个“中”存在,它是隐而不显,真实存在的,是“没有的有”,就像正负电极之间的磁场,所以有阴阳则必有中,有中必有阴阳。 王氏太极拳是无为法﹐无根﹑无量﹑无相﹑无形﹐是皆先天自然之能﹐太极拳思维是无根之根﹐无中之中﹐无力之力﹐无向之向。 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文人习武的风格。 借儒家理论、易经、阴阳学说等为理论依据;用道家理论,《道德经》、《周易参通契》等为修炼法门;参悟佛家思想,《金刚经》、《心经》、《坛经》等来提高境界;学习中医学。了解人体结构,人与天地,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观自然界。观宇宙天体,体悟天人合一,把学拳过程做为学术研究,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并引用现代教学方式,系统、完整、透明的讲解理论,非常容易理解。 王氏水性太极拳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流体﹑无力﹑无为﹑立体﹐是检验一切太极拳法的唯一标准。 王氏水性太极拳也明确太极拳具有实战性。 教拳时,王老师不光是用嘴说,而且还用身体实做体现出太极拳不用力可以战胜对方。拳架、推手、散手,来者不拒。 上课时,王老师就明确告诉我:“学太极不为打人,但必须能打人。而且是不用力打人。”陈鑫说过“不是太极拳不能打人,是你功夫不到……”它轻时如微风细雨,重时如狂风巨浪,这种无形的威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和理解的,它不是机械力学。是流体力学。 王氏水性太极拳主张以德养艺﹐以虚灵﹑松净﹑静谧的方法来修己﹐行功时血管松弛﹐毛孔张开﹐骨络顺当﹐心平气和﹐是一种运动量(气血活动量) 极大﹐消耗量极小的动功﹐完全符合养生之道﹐也是防治慢性疾病﹐恢复健康的良好手段﹐武则可以防身御侮﹐克敌制胜﹐文则可以调气养心﹐延年益寿﹐可谓习武而文在其中﹐是一种文武兼修的拳术。 王氏水性太极拳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原则,不同寻常,效果显着。 其目的只有两个,改造我们的思想。 形成太极思维:改造我们现有的身体质量,去僵块,去力量,去固定根,变成柔软之体。 一开始先让学生建立太极思维,站在八门五步、十三势的立场上练拳,上下前后左右同时运动,阴阳五行八卦同时存在,并且不停地在流动、变化着。 另外,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太极拳全貌,先有一个理性认识。然后再具体学习。这样不会迷失方向。在具体训练中,有很多原则,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只要按照原则去做,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壮弘老师曾在美国、香港等地授徒,并担任新加坡李光耀私人卫队的武术总教头。有着美国国际武术医科大学授予的武学博士衔。是一代太极宗师,武术泰斗。 王壮弘为着名书法﹑武术﹑金石书画碑刻鉴定家﹐对中华文化哲理﹐尤其对易学﹑阴阳﹑五行等太极思维及佛学的深刻认识﹐钻研及实践王宗岳《太极拳论》及相关拳谱几十年﹐不但通达拳理﹐亦精太极散手实战﹐创立了真正“无力打有力” 的王氏太极拳。 1987年首届国际武术联盟在美国举办的世界杯武术锦标大赛中﹐获得最高金杯奖﹐亦由当时美国副总统乔治布殊鉴发荣誉証书﹐并担任美国国际武联盟总会名誉主席﹐使国际武林对王壮弘代表的中国太极功夫肃然起敬。 随着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王氏水性太极拳的推广﹐王氏水性太极拳在弘扬中华文化﹑提高人们身心修养也做出一部分贡献。王氏水性太极拳必将攀登太极新高峰。
人生活在世界上,都要有一定的智慧。但是到了我们太极里,它是另有一套智慧的。
你到了另一个境界,还用原有的智慧去解决和看待问题,那你肯定就觉得自己看不大明白了。过去的智慧变成了你现在的障碍。所以我们说,学习太极拳,你就要以太极的思维去看待一切。没有的有了,有的没有了,这就是我们太极拳的境界。
如果到了最后,你太极拳完全通了,拳非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我说真意即非真意,是名真意。
到了这个时候呢,你出世间得上上智,坐在定义上不分别了,这才是出世间而得到了上上智。
他们说松,我说松和紧是连在一起的,不然松就没有意义的,他们听不懂。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不能相离,所以我们认为,松紧和阴阳是一个道理,不可以有区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