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国武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华武术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技术到流派体系的发-展过程。 大约在明末清初,中华武术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高峰时期,当时出现了“造拳热”,各拳派在承继传统武技的基础上,结合古老哲学、兵法、文化、舞蹈,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拳派体系,各拳派且都形成了自己较固定的教学训练模式。 这种拳派固定的训练模式,在创立之初,对推动武术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固定的模式,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传承之后就出现了问题。当初创始人之所以固定这些模式,是因为他要用这些模式表达他对武学内容的理解,但后代一味承继模式,大多忘却了内涵(不是后代不想继承内涵,只是武学内涵不易掌握,致使各代所保留内涵越来越少),最后只保留了形式,而不知道所学、所练是为了什么?这正是中华武术拳派没落的根本原因。 从世界各国武功的发展看,道馆形式已成为最重要的形式,并得到现代社会的接受和追捧。练拳击在美国有几百万会众,在欧洲也有几十万人,通过俱乐部开展教学、比赛等活动。日本空手道、柔道、剑道、合气道、韩国跆拳道、泰国拳,以及欧洲自由搏击、美洲巴西柔术等许多新兴的功夫项目,都在采用道馆的形式,努力向世界推广。 从世界各国搏击发展来看,也都经历了从纷乱拳派到统一训练体系、统一竞技模式的过程,如日本柔道,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日本的柔道当时称为柔术,各流派林立,就像今天的中国的拳(派)一样,每一个流派自成体系,有自己的祖师、传人,有自己的训练方法和形式。但是,历史走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嘉纳治五郎、姿三四郎师徒为首,倡导统一的柔道,并身体力行,终于被日本政府认可成为新的教育形式之一,并开始向世界推广,直至今日,柔道成为世界重要搏击竞技形式之一。 再比如泰拳的发展也是如此,早期的泰拳完全是肉搏,全无规则,到十七世纪’.虎王’’拍佛陀昭时代,制定标准,派高手到各地收编泰拳手,致使泰拳一统,并达到一个顶峰时代。 世界各国搏击术,发展到今天,逐渐形成一致的模式,这就是道馆训练模式。中华武术的现代化训练趋势也必将适应这一大趋势。但是道馆式训练模式的前提,就是统一训练、统一规则、统一运做。由此可以得出: “中国功夫”统一训练体系,正是在继承传统拳派武术内涵的基础上,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式,是中华武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代武人追求的宏伟目标。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