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来,传统武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人为因素,长期打练分家,好多优秀功法和实战技法随着一些老前辈的相继离世而“人去拳亡”。近些年来,各类国外武技纷纷涌入我国,这使许多伴随卡通片和电子游戏成长起来的、深受西方急功近利思想影响的青少年趋之若鹜,而对老祖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传统武术表现出极大的轻蔑,一味地热衷于追逐“韩流”和“西风”。传统渐失,武风低迷的中国武术,犹如一叶失控的扁舟,随波逐流,此情此景,真让人扼腕痛惜!就在这关键时刻,中央五台隆重播出传统武术擂台赛——《武林大会》节目,使我们这些痴迷传统武术的民间业余武术爱好者振奋不已。每个传统武术爱好者,都有责任为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做出自己的贡献。 《武林大会》开播至今,已经推出八个拳种了。随着比赛规则的不断完善和组办经验的不断积累,比赛越来越精彩,节目越来越好看。作为一名观众和传统武术研练者,我仅就个人的一己之见谈点我对《武林大会》的看法,权做狗尾续貂之谈。这也许是“站着说话腰不疼”的“纸上谈兵”,但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首先,我认为我们的《武林大会》节目是纯粹、地道的传统武术擂台赛,那就必须在服装、礼节、技法等方面保持本民族的传统本色,不能搞成“中不中,洋不洋”的“四不象”。比如说,中国武术的传统礼仪一般都是抱拳礼。无论是表演或较技的前后,都要施以抱拳礼。可在“武林大会”上,我们的选手却在每次擂台赛后都要刻意模仿西洋拳击的礼仪而汗水淋漓地相互拥抱。这种举动,令好多观众反感。难道具有数千年文明史而被誉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就悲哀到连自己的传统民族礼仪都不能保持了吗?有的选手赢了一场比赛后,在众目暌暌之下与其女友搂抱亲吻,还有的选手比赛获胜后举着双臂戟张两根手指大喊:“Yeah——(耶)”,这类“洋派”的举动,与传统武术擂台赛的整体氛围很不协调,令人啼笑皆非。建议《武林大会》今后在比赛礼仪上要尽量保持中国传统武术礼节,其实这也是我们独具的特色。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果我们连最起码的“民族性”都不具备,又从何谈起被世界认可的“世界性”呢? 在服装上,我认为穿长袖比赛服要比穿短袖比赛服好。这样一可保持传统武术服装的民族特色,二可增强比赛效果(着长袖服比赛比短袖服富有艺术特色),三可使运动员更加充分地施展叼、采、捋、拿等传统武术沾衣技法(我国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国内大部分区域一年中穿长袖服装占绝大多数时间的因素),四可保护运动员两臂少受损伤(有经验的练武者都知道,在格斗中,哪怕是一件极薄的长袖衫,都能使两臂的疼痛和肌肤损伤大为减轻)。 为了减轻减少比赛中各种严重的伤害事故。我们应该在运动员的两手和两脚略做文章。两手应戴分指手套(手套的设计要尽量符合人手的运动规律。戴上后不影响传统武术技法中各种手上动作的良好发挥为佳)。这样可较好地保护运动员的双手,也可缓解互相击打时的重手法伤害程度。即使偶尔出现误伤头面的事故。也不会很严重;两脚应穿柔软轻便、样式美观的传统快靴,快靴底部和周围应有缓冲压力的特殊夹层,这样可使运动员在施展腿法时消除光脚碰撞对方坚硬部位的疼痛顾忌而在腿法运用上放得更开,同时也能使自己的脚趾脚骨尽量少受粉碎性骨折等重创,当然也能使对方减轻硬碰硬的重大伤害事故。从民国期间留下的有关擂台赛方面的资料照片来看,运动员都是穿着圆口布鞋的。但我认为将布鞋改为特殊的、有保护性质的软皮靴,将更适合激烈比赛时的碰撞和游走,并能展示我国传统武术行头的魅力。当然,长袖衫和中式快靴都要由节目组统一订做并统一发放,以免出现意想不到的各种事情。 在技法上,要保持传统武术特征,发挥传统武术本色,尽量打出传统武术的特色和本拳种的风格。对于在比赛中很好发挥本拳种纯正技法的运动员,要予以加分鼓励。而对乱踢乱打和明显使用本拳种以外技法或“跆拳道”等国外武术技法者,要给予扣分警告。 选拔运动员时,一定要选拔纯正的传统武术运动员,且习武年限必须在三年以上(年限太短没功力且不能正确运用传统武术技法)。在《武林大会》的参赛人选中,一些曾练过拳击、散打、摔跤、举重、柔道、跆拳道的人常混迹其中,以自己仅仅一两年的传统武术功底上台打擂而瞒天过海、欺世盗名。这在传统武术擂台赛刚刚起步的情况下,是一种极为不利的干扰,应当引起举办方及选拔方的高度重视。 《武林大会》自2007年3月6日开播至今,在登台亮相的拳种中,有的拳种虽然事先在宣传上独领风骚,但在擂台上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几乎见不到多少本拳种的独特招法,技术含量极低,仅凭蛮力胡缠滥打。而宣传并不太红火的五祖拳和武当太乙五行拳却涌现出个别功力深厚、技法鲜明的优秀选手。还有八极、八卦、心意和现在正在热播的陕西红拳,都较好地打出了各拳种本身的风格特色而出现了一些技艺精湛的优秀选手。如八卦掌擂台赛中的河北选手郝保军,在整个比赛中都充分发挥了八卦掌以掌为法、以走为用的技法特征。尤其是在和江苏某选手的两场比赛中,郝保军将八卦掌走中打、打中走、斜出正入、脱身换影的高妙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令观众大饱眼福。他虽然只有2 5岁,却有着十分全面的八卦掌技法和非常深厚的传统武术功力,江苏某选手多次被其雄浑的掌力与脚力打起击飞,有时甚至将对方从擂台上击得飞跌至数丈外的台下保护垫边上,令人叹为观止。其拧旋走转、滚钻争裹、旋化巧击的八卦游身技法如神龙游空,似蝴蝶穿花。八卦掌中的挑掌、掖掌、反背掌、大鹏展翅、走马活携及多种变幻莫测的暗腿在他身上都被发挥到了极限,给观众留下永难忘怀的深刻印象。 最后,真心希望《武林大会》在尽量保证运动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使擂台赛的总体风格更传统、武术技法更丰富、拳种风格更突出,从而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武术重振雄风、东山再起,向世界搏击颠峰冲刺!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