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谈陈式太极拳之“晃”

2010-9-14 08:15|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1471| 评论: 0

  陈式太极拳行功走架过程中出现的晃动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用原理去衡量,却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晃”法。

  在太极拳招式熟练后,特别是陈式拳节节贯穿、连绵不断、螺旋缠丝、螺旋上升、螺旋下降、蓄发相变、虚实转换、对称折叠、松活弹抖、快慢相间等原理的要求下,为了使整套动作不丢不顶,八面支撑,一动无有不动,为了蓄发动力,让意气通畅无滞,周流全身,有一些技术上的晃动,只要是头顶悬起,中轴不偏斜,就是符合太极原理的。这样的晃动,是为了导引内气随动作而循行,是为了起落承转,把劲力蓄满。这种晃,是为了达到以意领气,以意催形,劲力饱满,气韵流畅,纵放伸缩之目的,也是因为懂得了周身缠丝,阴阳互变,由腿而腰达于四肢的太极劲力,功夫上身了,才有的晃动。严格地说,那不是晃动,是内气开始充盈,有周流循环迹象的外在表现。晃不可大,不可久,太极还是要遵循“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圈要越来越小,渐渐无形,也就是无圈。如果是这样的“晃动”,说明境界有了提升,走进了太极的殿堂,是正常的。但“晃”不可造作,造作与功夫的提升无关。有人故意模仿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先生的晃动,却知其表不知其里,殊不知人家是螺旋上升和螺旋下降。不懂的人就变成了断续的、僵直的、根基不稳的摇晃,是毛病。应该首先端正规范拳架,走架至纯熟懂劲后再体验螺旋升降。不然,就会误入歧途,或出现偏差而难以提高了。

 暂时的“晃”是内气循行初级阶段的表象,随着功力的不断加深,内景隧道不断畅通,这种晃动会逐渐变微,直至看不见,那就是连招式也不太明显了。即“其象在内,其内劲不为人知”了。


点赞
1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