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怎样进行太极拳教学

2007-3-10 10:18|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393| 评论: 0

    科学合理的太极拳教学,不仅是规范动作、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以获得健身效果的手段,而且也是太极拳运动传承中的阶梯。现就太极拳的教学方法谈谈我个人的观点,不足之处,谨请方家斧正。

    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太极拳,从心静体松人手,进行太极拳的教学。

    太极拳是内家拳,它不尚力、不求快,而专讲柔和、轻松、均匀、缓慢,其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与外家拳有明显区别。一定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概念,并将此作为太极拳运动的首要法则。正如陈鑫在《太极图说》中所云:“上场者,先寂心涤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静体松,从而使动作达到柔和、均匀、圆活、缓慢,一抬手一动足都具有太极韵味。

    其次,太极拳的讲解必须分层次逐一进行。

    太极拳每一式的小动作多,而且路线、劲路变化复杂,同时太极拳讲究“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周身统一协调,上下相随,更有内在的精气神配合及意念活动,即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劲合。因此,太极拳的讲解不能笼统描述一下动作路线,只做简单的肢体要求。比如吴式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式”看似平淡无奇,但要讲得清楚、使学生做得正确并非易事。讲解时要从头讲到脚,从外讲到内,在中正安舒的前提下,“太极起式”讲求头部虚领顶劲,讲究头正眼平,要藏喉直颈;躯干部要含胸拔背,弓腰敛臀。前面要虚要空,后面要紧要绷。胸要虚,腹要实;上肢要沉肩、坠肘、坐腕、舒指,下肢要松胯、屈膝、活踝、平脚,这是从外形上讲解。同时,还要说明内在的意气神的要求,要一身松空,空空荡荡,缥缥缈缈。静心寂虑,做到内不动外不发,由内动促外动。只有如此讲解,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便于他们学习演练。

    再次,教师的动作示范极为关键。

    正确、优美的示范能够直接形象地给学生以感观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形成动作概念。因此,提高教师的肢体语言水平,在太极拳教学中甚为重要。

    正如前面所说,太极拳动作复杂、变化繁琐,又加上其独特的运动特点,对于太极拳的示范,宜多面、多点、多次示范,做到点面结合,面面俱到。例如“野马分鬃”一式,可先完整地做镜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再做下肢、上肢的分解动作示范,清楚描述动作路线,最后强调以腰为主宰、上下相随、周身协调,完整示范。这样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多点面相结合的示范,不仅让学生容易掌握动作要领,而且能方便学生进一步探索太极拳运动的内在规律,从动作路线的变化到劲力的转换、从局部的肢体运动到周身一家,形成一个清楚的轮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中不断纠正错误动作。

    一辈子练拳纠正一辈子,所谓“拳无止境”即指此。值得注意的是,个人的练习阶段不同对动作的质量要求也不一样,个人对太极拳的理解不同则对动作要领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说对“虚领顶劲”,各家说法各异。虚领与顶劲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要求头部正直,又要有顶劲,但又不能用力,要虚领顶劲。纵观时下有些太极拳练习者要么强颈、头部呆板向上顶劲,要么耷拉着脑袋头部虚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多次、反复纠正。再如太极拳讲究松柔,而现在大多数练拳者,不是一身僵劲、棱角分明,便是松松垮垮、无精打采,不能做到刚柔相济、绵里裹铁,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纠正。再加上一些个人习惯,要纠正错误动作,绝非一日之功。

1

点赞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