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下相随是杨澄甫师公口述《太极拳术十要》之一。初学的同仁一般理解为手到脚到,其实它有八层含义,即两手同起同止,两脚相随,手动脚动(手到脚到),脚胯协调,肩胯相合,头身同转,手脚身同步和手、脚、身、眼、意五同时。 1.两手同起同止 (1)承接起势做左掤时,左掌经左腹前边外旋边向右抄(左掌心逐渐向右及至斜朝上,与右掌相对),劲点在左腕里侧,以防击我腹部之来拳。因此,左掌在做右抄时,掌心不宜始终朝下。因为,这种拳法在拳架上没有做到两掌上下相合呈抱球状,在拳理上没有符合臂要旋的要求,在技击上没有起到护腹作用。左掌右抄应与右掌向右上方斜掤同时开始,这一点尚能做到;但是,两掌同时上下相合(俗称抱球),就较难做到,因为左掌弧形右抄至右腹前的路程较短,而右掌略外旋弧形斜掤至右肩前,然后略内旋向右向里向左回抹一小圆圈至右胸前的路线较长(右掌斜掤和回抹时,好象在转动石磨子,与左掌呈抱球状时,掌心朝下,手臂呈弧形,腕略低于肩,肘略低于腕),所以常见这样的弊病:左掌先抄到等候右掌回抹。 (2)两掌在做左搠右采时,又由于搠的路线比采的路线短,所以一般左掌已掤到(有的甚至左臂在原地不动,成为丢手或死手,掤劲打断),而右掌尚在下采,形成两掌脱节、不同步。 2.两脚相随 (1)右脚尖略翘外撇时,左脚跟宜略离地以脚掌为轴微向外旋;当右脚掌踏实,左脚尖应离地。 (2)做左侧弓步时,应做到右蹬左弓和蹬到弓到,弓到时,左膝盖务必与左脚尖方向一致,以防扭伤膝关节。3.手动脚动(手到脚到) (1)开始做左搠式时,要慢慢地屈右膝,应与两手掌上下相合同时到位;不要右腿一下子蹲到位,然后两掌做右抄和斜搠、回抹;也不要开始不屈膝,待到抱球或出左脚时,突然下蹲到位。 (2)当迈左步时,两手掌仍死死抱球不动,这又是练左棚式时的一种常见病。因此,当松左胯迈左脚的同时,右掌和左掌宜顺势继续略回抹和右抄,及至两前臂(近腕处)上下相交似挤状(仅为一瞬间,不宜一直挤到位,以免把左掤错误地练成挤式)。 (3)左掤(左前臂以肘为圆心,向左略向上弧形左搠至左肩前)右采(右掌经左掌上方向右向下采至右胯斜上方)与两脚的左弓右蹬同时开始,同时到位。常见的错误是左侧弓步业已完成,而两手掌还在慢慢地左掤右采,这就违反了拳经中的“一静无有不静”,是练习整套拳架中最为普遍的弊端! 4.脚胯协调 (1)当右脚外撇时,应收沉右胯,以利植地生根;当左脚里旋(左腿略内旋)时,应合左胯,以利膝尖、鼻尖同向,动作顺达。 (2)当左脚略外旋前迈时,应与左胯略左转(约15度)同时开始,左胯关节松开,使胯关节周围较紧的韧带松弛,腿脚则灵活,迈步就轻灵、开阔。因此,务必注意不要先转腰胯后再迈左脚,更不应腰胯不转就迈左脚。 (3)当左侧弓步到位时,左胯应收沉,以利下盘稳固和劲力透达。 5.肩胯相合 (1)两肩与两胯应上下对齐,齐进、齐退、齐转,不先不后。当右脚外撇时,沉转右腰胯,与肩一起右转。此时右肩与右胯的上下连线如同门的转轴,整个身体像一扇门向右转动约45度,不可肩转而腰胯不转呈拧腰状。 (2)当左脚迈步后,肩胯应边平行左移边右转至面向正西,有助于立身中正和松腰胯。 6.头身同转 身体转动时,头部与颈椎、胸椎、腰椎应上下连贯一致,也就是说头部不要脱离身体而单独转动,呈麻花状。起势后身体约右转45度时,头部应领起脊椎使身体同时转动,不要头部已转向西南,而身体尚未转到位,甚至尚未转身。 7.手脚身同步 (1)迈左脚时,两手继续顺势相合呈挤状,此时身体应略左转:由面向西南转向南偏西,不要脚动手动而身体不动。 (2)当左手搠到、左腿弓到的同时,身躯应转向正西。但大部分拳友在练此势时,身体随转腰胯早已转向正西了,可两手还在缓缓地左掤右采。这种手脚与身脱节的现象,是演练整套拳架中常见的毛病,望拳友们(包括笔者)在走架时切切注意。 8.手到、脚到、身到、眼到、意到 这是上乘的上下相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只有这样,练拳才能做到劲达四梢,上下贯通,内外合一,浑然一体。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