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品生命 生命,总是在细水长流中,没了踪迹。当细小的皱纹爬上了眼角时,生命已是过半。看过往的人生,是几许的怅然?是几许的无奈?一个人,能够有多少的韶光年华?一个人,又能够有多少的光阴来挥霍? 此时,窗外的阳光如水,透过大大的窗子照进来,在光亮的地板上形成四角的暗影。我站在那一团暗影中,看着阳光中的小灰尘如精灵般地,在身旁飞舞。伸过手去,小小的灰尘落在掌心里,手心被太阳照的白亮白亮的。感觉手臂竟有些沉重。那手心上托起的阳光,像是承载了生命一般沉重而又深远。想要抽回手臂,却留恋那飞舞的精灵。我便那么一直伸着手臂,直到那缕阳光移走。 生命,有时就像这屋里、屋外的阳光,有那灿烂的,有那阴暗的,但那始终是阳光。生命中的挫折,便如同那被外界事物所抵挡着的阳光,只是小部分,只是一段过程,是终究要存在的,也是终究要过去的。面对着阴暗,或许你会颤抖,但请不要畏惧,灿烂的阳光是不会远去的。转个方向,换种心情,一切还是那样的云淡风清。生命还是如水。 生命的美丽,也许就是这样的。淡淡的,如一缕清香,只有在你平心静气时,才会感觉得到。漫漫的长路上,或许有那么一株野百合曾驻留你的心间。你或许会为了这么一株野百合而狂喜许久,你或许还会为了这么一株野百合而停留你的脚步。你焦急地,站在它的身边,想要等待。可是,生命是不会为谁而等待,你终究还是离开了。生命在继续,你的,我的,它的。 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会面对一道是非题。每个人都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是”,另一种是“不是”。不论你选择哪一种,生命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只是那一条路走来,或是轻松舒畅的,或是荆棘难涉的。 最近,看席慕容的散文,上面说:每一条走过的路都有它不得不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上去的路也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 我心里就舒畅了很多。生命真的就如同一束耀眼的花火,有点燃的瞬间,有燃尽的时刻,但是如何开放是我们可以把握的。 那么,就请让我不再忧伤,好好地享受生活的每一个恩赐。 面对着生命,我将不再胡乱地挣扎,只是平静地接受它对我的安排。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如同一叶海面上的小舟。理想是帆,希望是风,自己则是驾驭自己人生风帆的舵手。人的一生就是这海洋中的一段航程,只有驾好自己的生命之舟,才能获得绚丽多彩的人生。 当你面对风和日丽、万千景象,请不要过于留恋某个地方的美景,请不要贪图一时的享乐和安逸,要知道前面的航程还很远很长。请稍做休整和歇息后尽快起航,趁着清新的晨风、初升的朝阳,充分利用优越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更快向希望的彼岸进发,早日摘取理想王国的硕果。 当黑夜降临或迷雾蒙蒙,请不要徘徊、不要彷徨,只要你握紧并掌好自己的舵把,点亮自己的心灯,就不会偏离航向,就不会迷失方向。 当你遇到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请不要畏惧,更不要气馁和退却。自强是动力,自信是力量,毅力和恒心是成功的保证。不必幻想上帝的帮助,也无须乞求上苍的怜悯,只有自己救自己,才能使自己逐渐走向成熟,变的更加坚强。 航程中或许还会有冰山、暗礁,甚至会遇上飓风、恶浪,请不必恐慌。那正是你施展才华的好时机,正是你展现风流的好地方。不经历风雨的磨难,怎么能见到艳丽的彩虹、旖旎的美景。 扬起你生命的风帆吧!那船头激起的浪花荡漾着你生命的旋律,那船舷展开的波浪演奏着你人生的乐章,你一次次成功后的微笑就映在那船尾的旋涡里。 [page]  生命的顿悟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波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乐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山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两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顿时变得浑浊不堪,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的力量。 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 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点,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叫响地流入她的怀里。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两岸的挑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page] 缘 分 林湘雄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每一个人必定会碰上各式各样的旅伴:有的相逢一笑,各奔前程;有的擦肩而过,彼此根本无法记住陌路过客的容颜。但是,当好几个际遇不同的旅人偶然凑聚一处时,贫富雅俗贵贱的灵魂在某种氛围的牵系下互相碰撞,当某一对心灵被默契敲叩出璀璨火花的时刻,一种莫名的情愫,势将信马由缰而执着地追寻彼此心灵更高层次的向心磁力。 于是,心灵的深处便有了彼此的理解与神往,便有了相聚的渴望与温馨,便有了关怀与眷恋——有的人志同道合紧握友谊之手,有的人以身相许厮守终生。于是,随着生命意义的演绎与升华,便有了所谓的友情、所谓的爱情。