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奥运观探索太极拳

2008-8-10 09:25|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1732| 评论: 0


 
采用“奥运观”探索、研究原生态太极拳
自上个世纪来;武林中许多人士对于原生态太极拳的探索和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不同的观点各持所见,争论不休。在朝学院派自恃行政大权和媒体宣传工具,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违背历史,不通民意,至使众叛亲离。在机构统管下的太极拳,虽然号称习拳者过亿,其实是名存实亡,太极拳在中国每况愈下,如今仅留有一个冠名权。
原生态太极拳在中国武术史上是一个值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是把它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议事台上,须先搞清楚什么是“原生态太极拳”?指的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在江湖上的,有历史文献佐证的,具有系统技击理论论述的太极拳。然后再要搞清楚什么是“太极拳”?也就是说研究什么样的拳?才能称为符合“原生态太极拳”的理论的“太极拳”。研究它的独特拳性,符合太极哲理的拳理,独特的技击形态,技击手段,技击元素等等。并且不能脱离实践空谈,在现实社会上须挖掘出活生生的,能体现原生态太极拳搏击功夫的群体来加以直观证明。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挖掘,并加以科学论证、研究、鉴定、学习、保护、推广、发展“原生态太极拳”。是对中国武术文化最大贡献。笔者认为要做好这件事,首先不是广泛动员民间献谋献策,寻史觅遗。而是要解放思想端正对待“文遗”的科学态度。采用“奥运观”探索、研究原生态太极拳。认识到这项任务的挑战性。是一项艰巨的任重道远的科目。也许要几代人努力才能成功。
中国历史特殊背景下产生的武术,虽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它不能避免的总是附带着封建宗派思想和落后、愚昧的历史局限认识的烙印,存在许多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封建宗派残余和不科学的认识观。严重阻碍武术研究工作和它的发展。中华民族许多民族文化已融合在世界文化里。例如中医、中药。国画,茶、酒、饮食、服饰等等。唯独武术,尤其是太极拳界还处在自我独赏的独立王国里。虽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是不能忘记它的前提;民族东西首先要与世界接轨,同步。要让世界认识你,理解你。但是我们没有做到,更没有做好。本文只议太极拳。如今的太极拳界是一个特殊群体。是武,非武混合体。近似封建宗教,在一个太极拳的教名下,全国各地庙多,僧更多,各有各的善男信女,各烧各的香。而在同一个冠名下,却有很多种版本同时存在;拳打脚踢版,推手版,摔跤擒拿版,拳操版,武舞版,养生修炼版等等。一人一式,款式多如牛毛。五十多年来国家武协高举五式经典为正宗,却始终拿不出一个“国标”,没有规矩何来方圆,没有标准何来品牌?这是现代人最最普通文化常识。却有媒体还打出“打造世界第一健身品牌”横幅。令人嗤笑还自鳴得意。中国的太极拳界是中国文化中最后的封建宗派堡垒。
若要打破封建宗派顽固堡垒。为首的必须解放思想,以“奥运观”为观察、认识太极拳界的武器。与世界接轨,同步。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page]


