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哲们常以图的形式启迪他们的后代。在这无垠的宇宙,玄妙的世界,瞬息变换的万物间有何内在规律可循?一幅太极图让我感慨万千。 太极图——圆,多么美妙!放眼蓝天,映入我们眼帘的天空是圆,回眸大地,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大体是一球体。给我们温暖的太阳是圆,柔情似水的月亮是圆。在数学中,等长度线段围成的面积圆形最大。等表面积形成的容器球体容积最大。在物理学中圆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最小。圆能够随遇平衡,故其平衡最好。太极拳是圆的运动。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宗师张志俊先生有人体平衡大师之称,对此有深刻的研究。曾精辟地指出:“在练习太极拳中,必须做到处处成圆,掌一伸,掌要有球体感,大臂与小臂之间要有球体感,腋下要有球体感,做一个弓步,跨要松,大腿与腰之间要有球体感,膝盖、小腿和大腿之间要有球体感,脚腕和腿之间要有球体感。”陈式太极拳大师马虹也曾说:“世界上凡是最灵活的状态都与圆有关,圆形的东西最灵活。”“没有圆就没有太极拳”。我自2006年拜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孙庆华先生为师练习陈氏太极拳以来,对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孙庆华老师常说:“太极拳,圆也,非圆即弧。”它是膨胀的圆,它是立体的圆,它是混圆。练拳中有了它,转关换式才灵活,因而,太极拳的运动很自然,很流畅,很美。太极拳的运动路线是圆,从力学的角度讲它是变速运动,它不断地改变力的方向,它周而复始,让我方运动自如,让对手难以适从。我的师爷张志俊先生曾说:“太极拳一运手则至少有六个方位的劲。”它是一个混合圆的劲,是一个可随对手劲力变化而改变的劲力。它是高级的劲力,让我深感内疚的是,习拳四个多春秋尚未真正体会其中的真谛,但它是我努力的方向,追求的目标。 太极图——阴阳。好一幅哲理鲜明的画图。毛泽东曾说:“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规律。”太极两仪,阳仪,阴仪。上有苍天,下有大地。昼有红日,晚有星辰。夏烈日炎炎,冬寒风飕飕。人有生死,性分男女。数学王国有正、负数之分,物理学中有正、负电荷之别,电磁学里有左、右手定则,化学中有正、负价。正如陈鑫公所曰:“天地固此理,三教归一亦此理,即宇宙万事万物,又何莫非此理。”太极拳之秒,着着有阴阳,势势含开合,刚柔相济,上下呼应。左实右必虚,有前去之力,必含后掌之劲。一势金鸡独立,师叔张鹏讲得精彩:“右手徐徐上升,左手缓缓下按,右膝上顶,双跨松沉,头顶向上虚领,尾闾向下拉伸。”多美,多秒的太极人体雕塑。 太极图——阴阳变换也。有位西方哲学家曾指出:“人一生不可能两次涉足同一条河流。”而毛泽东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妙语。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地壳的运动塑造了奇峰与深谷,可大自然却使之趋于平坦。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变才能发展,变才有进步,变才会出现勃勃生机。陈鑫公曰:“万古之人事,一年之气象也。春作,夏长,秋收,冬藏,一年不过如此”。“太极拳如一日气象,万古之始终者,一日气象也”。一日有昼有夜,有明有暗。”晨曦渐渐升于东方,日过中天,而又徐徐降于西边,万古天地即如昼夜。阳之极逐渐转为阴,阴极盛,阳渐生,陈鑫公曰:“太极拳开合也。”在太极拳的运动中,开至极端将转为合。合到极处而又转为开。陈鑫公又曰:“太极拳缠丝法也。”其基本法则是顺缠与逆缠。顺缠接逆缠而又转为顺缠。循环往复,变化无穷。 太极图——阴阳互包。阴中含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多年前在凤凰卫视里曾听到一个故事:“某家喜得贵子,张灯结彩,不料,一和尚却来此哭啼。有人责问和尚何故?和尚说世上又多了一个死人。”故事不太雅,也无趣。但它却说明了生与死的逻辑。生与死的包含关系。在佛家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的辩证思想。在太极拳的运动中,阴中含阳,阳中蓄阴。柔中有刚,刚中含柔。陈鑫说:“唯有五互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秒手。”在下盘为偏马步时,孙老师常提醒学员们:应内撑外包,在捋时,应加棚劲。矛盾无处不存在,且无处不共存。 太极图是圆,内含阴阳对称的平衡原理,亦有阴阳互根的依存关系,也有阴阳互包的彼此约束,还有阴阳互济的相生道理,更具阴阳互变的辩证法。太极图是无限美妙的,其哲理是无限深奥的,其应用是无限广泛的。练太极拳的人,不能不知其中一、二。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