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在下好读旧武侠小说,尤其是对向恺然先生的《侠义英雄传》可谓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原因是向老先生本身即武术行家,他写的东西富有真情实感,且能给人某些启迪。比如,《关东大侠名动京师,山西董单枪伏王五》一回,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难得的是内含道理发人深思。 这一回说的是:王子斌自打有了“关东大侠”和“双钩王五”的外号,加之新开了一家镖局,名头一大,食客云集,拜师习艺者趋之若鹜。每日清晨,王五总要到他四面玻璃窗的练功房里演武授徒。每每演练完毕,窗外围观者无不暴起一片喝彩声。然而,忽一日喝彩声刚落,只听有人说:“这点功夫也值得喝什么鸟彩!”循声望去,只见发此言者正是面似病鬼的山西食客老董。王五问:“难道我练的这趟刀就不值得喝彩吗?”老董说:“你练的武艺我都看过了,何止是单刀呢!”王五闻之,强压怒火,意欲见个高低。山西老董说:“比试可以,怕的是当众之下把你跌伤了不好看!若非要比的话,可拿床棉被来,你挑四个身强力力壮的徒弟,一人牵住一个角等着接你。”此时,王五自感功力深厚,且当着众位徒弟的面,怎受得了这等窝囊气。然而,若不拿棉被来接好,山西老董执意不比。王五只好忍气从之。第一局,四个徒弟只顾了瞧热闹,不曾想王五被山西老董的借力打力,果真扔到了棉被上,四个徒弟未扯紧,竞让王五摔了个“大鱼坠网”,屁股暾得生疼。第二局,四个徒弟哪敢懈怠,拽得死紧。眨眼间,王五又经不住山西老董的顺势一掌,一头拱进了被窝里。这回四个徒弟果真拽紧了,王五像趴在悬空的一个布兜子里,左边一用力就往右边倒,右边一用力就往左边倒,楞是在布兜子里团丸子似地半晌未爬起来。至此,王五羞得无地自容,跪在山西老董面前非欲拜师不可。山西老董说:“收你为徒也可,但我有句话你得听,你本是当徒弟的时候,怎能收人家做徒弟呢!……”。 是啊!上述情节,可谓《侠义英雄传》中的经典之笔。习武人一旦带了徒弟,往往一顾名声,二碍面子,势必影响切磋和交流。由此,联想到河南电视台的《武林风》栏目和央视五套的传统武术擂台赛,也创办有年了,虽说其间不乏精彩场景,但至今尚未见到名人名家的技击风采,这也不能不算当今武林界的一大憾事。如果,各路名家能登台做些示范性切磋的话,或许更能展现武术的精微和奥妙! 当然,在下如此建议,绝无为难名人名家之意,更非反对传承技艺,只不过有感于钟情于技击真谛者:习武切忌作茧自缚,切磋莫为虚名所累。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