构成太极拳探索、研究的障碍的主要表现大约有这样几条。笔者在网上先提出供大家议议;
一, “凡事派”思想在人们意识中根深柢固
什么是“凡事派”?看现代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在政治上曾有个“凡事派”问题,严重阻碍社会进步,改革开放。在今天的太极拳界同样存在“凡事派”障碍;凡是被前届领导认定的称太极拳的东西不容质疑。凡是过去考证过的有关太极拳历史不能质疑。凡是权威杂志讲过理论不容质疑等等。
二,对太极拳认识上的僵化意识种种
1,想当然的认为武术,包括太极拳都应该是进攻型的,是出拳或踢腿等至人伤害暴力行为。其实还有一种不伤害人的另类纯防御拳。
2,是拳一定是发力运动。是须苦练肌肉的运动。包括太极拳。其实有不依赖肌肉发力的另类纯防御拳。
3,是拳一定是脱手散打搏击。未必!有非脱手搏击拳。
4,太极拳过去能打,现在失传,所以慢练健身。概念错误。过去能打,现在也能打。快打与慢练拳套路形同质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5,是太极拳一定有招、有术、有拳套路等外形动作。未必!没有招术、拳套路,以随曲就伸,以静待动也是拳。
6,“推手”是太极拳搏击技法一种。否。一则“推手”仅是训练手段,不是技击术。二则凡是中国拳术,不论那一派都有“推手”这一项训练课目。
7,视武术、推手、拳操三版一体的大杂烩,称太极拳是正常概念。这概念与“奥运观”格格不入。人可分大、小、男、女。两腿运动必须分门立项。竞走、短跑、中距跑、长跑、马拉松跑、跨栏跑??????。还有跳高、跳远??????。
8,太极拳没有“国标”..是中国武术特有概念。很正常。说明现时时尚的太极拳仅是操类拳,不是武术。以慢为基本形式,其他都可自由编排。是不该统一。
9,不讲搏击技巧,不进行搏击的拳也可称武术。视为正常。中国词典要修改条款。谎言讲五十年后就变真理。
10,不懂太极拳搏击,从不与人搏击竞技的习拳者也可定武术九段。也就是说识几个字也可评上博士。武坛奇闻多见不怪。
11,习武者名气可以世袭。拳术也可世袭。所以有宗人、传人之称的人,其拳艺肯定是正宗。人脉可承传,拳艺未必能承传下来。谁能证明百年前的习武者都练拳套路。据我分析拳套路的历史是从杨澄甫开始。陈式正式套路成功在杨以后三十年。陈传杨还是杨传陈?
12,太极拳与外家拳之间区别不是技击形态,而是发力方法不同是内功。讲是内功不存在牛顿的力的三要素。不能用现代运动生理学解释。独门谬论。
13,中国武术共129种。据分析其中许多仅是冠名不同。其中包括现代版的太极拳。山外有山楼外楼,129种以外还有拳,不敢承认还有原生态太极拳。
14,只有五式太极拳是正宗。陈家沟是诞生地。它们之间有承传关系。其他一概否定。这是霸权的威风。
15,五式太极拳是健身品牌,受世界人士欢迎。好一个世界欢迎。墙内开花墙外香,有内情。
16,宋朝的“太极图”论是太极拳的指导理论。一些所谓理论权威用阴阳观解释太极拳理如贴标签,随心所欲。其实阴阳论一说那家拳术都用。不是唯有时尚太极拳专用。要不知中国太极文化有三千余年。源头在春秋“周易”一书。内容远不至阴阳一说。论太极理论要从源头开始才是真理。
太极拳界存在的误区举例
1,相信拳打千遍,其法自明。也就是真功夫没有拳理,蛮练才能功到自然成。
2,相信慢练拳套路可以出太极拳功夫。其实谁也不敢参与对抗竞技活动。
3,认定太极拳真伪,只查宗门,N代传人有否根据。独不议掌握的拳术如何。
4,对于非物质拳术文化承传问题,重人脉宗传,轻拳术研究。以为拳术经百年延续,代代承传都会循规蹈矩,不走样,不变形。所以年代越古老越显功夫高。其实拳术如重形态,过一代就会走样变形。这也是太极拳多如牛毛原因。
5,太极十年不出门。其实正宗五式太极拳永远出不了门。因为它是拳操版太极拳。一些拳师名气响,其实都有“二怕”,一怕徒弟超过。二怕出门与人交手。怕的是“输”字。按“奥运观”看问题,运动员成绩最终都应该超教练。6,慢练太极拳可健身,延年益寿。最适合中老年。其实任何武术只要不过分都能健身。慢打慢练并不适应中老年。拳操版太极拳最大特点是有程式拳套路动作,而且必须“慢”练。就对中老年而言,内容太多记不住。动作太难学不会,操练太慢体力吃不消。青年运动员表演很好看,但不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慢练程式拳套路动作对人体腿关节骨质损害极大。盆骨腹部不运动,经血不畅,长练必有损害。查历史;一代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澄甫为例,练得大肚肥胖,体重曾超288斤,仅活过53岁。一代宗师陈式的陈照奎,主张日练拳套路30遍,结过劳累过度53春秋走完人生。(注: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