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威震日俄大力士的故事大家已耳熟能详,其实,在大连也有这么一位“霍元甲”。同样是在那个中国人倍受欺辱的年代,他立下生死状,在一场万众瞩目的比武中,将一个日本浪人打昏在地。他就是大连著名武术通背拳师刘泊泱。在其诞辰10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刘泊泱弟子、大连东方武术馆馆长吴维中。
刘泊泱,又名义奎,大连著名武术通背拳师。1908年2月13日出生于天津葛沽村,1985年2月27日去世。10岁拜著名秘宗拳师高玉春为师,后带艺受业于“燕北大侠”修剑痴学习“祁氏少派五行通背拳”。日伪时期,多次击败日本浪人,名噪关东。曾任大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刘泊泱出生在天津,五六岁的时候跟随父亲闯关东,来到大连。受父亲影响,刘泊泱自幼酷爱武术,10岁时便拜著名秘宗拳师高玉春为师,学习秘宗拳的套路、器械、短打。由于学得非常刻苦,刘泊泱练就了一身出色功夫,当时比较出名的有“小花刀”、“棍进枪”等。刘泊泱22岁开馆授徒,期间创编了若干拳术器械套路,如“长穗连环剑”、“羊角拐”、“跑刀”等。 当时在学校读书受的是奴化教育。中日学生不在一个学校,路上遇到了,被日本小孩打,也不敢还手。”吴维中说:“过去习武是怕被欺负。师父和师兄们在旧社会长大,尝遍了苦头。”同样学的秘宗拳,同样在天津住过,刘泊泱从学武开始就与霍元甲有了难以割舍的感情。霍元甲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宗拳,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日俄大力士。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元甲较艺,败在霍元甲手下。高玉春教刘泊泱学武时常以霍元甲为例,教育他们从小要有英雄气概,“好好练武,不受欺负”。后来刘泊泱开武馆时也把这些讲给弟子听,让弟子们以霍元甲为楷模,“练武爱国”。因为接受了这样的教育,霍元甲就成了刘泊泱的偶像。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他也总盼望着能像霍元甲一样长中国人志气。秘宗拳注定又将出现一位“霍元甲”,因为日本浪人送来了机会。 立下生死状 拍昏小日本 日本侵略中国的另一个“战场”在民间。中国武术的影响很大,因此一些日本人就想通过民间比武的形式来打压中国人的气势。 当时在大连练武的主要有两批人,一批人在武馆,一批是走街串巷的卖艺人。因为刘泊泱的武馆比较有名,日本浪人便多次叫嚣要与刘泊泱比武。当时,中国人很受日本人欺压,许多中国人都不敢招惹日本人,就连刘泊泱的师兄弟和朋友都说算了吧。说是比武,其实是挑衅。几个日本浪人三番五次到刘泊泱的武馆找事儿,并一再在言语和举动上侮辱中国人。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刘泊泱说:“比就比,不过得立下生死状!”要与刘泊泱比武的是日本浪人中功夫最好的一个,那个日本浪人精通柔道和剑道,虽然个子不高,但很壮。刘泊泱当时二十五六岁,个子很高,一表人才。立下生死状后,在万众瞩目之下,比武开始了。日本浪人一上来就招招发狠,想要刘泊泱的命。刘泊泱利用自己灵活的身法躲闪,避开对方的“三板斧”。吴维中说:“比武时,中国人一般不会先出手,要先探探虚实,通过开始的两三个回合了解对手。另外,因为对方比较壮,师父也是想消耗消耗对方的体力。”几个回合之后,刘泊泱开始出手了。先是一招“引手”,没打着对方,接着一招“劈山掌”,对方又躲了过去。虽然这两招没打到对方,但日本浪人已是“门户大开”,刘泊泱一式“迎面拍掌”狠狠打向日本浪人脸部。那个日本浪人满脸是血,一头倒在地上,当场昏倒。日本浪人被打伤后认输,以后再也没有来挑衅,并离开了大连。刘泊泱一战成名,因为他身高臂长、擅于用掌,被东北武林界誉为“猿臂神掌”。 义助关东客 不帮日本人 当时有很多人闯关东来到大连,因为人生地不熟,不少人陷入身无分文的窘境。刘泊泱的武馆在现在大连市西岗区北京街、新开路一带,当时那一带居住的大都是中下层中国人,做小生意的人也很多,非常热闹。其中一些习武的人看到刘泊泱的武馆,就去求助。按照“武林”规矩做出手势后,自报家门告知练的哪个门派。如果是同门派更好,不是同门派也不会被拒之门外。日伪时期,大连的经济很困难,中国人只能吃橡子面,不过刘泊泱对这些求助者不会不管不顾。不但管吃,他们还可以住在刘泊泱的武馆。刘泊泱还利用徒弟的各种关系,帮他们找工作。吴维中还清楚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武馆上的一幅对联,对联中有“少学多练为本、强身键体为国”等字样。吴维中说,刘泊泱不擅长讲话,但教他们习武的时候总是强调“爱国”二字。在日伪时期,有些习武的人抵挡不住诱惑,投靠了日本人。在市场上看到老百姓卖鸡,走过去拿起来说“我尝尝”,对方要钱的时候就递过去一个名片样的东西说“你管他要吧”。那个名片状的东西上写着一个日本人的名字和身份。这样的人被称作“拿日本人片子”,他们为日本人做事,充当日本人的打手。刘泊泱没有被日本人利用,他的弟子也没有投靠日本人的。在后来“文革”的时候,刘泊泱也约束着弟子,不许出去武斗,不许参与“打砸抢”。 创新通背拳 桃李满天下 上世纪四十年代,为了提升自己的武功,刘泊泱带艺受业于四代通背拳大师、“燕北大侠”修剑痴学习“祁氏少派五行通背拳”。 以前学武都是言传身教,很少有文字流传下来。从修剑痴开始,才有了毛笔记载的“五行通背拳”。受修剑痴影响,刘泊泱在武学上也是独树一帜。拜师后,刘泊泱与修剑痴一起研究套路、器械、招式。以前通背拳只有招式,没有套路。刘泊泱借鉴秘宗拳的套路,创编了“通背三十六手”,“通背刀”,“大连环”等套路。刘泊泱创编的拳法套路流传于国内外。现在日本流行的《神秘的通背拳》一书中,就用了他年青时的多幅动作照片。吴维中现在正在筹建大连通背拳研究会。他说,大连的通背拳在全国首屈一指,有数万人学习,遍布城乡。通背拳属于内家拳,不但能健身,还能治病。刘泊泱的武馆在解放后成为大连市业余武术学校第六分校。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最兴盛,当时有四间房屋,最多时有二三百人,上午、下午、晚上分三批学武。刘泊泱22岁就开办武馆授徒,半个世纪以来,从其习武者有4千余人,入室弟子有百余人,其中包括曾在美国授徒的大连武术协会主席原主席闫子奇。现任大连武术协会主席赵锡金是刘泊泱的再传弟子。 大连武术协会副主席王炳连表示,刘泊泱是我市名气很大的一位大师级拳师。刘泊泱的身法很好,在通背拳套路上有所建树。刘泊泱桃李满天下,不少弟子有很突出的成就。 王炳连正在编写《大连武术百年史》,对我市老武术家和我市各武术流派及代表人物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王炳连说,我市最早的一位武术教师出现在1905年,对于1905年到1945年的武术界资料,他已进行了整理。王炳连一直在寻找散落民间的老拳师及其后人,不过他表示,这个工作与理想状态还有一段距离,他也希望了解相关历史的人提供更多资料,让这部《大连武术百年史》更丰富,更详实。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