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我所理解得“真太极拳”

2010-11-12 08:26|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2548| 评论: 0|原作者: 童乐天

摘要: 关于“真太极”和“太极操”的议论,我认为实质是讨论“真太极拳”和“太极操”之差别。要说清楚“太极拳”,就涉及到对“太极拳”的定义问题。根据先人们对“太极拳”的论述,我认为对于太极拳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
    关于“真太极”和“太极操”的议论,我认为实质是讨论“真太极拳”和“太极操”之差别。要说清楚“太极拳”,就涉及到对“太极拳”的定义问题。根据先人们对“太极拳”的论述,我认为对于太极拳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太极拳是以中国太极理论为指导的,以自身意念、气机为统驭的,以松沉圆缓、刚柔相济的肢体语言来体现技击气势的,以医身、娱身、健身、防身、修身为目的的拳术运动。
    中国太极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①无极生有极;②太极阴阳为互生互存互变的;③天地为一大太极,人体、事物各为一小太极;④阴阳是相对的;⑤阴阳是合一的;⑥健康的身体应是阴阳平衡。
    在太极拳的经典文献中,我们可以见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气沉丹田”,“意气须换得灵”,“机由己发,力从人借”等等…。说明打太极拳要有自身的意念和气机作为统领,来支配自己的肢体语言。还要以松沉圆缓、刚柔相济的肢体语言来体现自己的技击气势。     
   按照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论述,学练太极拳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熟着,也就是盘架子,即现在通行的学练套路:第二阶段是懂劲,也就是要进行推手训练。即两人搭手,进行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训练:第三阶段是阶及神明,达到从心所欲的高境界。这时两人对恃,不重外形,随机应变,借人发力,后发先至,引进落空合即出。
    如果打太极拳主要是为了养生,学练到第一阶段也就可以了,尤其对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更是如此。但是,就是这第一阶段,也要分好几个层次来学练。
    第一个层次,是练形。重点是练腿、练腰、练协调。首先要正确认真模仿每一招式的动作。这时主要是认真模仿,尽可能将动作做到位(有的难度较大的动作,如蹬脚、拍脚、下势等要逐步煅炼才能到位),学练进度不要贪快。
    第二个层次,是练呼吸。重点是练自然呼吸,练腹式逆呼吸。经过反复演练,逐步做到在演练中心静、用意、体松、身正,对周围环境的干扰能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第三个层次,是练意念。重点在逐步做到以意引气,以气运身。在动作熟练后,逐步达到柔和、圆活、连贯、协调,以至愈练愈松愈慢,最后达到以意引气,以气运身的意境。
    从上所述,打太极拳只有做到以意引气,以气运身,即有了意、气、身三者的有机结合,才算是初步踏入了太极拳的大门。只会打动作,没有意念和气势的有机加入,就不能算会打太极拳。
    不仅如此,打太极拳是很注重每个人的个体差异的。从养生的角度看,各人个体差异很大,各人的意念和气势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养生打太极拳,就应个人依据自身的意念和气势单练,不能边听音乐边练,也不要跟在别人后面照着别人的速度和样式练。按照统一的口令或音乐来集体演练,是一种只求统一,抹杀个性的表演项目,这不能算演练太极拳。它也有悼养生者学练太极拳的初衷(当然,如果只是偶尔为之,也无大碍)。
    为了养生学练太极拳,主要应由明师严格教学,一招一式严格按统一规定的教材进行教学,学练的进度要放慢,扎扎实实一个招式一个招式往下学练,以免“学会”后老要反复改拳。有句老话叫“学拳容易改拳难”,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我们要引以为戒。所以跟在大群人后面听着音乐学拳,是一种最易学偏的学拳方法,应尽量避免。
    为了养生学练太极拳,学练的套路不宜多,有一套两套就行,最多三套。把基础打好了才是正道。对初学者,有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和48式太极拳三套,精益求精,就可起到很好的养生作用。基础打好了,如果还有兴趣和精力,自然还可再选一些较长的套路学练。
    在以养生为主学练太极拳的中老年学员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人老了,动作做不到位了”这种思想。关于这一点,我以自己的体会,谈点看法。我在学练24式简化太极拳时,对两个蹬脚和两个下势独立,演练时总有一些惧怕心理,虽然也能勉强按要求完成,总觉得很吃力。后来经过个人演练套路中做到意气身合一,逐步对于做这几个动作愈来愈有信心了。我今年已75岁了,但做这几个动作,可以说是我30多年来学练太极拳的最好水平。我认为只要按正确的方法去演练,自己的演练水平会日益提高。当然,对每个人而言,这个个人最高水平的出现时间会不一样,可能在60岁、70岁或者80岁左右。我们应当让这个个人最高水平出现得早一些,保持的时间长一些。我期望自己能保持到80岁,甚至更长一些。前提是演练太极拳要意气身合一,并且每周坚持演练5次以上,每次一小时以上。实际上,自己在日常演练太极拳中,还能感受到仍在每月有微小的进步。我相信,大多数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在明师指导下,经过合理的演练,也一定会让自己的最好水平早目到来,并尽可能地延长。要有这个信念,要有这个行动。生活能自理的长寿,才是我们大家所盼望的幸福长寿日子。
    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应该有信心在长期不问断的演练中,逐步进入意气身合一的状态。使自己的身体有更大的适应能力。
    那么,哪些情况可以显示自己的功力在增长呢?
    第一,单腿能逐渐稳定支撑。就是说,在演练中单腿能逐渐稳定地支撑全身的重量了。这里包括在收脚迈步当中,能做到收脚时不起身,向前出步脚跟落地时重心不前移。在做蹬脚或分脚时,腿能提得比较高,蹬脚、分脚比较稳了。
    第二,逐渐会用腰来带动全身。在拳架演练中,身体的转动和四肢的运转,逐渐能做到用腰来带动四肢和全身了。
    第三,动作日益全身协调。在拳架演练中,身体能逐步做到上下协调,身体重心到位时,手脚也能同时到位了。
    第四,套路动作逐渐做到位。各种架式在演练时能逐步按要求做到位了(包括独立站稳、蹬脚分脚和下势能做到位)。
    第五,做下势独立日益轻松。在拳架演练中,做下势独立身体下蹲时不感到那么困难了,甚至会逐步感到比较轻松了。
    第六,拳架运行中全身正逐步放松。打拳时逐渐做到全身松沉,但松而不懈。让人从外表看起来很有力,而实际上肩肘臂腕腰腿和脚的肌肉基本都是放松的。而且除了发力的动作外,全套始终保持呈放松状态。
    第七,逐渐学会拳势呼吸和腹式逆呼吸。在拳架演练中,逐渐学会了拳势呼吸,并且逐渐学会采用了腹式逆呼吸。
    第八,心静体松意念到手心时有气感。从无极式开始,当心静全身放松意念到手心时,两手开始有麻胀状的气感了。
    第九,原来的身体状况有好转。长期演练太极拳后,原来有的慢性病或体检出来的超常指标,逐步得到了改善或指标转为正常范围了。
  第十,打拳后神清气爽。每天清晨打完拳后,觉着一天都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思维敏捷。
    作者简介:童乐天.男.1935年
    10月20日生.1974年起学练太极拳.l994年至l998年为海淀区太极拳气功协会副秘书长.、l997年12月评为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998年12月评为中国武术五段.1999年3月起再学练原始太极拳至今。
2

点赞
2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