情感的递增终于酿成一坛醉人的醇醪,让每一颗心灵各自品尝人生的韵味,各自完善生命的美丽……也许,这就是:乾坤浩杳,人海茫茫,难得相逢皆“缘分”吧! 然而,缘分是偶然的机遇凑合还是宿世修来的报偿,在这个命题中,各流派的古德先哲历来说法不一。惟有佛家能总概其全而称谓:缘之所系,情必所钟;随缘而安,终生无憾;缘尽恨生,恨生缘灭……友谊是缘,情爱是缘,高尚的友谊与纯洁的爱情,皆为缘分的结晶,其价值与份量,只有时间老人才有资格予以公正的评判。如果时间的筹码一旦称准了情或谊的重量,即使有时仅仅标明那仅仅是人生之旅的一抹印记,但由于各人灵魂境界的差别,又往往注定了各人灵魂库藏的不同档次。性别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年龄的差异、信仰的差异……便有了红颜知己、樵牧知音,忘年之交、道友师友等等之类别群分。 人生的聚散虽以“缘生缘灭”而显得扑朔迷离,这宛若江河湖泽中那经风经雨的漂泊浮萍——相聚是偶然,分离是必然。虽然你在风雨人生中已彻悟那偶然与必然的哲理,可是谁也无法摆脱“时至将别倍有情”的困惑,无可奈何只可抒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喟叹,还有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慰勉以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一声声祝福,一缕缕情思,如柳絮难系秋风,却随风飞越阳关栈道,飞过长亭短亭,挂在万里暮云春树上,化作亘古不绝的遗憾或相思…… 但是,佛家伟大之处便在于“随缘”;缘生之际,深明缘分无价,应该珍惜;缘灭之际,懂得因缘难求,泰然放下吧! 缘 起 就在众荷之间 我把我的一生都 交付给你了 没有什么可以斟酌 可以来得及盘算 是的 没有什么 可以由我们来安排的啊 在千层万层的莲叶之前 当你一回眸 有很多事情就从此决定了 在那样一个 充满了 花香的 午后 [page] 希望如花。春光明媚,繁花似锦,争妍竞艳,游人掩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赞叹。正如庄子的名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虽无言,我却深切感知无尽的深意。清晨,沐浴朝晖,凝望绚丽的群花,心情格外宁静,恬然。 多么纯洁、美好、清新、自在。平平凡凡、普普通通、从从容容、自自然然,尽情开放、散发幽香,充分展示生命中最美好的意义和内涵。不忮不求,不取不舍,平等奉献,把高雅、馥郁的芬芳送进每一个人的心田。 让贫穷困苦的人感受生命的美丽和希望。 让失落忧烦的人感知人生的昂然和怡悦。 让聪慧富有的人体会善良、热忱的可贵…… 伫立花丛,浮想联翩: 释迦拈花,迦叶破颜微笑,禅意深远。苏轼咏红梅:“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尽写高洁。龚自珍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牺牲奉献的爱心,却表现得如许凄美。 哪怕岁月更迭,沧海桑田,依稀芳草萋萋,万紫千红,花儿始终不改那如初的纯洁,清净的美艳。 在雨意悠远,山色空蒙之中,我时常提醒友人:试观花草,再美、再靓,却是“春风堪赏还堪恨,才见花开又落花。”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其生命总是多么短暂虚幻。 人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岁月无情,人生苦短,每当欣赏花的绚美之时,总是给我一种警醒:为什么我们不能如花儿一般从容平淡,发挥本来的美好和真善? 让我们珍惜世缘,爱惜生命,把人性中如花的纯美描绘、开发,期待我们的世界也如花的世界一般,清净安详、自在、圆满。
春风与平等《一味禅·花之卷》 第三篇:春风与平等 山寒终日懒开门,至理深明不用论。 落落明珠还合浦,滔滔逝水绝归源。 破裘重补经三纪,钝钁深锄自一村。 偏爱春风无拣择,阶前依旧长苔痕。 ——宋. 无见先睹禅师. 《和永明禅师韵》 合浦:地名。 三纪:一纪十二年,三纪比喻时间很久。 钝钁:钝锄头。钁,音jue。 做一阵春风吧,被祝福或被践踏的,美丽或平凡的,都布施平等的温柔。 当我们在人事纠缠的葛藤中,觉得窒闷困顿时,不妨去亲近大自然,去看看天地不言而化的大美,去感受阳光与雨水的平等观,去领会春风对一切生命的温柔,我们会得到纾解和澄净。心灵会随着风吟雨唱飞去更辽阔的地方,从高处观照,对小格局里的怨怼产生包容和谅解,那时我们才会真正从纠葛中抽离,获得清安和自由。 “偏爱春风无拣择,阶前依旧长苔痕”,是无见先睹禅师感受到的自然平等观,不论是受照护的花园,还是被践踏的石阶,春风都布施平等的温柔,给予的新生力量无二无别。众所期待的庭苑会开满美丽的花,无人关怀的石阶上也会滋生嫩绿的苔痕;正如法性会从一座高山上展现它的壮阔,也会从一株小花上流露它的恬静,万事万物,都是般若的一相,真如的具体而微。当们进入深层的宁静,就能体会“一粒砂里看世界,一朵花里见如来。”的奥义,听见一切有情无情所演说的透明法音。 这首诗是山居老僧的清修生活记录。在“破裘重补经三纪,钝钁深锄自一村”的清贫生活中,无见先睹禅师享受着内在的富足和安祥。因为他的心已是到了“落落明珠还合浦,滔滔逝水绝归源”的境界,迷失在红尘万缘里的自性回家了,滔滔流逝的心泉已溯回源头,从此没有失落的感觉。“大事已明”的心,已安静无事,甚深理趣都融入日常应用,再也懒得谈玄说妙,泄漏法的蛛丝马迹。 剩下的,就是好好生活了。 过好生活,就万法不离其宗了。超越一切的眷顾或疏略,福泽或残缺,保持心的圆满安足。涵养精神的敏锐度,在寂静的生活角落,感受四季流转的美感,万物峥嵘的情趣,不参与也欢喜。 如果能参与,就做一阵春风吧。 无论被祝福的,被践踏的,美丽的或平凡的,都布施平等的温柔。给一切有缘生命一点温暖的讯息,给冬眠中的心一些清舒的提醒。我们的心意薰拂处,也许将灿美如花,也许只能劝醒一阶安静的青苔。但无妨吧?春风吹起时,可没预设大地该开几朵花;我们布施时,更不必算好该有多少生命蒙受利益。尽心,就是最大的布施。如果人人都能做一阵温柔的春风,这世界,不是可以多开几朵妙法莲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