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它将养生与攻防技击于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中国几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创造出的一种武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的武术有几百上千种,每一种都有它各自的特点和魅力。习惯上有内家与外家之分(还有其他很多分法),太极拳是内家拳的一种,在我国有上百种之多。除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外还有三丰太极、赵堡架、开合太极(郝氏)、玄门太极(青城派)、武当太极、武当13式、乾坤太极(陈式分支)、八卦太极(据说是杨露禅和董海川创编)、螳螂太极、五行八卦太极、太极长拳、陈氏洪传太极、李氏太极、宋氏太极、和氏太极等等,另外自1956年起国家体委为宣传普及太极拳陆续创编了24式、40式、42式、48式、和陈式56式等竞赛套路。再加上同一套路(国家竞赛套路除外)各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又有区别,又形成了各自不相的练法风格。还有散落民间鲜为人知的一些练法。可以说太极拳是一个绚丽多彩的百花园。 面对如此繁多的种类作为初学者来说如何选择呢。首先告诉大家四句话:明确一个目标、选择一种套路、寻找一位明师、树立一个恒心。 明确一个目标:即在学习之前先要搞清学习太极拳的目的,是以养生为主,还是以攻防技击为主,再就是以表演为主还是竞赛为主。 选择一种套路:即在明确了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在众多的太极拳套路里,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和环境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太极拳套路,就向既定目标努力。 寻找一位明师:是在学习目标和太极拳套路定下来之后,就要寻找一位负责任的太极拳老师来学习。现在社会上教太极拳的老师很多,不乏有打着某地、某式、某人的正宗传人的旗号招摇撞骗的。希望初学者睁大眼睛多走走、看看、问问,仔细比较一下,再决定跟谁学。千万不可今天看着这个好跟着学学,明天又看着那个好跟着学学。 树立一个恒心:当你完成了上面的准备之后就该轮到你自己了,一旦开始学习太极拳,就要塌下心来一招一式的用心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不能只指着老师教时的那点时间,回家后还要仔细的揣摩,用点时间多练几遍,尽量把学的动作做准确。再就是多问,学问学问连学带问,你不问老师不知道你掌握了没有。一定要持之以恒千万不可一暴十寒。因为太极拳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修炼,才能达到性命双修的目的。 最后要告诉初学的朋友,就是当选择了一个套路后就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定要把所选拳式学好弄懂,尽量把动作做准确。仔细悟其中内涵。杨氏第三代宗师杨公澄甫的“太极拳十要”是练习太极拳的原则,适用于所有太极拳套路。要想做到绝非一日之功。有些初学的朋友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学了十几种套路,结果那一种也不规范,反而十几种套路相互影响,成了四不像。在习练时又是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把所学过的统统练一遍,这样既达不到养生健身之效果又不能掌握攻防技击之要领。不正确的姿势习练多年后除了练出一些毛病来(如膝盖伤等),终不能得其太极拳的真谛。 其实,法门虽多、殊途同归、无有高下。只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练一种套路,几年下来必有收获。杨氏第四代宗师杨公振基曾有“练拳没有诀窍,只有练死拳死练拳”的说法。就是告诫初学者不可好高骛远东学一下西学一下。我们可以把太极拳比作一个球,球的表面有无数个点,但圆心只有一个,从其中任何一点都可到达圆心,不必选择多个点来绕着走,那样岂不舍近求远。 太极拳不论有多少种其拳理是相通的只是动作不尽相同,这里我建议初学太极拳的朋友先从传统套路学起,不论那一式。最好先踏踏实实悟几年之后再涉猎其他套路以达到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之功效。所谓一路通路路通。因为传套路是多少代先辈们用毕生精力总结出来的精华,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是根是本。只有先有根本才能有枝有叶长成大树开出奇葩。你看不论先辈们还是现代的大家哪一个不是先从一门深入学起,然后发扬光大的。初学的朋友不妨看一看先辈们的学拳故事也许能对学习太极拳有一定的帮助。如果先囫囵吞枣的学了一大堆,等觉悟到消化不利时再想改就不容易了,因为以前学的已成习惯,时间长了便成自然。俗话讲:“学拳容易改拳难”。以上是我在学拳教拳的过程中的一点体会,谨供初学太极拳的朋友们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拳友们不吝赐教。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