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世家谱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迄今已历2500多年。根据最近续修“孔子世家谱”的统计数据显示,孔子的后裔以山东曲阜为中心,传至第83代,遍及全国及海外,将近300万人。除了依谱可查的,后人能够拿出支脉家谱来入谱的。还有些孔氏后人想入谱,但却没有证据能证明他们是孔子的后裔。还有不姓“孔”的,但是孔子后裔的,也没有证据能证明他们是孔子的后裔。 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支招;那些想入谱的孔子后人,只要利用DNA检测技术提取体内DNA进行检测就能确定“正身“。 太极拳界世家问题更复杂 联想我们现在的太极拳界;习拳人数远远超过300万,遍及全球,而且已波及部分非华籍人群中去了。世家问题远比孔氏家族复杂得多。不仅有“正身”问题,连“宗根”问题还在争议之中。被“国家武协”认定的正宗太极拳有;陈、杨、武、吴、孙等五式。但其中疑问多多。其他旗号的太极拳多多,统计起来就有百式以上。百余式里谁是宗主?谁是宗传?半个多世纪来,在朝和在野,学院与民间一直处于争议不休状态,从无间断过。 关于太极拳宗主问题: 一,对“正宗”五式太极拳种种看法 1.“正宗”认为五式中宗门是陈式。其他四式为正统宗传。这个观点目前得到“武协”、院校部门认可。陈拳家乡陈家沟被封为太极拳“圣地”。 2.有些人认为五式中宗人应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澄甫。上世纪第一个著书自称太极拳是陈鑫,他拿出来东西被人们认定是“八法推手技术”,于是落在太极拳本体之外。第二位著书称太极拳的是杨澄甫,他对祖輩杨露禅的绵拳,经行彻底改造,从而切断上下承传关系。仅借用绵拳招术形式,创编拳套路,规范快拳慢打练习方法,自称是体用太极拳,这样的示范引导,使诸多外家拳传人找到本家拳术出路,归顺太极拳行列。就是被称为宗门的陈氏炮捶拳,后来也仿效杨式太极拳快拳慢打。其他武、吴、孙式也不例外。 4.其他各式都是各有风格,与陈式太极拳并无承传关系。陈氏炮捶拳的拳套路公开发表,也是在杨澄甫出书三十年之后。 5.不少人的历史考证,否认陈氏创太极拳。陈家沟不是太极拳诞生地。 二,五式以外还有太极拳; 1.认为首创太极拳是赵堡太极拳。传说陈家沟是赵堡镇下一个自然村,陈式太极拳传自赵堡太极拳。 2.认为赵堡地区和氏太极拳是首创。 3.认为首创太极拳是明朝的王宗岳太极拳。王宗岳留有“太极拳论”为直接证据。王宗岳认定法承张三丰,认为太极拳仅是一种技击形态,只有水平高低,不应有门派区别。 4.认为首创太极拳是武当山道教张三丰太极拳。但只有传说没有直接史证。仅为后人留下“张三丰太极拳论”,以及二位有历实可证的继承人;王宗岳,张松溪。 5.太极拳是什么样的?公开的版本多多,各版都有各自整套理由。 [page]  三,太极拳定性;是技击拳术?还是艺术拳操? 1.顾留馨定性是健身武术,健身太极拳。只能健身不能技击。是武术的衍生产物——拳操。“国家武协”曾在2001年向全世界宣布,统一口径推出太极拳操为“健康工程”。 2.陈式太极拳传人认为自己是武术。能拳打脚踢,有暴发劲、杀伤力。 3.武式,孙式太极拳传人也认为自己是武术。能拳打脚踢,有杀伤力。 4.吴式太极拳是五式之中,运拳最慢的一式拳操,太极拳传人自负有太极内功,第二代传人吴公仪还去澳门与人硬打一场。打擂呈雄却暴露出自己并没有“四两拨千斤”功夫。自灭吴式太极拳神话。 5.杨式太极拳宗人一开始向世人露面起,就表明本拳仅借用祖传绵拳招术动作形态编套路。是以健身为目的拳操,自称体用太极拳。与祖传“绵拳”没有承传关系。 6.张三丰、王宗岳认为太极拳是另类高功夫的小力防暴自卫技击拳术。技击手段主要是“四两拨千斤” 7.其他许多太极拳传人,对自己太极拳定性不出四个方面;技击,武舞,拳操,修炼养生。更有认为四位一体。 四,陈等七式太极拳原型与太极拳的技击术差异 1.拳型性质;陈等五式、赵堡、和氏……等太极拳原型是攻击型的。张三丰、王宗岳太极拳是纯防御型的。 2.技击效果;陈等五式、赵堡、和氏……等太极拳原型是有杀伤力的。张三丰、王宗岳太极拳本是无直接杀伤力的。 3.技击形态差异;陈等五式、赵堡、和氏……等太极拳原型是有招有术有拳套路,拳打脚踢散手搏击。张三丰、王宗岳太极拳无招无术无固定套路动作,无门无派。搏击形态是柔手粘贴非脱手技击。 4.技击术本质;陈等五式、赵堡、和氏……等太极拳原型是暴力、大力胜小力。阳克阴。张三丰、王宗岳太极拳是小力御大力,四两拨千斤。阴克阳。 5.各种太极拳原型与少林拳为代表的外家拳比较;陈等五式、赵堡、和氏……等太极拳原型,与少林拳同性,阳拳。所谓“内功”在少林寺里都能找到。张三丰、王宗岳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与少林拳不同性,阳阴正好相反,南辕北辙。复从而翻之,故称内家拳。 6. 以阴阳论解释太极拳;陈等五式、赵堡、和氏……等太极拳原型以此理论自称太极拳。研究以少林拳为代表的外家拳。发现没有那个拳不讲阴阳论。以此可排除阴阳论是太极拳的独特元素。 五,考证年代一览; 按年代前后排列:张三丰、王宗岳太极拳。是历史上最早太极拳,属于原生态。产生于明朝。 陈式炮捶拳(上世纪被认定陈式太极拳)产生于清朝。 杨、陈、武、吴、孙、赵、和式等太极拳套路。产生于上世纪中期。 鉴定太极拳的技术标准是什么? 太极拳要“正身”,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样拳才是“太极拳”。它的标准是什么?有了标准体,才能用技术方法鉴定它拳是否是太极拳。这是世界性的很普通常识。可惜在中国的太极拳界,要普及,让人接受这样的思维方法难上加难。五十年过去,越来越被排斥。讲文化水平,一些教授、博士都不接受。论地位,一些人都在领导岗位上,一直闭着眼睛讲话。太极拳界如宗教,只能说“是”,不能说“为什么?”真是咄咄怪事! 笔者认为“太极拳”的技术标准,应以太极拳界一致公认的经典太极拳理论——“王宗岳太极拳论”中介绍的技击术为技术标准。太极拳是指独特的搏击形态而已,不是指拳套路式样,所以它是无门无派的。它的定义是以先民太极哲学思想为指导,采用柔手粘贴,非力量型的非脱手搏击形式,研究小力御大力,弱胜强,柔克刚的防暴自卫拳术称太极拳。有这样的技击标准。既可鉴定各种拳是否是太极拳。也可就此评定拳手的技术水平高低,否定太极拳有各种门派的多样性。天下任何自称太极拳的拳派都可拿出来比较鉴定真伪。整个太极拳界也可通过鉴定来一次大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