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太极拳中的“圆圈”

2010-8-4 08:09|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4037| 评论: 0

   太极拳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一个圆圈构成的,所以陈鑫说:“妙手一着一太极”,指的就是太极拳一有动作,就打一个圆圈,像太极图的圆圈那样,在这一个圆圈中应该包含有阴和阳两种力量在旋转变化,像太极图圆圈中的阴阳对立面那样。因此,在太极拳螺旋式运劲中,在不断旋转中有柔有刚,有虚有实,刚柔相济,虚实渗透,这才是太极拳的“妙手”。“妙手”是一着一太极,动作即圈,圈中有柔有刚,有虚有实,有轻有沉。在划圈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地自身旋转的,即公转与自转结合的(象征着人体动作符合自然规律)。凡是偏柔或偏刚的都不能称作太极拳的“妙手”,因为它们都偏于一面,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没有起到阴阳的相反相成、互用并存的作用。这个圆圈运动,有全圈、半圈、顺圈、逆圈、直圈和横圈,在整个拳套内错综地交织着,动作的前进、后退、上起、下落,左旋和右转,都要带有走弧形、划圆圈的形象。陈鑫说:“所画之圈有正斜,无非一圈一太极”,“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圈有正有斜,有顺有倒,种种转法,亦各不同,当因其势之自然者转之。”
        初练太极拳时转圈的幅度要大,练习日久后转圈要逐渐收小,这是“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锻炼步骤。圆形的动作是达到和谐与连贯的必要前提。练到纯熟后,逐渐达到“得心应手”、“心身相应”的境界,就能够一动则内外、上下、左右无有不动,一圈无有不圈(外形有手圈、肘圈、肩圈、胸圈、腹圈、膝圈、胯圈、足圈),体内有对内脏器官作轻微旋转的自我按摩,气血沿着经络血管系统缠绕运转,内外、上下、左右自然柔和地同时协调动作。拳论说:“精炼已极,极小亦圈”、“越小小到没圈时,方归太极真神妙”。这是由大圈练至小圈,由小圈练至没圈;由开展而渐至紧凑,由有形而归于无迹的最高境界。由极小的圈练到外形上看不出有圈,是只有圈的意思而没有圈的形式,这种境界是只有下苦功才能做到。太极拳名家杨少侯晚年练的发劲小架子,仅有意动的运劲,外形看不见有圈,只看见发劲,就是这种功夫的表现。转圈不论大圈、小圈、没圈(有圈的意思,但在外形上不容易看出来的称作没圈),都应该有内劲作为统帅。这种内劲是通过长期锻炼,用意识贯注而形成的,它“似松非松”,“不刚不柔,亦刚亦柔,似刚非刚,似柔非柔”,“能柔能刚”,“刚柔相济”,极为沉重而又极为轻灵。
        内劲的运转,带有螺丝旋转形状的缠丝劲,只有太极拳才能练出这种内劲。
        太极拳的圆形动作,可以柔化对方的力量,并且随时可以由弧形转化为直线加以还击,所以陈鑫说:“胳膊令其骨转,方能以真劲引动”,也是《打手歌》中“引进落空合即出”所依据的原理。孙子兵法说:“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创造太极拳的人,懂得圆的运用最灵活,圆的力量最大,所以求圆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但是它必须通过缠丝式(抽丝式)的螺旋劲来完成圆的动作,否则仍然是直劲,直劲碰到来力仍然要有顶撞,因此也就失去太极拳“化而后打”、“即化即打”应有的作用。所以陈鑫说:“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劲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又说:“拳中必用缠丝者,粘连之法,全在于此;引进之法,亦在于此,不可忽也。功夫久能令人不敢进,进则打之,退亦打之。”
        太极拳推手时,在接触面上不丢不顶,能够避实就虚地微微一转,即可发劲,即是螺旋劲的运用。太极拳推手中的擒拿法(推手中的擒拿法,现今在陈氏推手中保持。擒是抓脉、截脉、按穴、闭户,拿是反筋背骨),在沾连粘随的基本原则下,“里缠外翻,下蹋外辗”是以螺旋劲的运用为其特点的。

1

点赞
1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