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武林大会”开播,笔者很是关注,2008年写了篇文章《武林大会告诉我们……》,甚为“武林大会”宏扬、展现传统中国武术叫好。二年来,“武林大会”得到武术界人士以及各界观众的积极评价。 最近 “武林大会”更进一步:武术职业赛事联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术赛事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其英文全称为:Wushu Masters Association ,缩写为:WMA。 同时宣告,以拳种分类打擂方式进行二年的CCTV“武林大会”赛事正式进入职业化运作阶段。 “武术职业赛事联盟”什么意思?很简单,就是武术职业化。 运动项目的职业化,我们并不陌生,什么“意甲”、“西甲”、“英超”等,耳熟能详。运动项目的职业化,是当今世界体育向更高、更快、更好发展并呈市场化运作的大趋势。大家所熟悉的NBA,美国人将玩耍性的篮球,不仅玩耍成为职业化运动的极至,而且玩耍成风靡全球的时尚运动。由此可见职业化的魅力和带来的客观效应。 中国的传统武术根植于广袤的大地和国民间,她的民间性是中国武术长期而独有的特性,这也造成传统武术之人广泛的业余性。民间性和业余性决定了“武林大会”绝大多数参赛选手都是来自民间的业余选手,而业余选手的训练方式和时间无法与职业选手相比,因而,其比赛的激烈和刺激程度稍逊风骚,“武林大会”的观赏性离人们的预期相距较远就不足为怪了。 职业化道路,俱乐部制的比赛,就是要让传统武术单一作战的业余训练模式转化成有组织、有保障、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模式。传统武术的练习者加入俱乐部就可成为职业选手,有工资,有保险,生活上有保障,就会专心训练,提高技击水平。这就是职业和业余的区别了。 俱乐部体制下的职业武术赛事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比赛比原来的好看,这是因为,职业化后的选手代表的是俱乐部,参加比赛不再是简单个体的民间交流,更是亮相电视荧屏必须作好充分准备,其比赛的刺激性和观赏性将大大提高,能大幅度吸引人们的眼球,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和投资,吸引众多媒体转播,俱乐部的资金有了来源,选手的训练、生活就有了保障……,良性循环互动,加以用现代精良的包装推广技术打造,使有限的方圆空间洋溢出无限的激情力量,诠释传统武术崭新含义。WMA就能健康稳定发展,我们的传统武术得以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据悉,WMA目前加盟的有六家俱乐部,它们是;山东烟台“祥龙.兴武堂俱乐部”、广东“搏牛武术俱乐部”、河北邢台“飞龙俱乐部”、陕西“红狼武术俱乐部”、山东青岛“响虎武术俱乐部”、广州“永侠武术俱乐部”。虽然加入的俱乐部不算多,但已经很不错了。这六家俱乐部据说都有雄厚资金保障,在目标、宗旨、利益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首批加盟WMA,走职业化道路,使我们传统武术发展有了一线曙光。 [page]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太极拳的比赛将作为WMA的第一个赛事。 2008年底,央视体育频道邀请全国六大太极拳门派的名家共同探讨太极拳技击问题,由八卦掌名家张全亮负责技术方面,梅花桩名家韩建中负责规则方面。太极拳名家们在讨论过程中,一边演示,一边商讨,分析不同流派特色,统一招法,制定规则。大家贡献68招,再将其招法合并同类,精炼成30招,再加上八法,一共38招,作为WMA太极拳的技击用法,并编成教材,供俱乐部训练之用。现在加盟的俱乐部正在招收职业选手训练,拟在8月分比赛。以后,其他拳种也这样做,将各类拳种技击精华总结归纳出来,编成教材供俱乐部选手训练,将来,就可能不限拳种进行交流比赛了。 在规则方面,为了特别突出传统技法,胜负的评判由二部分组成。第一,是比赛具体得分情况,踢中一脚、打中一拳的得分,由场记、边裁负责完成。第二,是专家评委对选手技法特色的评分,如若不是使用你所练习的传统拳术的招法,得分就少,反之,如若你出色地使用了你所练习传统拳术独特技法,得分就多,二项相加才是选手的最终得分。这样,就比较好地体现了传统武术的“传统、特色、技法”了。 太极拳的68招到底是什么?教材没出来,我们还看不到。但是,WMA这次能将六大门派的名家聚集一起,共同商讨太极拳的技击招法,这真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呀,体现了“天下太极是一家”。 然,使笔者不得其解的是,太极拳赛事的技法、规则的归纳、提炼、制定,不是由太极拳专家来搞定,而是由非太极拳人士来搞定——虽然搞定的人是其它拳种的专家。是太极拳界乏善其人?还是请不到太极拳界权威人士?亦或是太极拳界内部争宗揽嫡不得结果?! 闲话休絮。俱乐部体制、职业化赛事,笔者也曾在这条思路上寻觅,与一些同仁以企业化的管理和市场运作方式建立乐友太极拳俱乐部,虽然搞了些活动,但步履艰难。现在的成立的WMA,使我们有了模仿、学习的榜样。如果太极拳68招的教材编写出来,我们看到也当教材,当然可以作为我们俱乐部训练太极拳练习者的摹本。再如果,我们训练的有些象模象样,不也可以参照WMA规则进行内部比赛?再再如果,我们南京的太极拳团体,都参照WMA的规则训练,团体与团体之间不也可以进行交流或组织太极拳赛事吗?虽然是业余的,但,有摹本和统一教材和规则总比当下无序的状况要好,保不定在众多业余选手中通过这样的磨练能出几个优秀的职业太极拳选手呢!! 笔者一直以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走了很大弯路,一味的向西方规则靠拢,纯体育化、纯竞技化,将绚丽斑斓的传统武术肢解的只剩下“套路”和“散打”。结果实践下来,套路如体操、散打如拳击,模式单一,标准划一,此等现象长期覆盖、统治着各类武术比赛,成了严重阻碍以多元化为特色的传统武术丰富内涵以及精髓的传承、挖掘和提高的瓶颈,所以,笔者从不参加各类的武术比赛,也不去拿什么段位,这样的比赛名次和段位,绝大多数显现不出真实的“功夫”水准,也没有实际意义。 我们都知道,对于传统武术的练习者,不会将自己分为“套路”和“散手”二个项目,而视为一个整体,讲究的是“内外兼修”、“体用兼备”。比如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的“拆拳、喂劲”训练,体现了中国人在技击上独有的智慧,常常令人着迷神往。 WMA,汲取国际成熟的俱乐部赛事体制,走武术运动项目职业化道路,不失为打通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瓶颈的盾构机。 当然,武术职业化,在中国还是首发,还是新生事物,难免有不周全、不完善。但,这是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必经之路,虽然这条路坎坷曲折,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WMA必将由曙光微露到霞光万丈!!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