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武僧团团长、少林寺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近日做客央视谈少林寺的出世与入世
最近举行的功夫之星选拔让少林寺再成焦点。这场位于少林寺山门前的出关大典是
由少林寺文化传播公司和深圳卫视共同策划的,由于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少林寺文化传播公司是少林寺下属机构,很多人把这次电视选秀活动看作是少林寺主动参与的一次世俗之事。
对少林寺此举,社会上看法不一,反对者有之,赞成者有之,质疑声里不乏激烈言辞。央视近日邀请了相关人士作了访谈。
嘉宾:
释延裕法师:少林寺武僧团的团长,释永信法师的助理,兼管少林寺网站
傅敏:少林寺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少林寺俗家弟子
夏枫:少林寺选拔功夫之星活动的总导演,来自深圳卫视是否在入世的路上走得远了点?
李小萌(主持人):这次活动社会关注度很高,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你们能告诉我这次来上这个节目的心态吗?
傅敏:首先我感到,因为会客厅这个栏目能够关注少林文化和深圳广电深圳卫视合作的全球电视大赛,本身就证明了我们所做的应该是一个比较主流的事情。
夏枫:能够进到新闻会客厅,就说明这个大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化了,已经达到了规模化了,达到了认知度了。另外就是忐忑,面对着全国的广大观众,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李小萌:你的忐忑是因为什么?
夏枫:忐忑就是我们这种市场化操作的概念和少林寺中国功夫的概念结合在一起,放到现在媒体的传播上如何去操作,是我们当初最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
李小萌:你感觉到有压力吗?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于什么?
[page] 傅敏:到目前为止来自于少林文化为什么跟现在的传媒合作,这方面大家觉得我们是否在入世的道路上走得远了点。
李小萌:办这次活动,我知道你们的一个想法是希望弘扬少林功夫的声誉,弘扬少林寺的文化,少林寺其实已经名扬海内外了,需要通过这样的一个媒体事件来更加扩大它的名声吗?
傅敏:我们办这次活动不是为了弘扬少林寺的名誉和少林寺的文化。
李小萌:实际上是什么呢?从这样的活动当中少林寺获得的是什么呢?
傅敏:我认为少林寺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动拥有一种责任感,好莱坞他们拍电影、做电视剧,他们把少林做得很有名,提到中国人的时候就提到中国功夫,提到中国功夫的时候就联想到少林这个品牌,所以就感觉我们很有名,但是我们应该做点实事儿,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主动使这份责任感变成现实,所以我们通过这样一个现代传媒的结合,让中国功夫新浪潮席卷全球。
少林寺敞开心胸,让大家来感悟
千年少林的禅武文化应该如何传承发扬,清净佛门是不是要介入俗世,身处喧嚣之中的少林修行人,又将怎样解读少林寺的出世和入世?
李小萌:我们请到了释延裕法师,他是少林寺武僧团的团长,同时也是释永信法师的助理。少林寺的武僧团是1989年成立的,走访了多少国家?
释延裕:据目前统计是48个国家和地区。
李小萌:有人曾经计算过少林寺的收入来源,门票钱是一方面,香火钱是一方面,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少林寺武僧团的演出出场费用。
释延裕:练武术的人更把少林寺作为一种圣地来朝拜、敬仰,我想他的作用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李小萌:另外人们看到少林寺的僧人,有的有车开,有的拿手机,有的用电脑,也觉得和想象中的僧人生活不同,你也是有手机,用电脑的吗?
释延裕:是的,我同时还兼管少林寺网站。
李小萌:你觉得这些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交通手段和做僧人之间有矛盾吗?
释延裕:我想这个东西,我们要把这个东西作为一种工具,它会加速我们的工作效率,能够促进我们的沟通力和传播度。
李小萌:对于你来说,作为这个武僧团的团长,又管理着网站,做了这些事务性的工作,对你修行有什么影响吗?
[page] 释延裕: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种,有一些是不问世事,不问一些俗务,专心在坐禅,或者是专心念经,但同时也需要一部分僧人去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实际上在佛教中,它本身在我们这些烦恼琐事的当下,它反过来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为了其他僧人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去坐禅,更好地念佛,去工作,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的确是这样的。
李小萌:也就是说也可以有僧人是可以过问世事的,过问世俗生活的。
傅敏:他必须这么走出去,否则怎么叫普度众生呢?
李小萌:常常我们听的都是佛门净地,现在这样总觉得少林寺太喧嚣了,太热闹了。
傅敏:从哪儿听来?影视和小说,除此之外,佛门净地这个词还从哪儿听来?中国佛教界什么时候用了这四个字叫佛门净地,它都是敞开心胸,中国佛教叫“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是大乘佛教最基本的教义,一定要敞开心胸,让大家进来学习、感悟,让你知道我的快乐。
“用手机,我是以修行为目的”
李小萌:也有人说你过多地参与了世俗的事情之后,可能你在精神层面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就会相对削弱?
傅敏:因为我是俗家弟子,我来往于僧俗之间和中西之间,为少林寺在全球的文化事业当中尽到职业经理人的责任,首先有很坚定的信仰,如果我觉得这件事情,他们做和现代社会接轨的事情,影响了他们自己的修行,本身我觉得这个是一种罪过。但是,我们也看到,如果没有经过活字印刷术,没有经过印刷术的传承,你现在也看不到什么经书。如果我们不用网络通讯,我们就不可能很快地获得与全球沟通的机会,所以所有的手段,它真的就是属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必备工具,你可以用,我为什么不可以用,而且我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我是以修行为目的,我是以传播和交流为目的。大家对永信法师,我的师父,好像有一个政府奖给他一辆车,非议很大。我看了,我的思想是另外一个角度,首先这几个方面,第一就是这个车是政府奖励的,是僧人参加这个社会做出贡献之后,是政府的奖励。第二个问题,寺院的确需要这样一个比较好的车,因为少林寺可能比其他寺院更具有更多的接待任务,特别是国宾级的接待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愿意接受这样一个车辆,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说僧人可不可以坐豪华车,如果登封市政府奖给我们一辆自行车是不是别人就不评论了?
李小萌:你刚才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你可以做的事情,我为什么不可以做?”但,我们作为世俗之人可做的很多事情,僧人都是不可以做的。
傅敏:我们只要不做那些不可做的事情就可以了,比如说根据这个佛教的仪规,不可以结婚的就不能结婚,不能吃肉的就不能吃肉。但是如果除此之外,跟修行相关,只要是符合我们修行为目的的,工具就是工具。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李小萌:其实不管是饮食上的这种禁忌,还是生活方式上的禁忌,其实,都是那些可能会让人乱了心性的,或者让人在欲望上可能会受到刺激的方式,而我们说到的现代化的通讯手段、豪华车,我们俗人都把它归到了刚才我说那个范畴里,所以会觉得好像和想象中的不同,你能接受这个说法吗?
傅敏:大家可以放开眼界看一下,整个全世界的宗教发展的情况。
李小萌:如果寺院相对封闭,僧人的生活很简单,很单纯,现在打开山门,见到了外面那么丰富多彩的世界,不会扰乱他们的心性吗?
释延裕:我想这个东西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傅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不打开,他难道就永远闭得上吗?打开寺院,让大家了解全部,更容易得到全貌,有助于修行,有助于发展,这是我们的方丈法师所看得比较长远。所以与其在外面把未知的世界做得越来越神秘,不如让大家知道能够知道世界本来是什么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