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美国当代汉学家谈中国隐士,是个特别有趣的话题,有趣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已故李约瑟第一个提出中国近代落后的难题,而且这些著作居然出自许多蓝眼睛大鼻子的外国人的典籍中,并且他们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之深厚出乎你的预料,甚至超越许多80后,90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知,不知道这是中国的悲哀还是幸运? 今日的话题讨论的中心恰恰是寻着美国汉学家的足迹去寻找失落的中国隐士。而隐士一向是中国保存得最好的秘密之一,他们象征着这个国家很多最神秘的东西。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修道意味着孤独的生活;而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则意味着从政生涯。然而不管如何?他们都是纯粹的思考与纯粹的生活的源泉。迟早会找到合适的渠道,流向人间。(比尔.波特语) 在中国,隐士一直是人们最尊敬的人,因为隐士是圣贤。他们能够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听到其他人听不见的声音。寻找现存的中国隐士,是美国汉学家研究的话题,甚至于在台湾,很多人已经认为中国没有隐士,到底中国还有没有隐士?美国汉学家踏上了他们的终南山之路。 无可厚非,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字的传承上,台湾人们做得比大陆好,如今的台湾,很多语文考试上繁体字与诗歌的测试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这就是传统,而隐士之所以被人尊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保持了“过去”最重要的因素---它的精神性。所以在我看来,无论美国汉学家还是台湾隐士,只要能找到精神的东西,这个命题就已经存在了,它是否需要修道还是出家,甚至隐于市,都贵在对于中华文明精神的传承,思考与革新。 道德与政治的矛盾是隐士传统的核心。不过,不是所有的求道者都把从政与隐居之间的界限划分得如此泾渭分明。大众情人:张良与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代表。商山四皓就隐居在终南山的商山之中。所以美国汉学家对终南山慕名已久。商山四皓虽然从秦就隐居到汉的建立,但是因为张良的主义还是扶持了险遭废储的汉惠帝(吕后的儿子),也算是隐士参政的一个例子,所以隐士虽然隐居,但是名声远播,影响非凡。隐居和从政被当做月亮的明暗面,他们不可缺少又相互补充。隐士与官员往往是一个人,甚至南唐的后主李煜,既是文学艺术的隐士,又是最大的从政者,可惜他不适合做皇帝。更如陶渊明与张良,在他们的生命周期,隐士和官员不过是不同时期的身份变换而已。 中国所有的宗教思想在佛教没有传播到中国之前,可以说主要的思想体系与修行体系都建立在对道的理解的基础之上。而这些修道隐士在华山和五台山上已经找不到,在很大的范围内,有一座叫做朱雀山的山上,还能找到隐士的踪迹。在中国古代,每个方位都有自己的神: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600年后的唐朝,朝南的窗户都被称作“朱雀窗”,朝南的门被称作“朱雀门”。朱雀山很安静,这里一直是致力于修行的人汇集的中心。终南山的隐士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这里分三大类:道教隐士,佛教隐士和知识分子隐士。而即使是佛教也分净土宗隐士,通常终生隐居在山里。而禅宗隐士,可能会隐居几年或者几个月,待到见到为止,然后他们下山。出家人在成为隐士之前,一般要在寺庙里修行三四年,扬州的高旻寺与普陀山都是“闭关”的首选。而知识分子隐士,自古以来,为了学习或者研究也往往隐于终南山中。这便是为什么当今很多画家有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后都喜隐居一个安静之所作画。 王维,该是这隐士中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古代,选择隐居并不一定意味着艰苦的生活。除了宗教苦行者和正直的穷人之外,还有一些富有的隐士。他们的艺术感召力促使他们走出城市,走进附近的山里。住在距离长安一日行程之内的清贫的终南山隐士们,偶尔会发现,他们正在与中国最有教养的人分享自己茅篷。 [page] 
 在这些隐居在终南山有教养的隐士之中,有一个人不是在寻求通向都城的捷径,这个人就是王维。王维选择了终南山作为出世的捷径,而不是入世。他是一位无与伦比的有教养的隐士,他认真的对待自己的隐居生活,把隐居生活变成了艺术,又把艺术融入了隐居生活。在王维去世的多年之后,他的诗歌并没有衰退,虽然他不再排在李白与杜甫之前,这不能说是一种轻视。王维本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诗人,他更认可自己是一个艺术家。作为艺术家,他是无与伦比的。诗歌仅仅是他擅长的几项艺术中的一项,他精通音律。有一次,一只箫因为无法承受为他的琵琶伴奏的张力而崩裂了,他能说出壁画上正在演奏的是哪一首曲子的哪个音符。实际上,年仅21岁的王维就已经取得大唐帝国的最高学位,他的第一个官职是在朝廷的音乐机构做太乐丞。但他的音乐才能比不上他的诗歌,而他的诗歌又比不上他的绘画。他说:宿世谬诗客,前身应画师。 宋代诗人苏轼称他为:“中国唯一真正伟大的山水画家”。明代董其昌总结他的评价:“右丞以前作者,无所不工,独山水神情传写,犹隔一尘。”他们的意思是,在山水画传神的艺术性标准上在王维之前是无人能及的,这就是谢赫六法轮的第一论点“气韵生动”的艺术标准体现,在今天甚至古代的画匠和工匠气及其浓艳的山水画的出现之时,到王维的出现仿佛隔了几个世纪。我不得不赞叹,苏东坡与董其昌以及所有懂得绘画艺术欣赏高度标准的艺术家们,还是尚存于世的,虽然他们的为数不多,因为讲究诗书画印,又讲究琴棋书画的像王维,苏轼这样的艺术家已经几乎不存于世。更不要谈那些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油画以及文学的商业性,炒作性了。 当我们再次谈论在城市不是第一次遇见隐士,甚至还在国外的时候,我们都想起了中国人所说的一句话:“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