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二十八年翰墨缘(上)

2009-8-16 15:38|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3035| 评论: 0

 

     编者:本文作者为本刊原特约编辑、顾问。原文刊发时有删节。全文将择时在武魂bbs网站刊出。
    1978年以后,《武林》、《武术健身》、《少林与太极》、《中华武术》、《精武》、《武魂》、《武当》、《中国太极拳》、《太极》等武术专业杂志相继问世,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提供了学术研究、交流心得的平台。我也与这些专业杂志结下了翰墨因缘,和众多编辑、作者结下了深厚友谊。现按照时间顺序做些点滴回忆,作为纪念。
    我和《武林》杂志交往的时间最长,贯彻该杂志的始终。《武林》创刊于1981年7月,初为双月刊,翌年改为月刊。广东省武术协会和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主办。早期主编王国辉,编辑室主任梁伟明;后期主编劳坚(女),梁伟明升为副主编。我有许多介绍太极拳和其他武术的稿件都是由《武林》披露的。
    《武林》在其鼎盛时期做了两件名垂青史的盛事;1986年12月在四川成都举行了首届太极名家研讨会。1988年11月在广州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太极拳名家传人研讨表演会。这两届研讨会,各流派太极拳名家欢聚一堂、交流拳艺,研讨未来,对太极拳的普及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堪称太极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这两届研讨会我都被邀请了,只是因为工作太忙,首届我未出席,只寄了一篇论文。首届研讨会能在成都举行,得益于杨派太极名家李雅轩老师的爱徒和门婿陈龙骧先生。他当时在中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当太极拳教练,获得单位资助与《武林》杂志合作,两家各投资5000元,首届研讨会得以在成都顺利举行。第二届名家及传人研讨表演会1988年在广州白云山举行。在此期间我结识了杨振铎、马虹、蒋家骏、陈正雷、张永安诸先生和陈龙骧、李敏弟贤伉俪。除张永安英年早逝外,和其他几位的友谊一直保持到现在。当时北方代表武派太极拳出席的除我之外,还有我师兄陈固安先生和武术教练丹玉奎先生。上海出席的是浦公达先生和刘积顺先生,他们都是郝少如先生的学生。
    我在大会上发言演讲的主要内容:1、百年太极拳发展概况,总结了百余年间太极拳风风雨雨的不平凡历程:2、太极拳今后开展刍议,提出今后发展太极拳的几项措施。后来我将上述内容写了一篇《花雨缤纷话太极》短文收入《吴文翰武术文存》中。
    举办这两次盛会并获得成功,有赖于《武林》杂志主编和工作人员以及资助单位的共同努力;但实际操盘手是梁伟明先生。梁先生的武学思想重视武术技击等实际作用,对时尚盛行的游艺场中的花拳绣腿不甚关心。
    与《武林》杂志同时问世的是《武术健身>,由《新体育》杂志社主办。双月刊。1981年6月创刊。主要栏目有“太极拳苑”,“健身功法”等,以练习武术,强身健体为主。我到《武术健身》服务,当特邀编辑是何煦昭先生推荐的,他是新体育杂志社负责入之一。但在此之前,我给<武术健身)也写过若干篇介绍武术知识的短文。《武术健身》主编黄岗先生约我撰写<德为艺先,武以德显)一文,发表子1988年<武术健身)第3期。文章发表后得到读者广泛好评。此后,针对时弊我又写了数篇重视品德修养,立正祛邪,褒荣贬耻,培育德艺双馨人才的文章,也大都发表于《武术健身》。
3

点赞
2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