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积极开展大众武术

2007-3-3 13:57|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1756| 评论: 0

    虽然在今天的文化与教育事业发展会议上大讲武术有可能有些不合题,但我是一个武术工作者,对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一直有很深的忧虑,因此我还是希望能借今天的机会能够向各位领导和委员阐述一下我个人关于武术的一些想法。能和政府的领导当面交流,我十分高兴,也很激动。总之,我觉得,无数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所有中国人的事情,是属于中国人的武术,所以,我们大家都应该关注武术,关注武术的命运。

    武术在今天,主要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存在,但人们往往忽略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忽视对它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的认识。我们过去常讲:武术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事实上,在具体操作上,武术常常是被作为一种简单的体育项目,如同篮球、田径一样,没有把武术作为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淡化、隔膜了武术的文化内涵。我想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一种或多或少的武术情结,有一种“尚武”的精神冲动,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武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武术人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成为我们今天教育广大青少年的重要素材。但,多年来,我们忽视了这一点。

    近十年来,很多人把重心放在竞技武术的争夺金银上。中小学的武术比赛也是以高考加分为杠杆,推进竞技武术的发展。我的博士生对上海的一些中小学开张的武术活动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考察,发现中小学武术“竞技化”的成份很浓,一些学校领导明确表示学校开展武术目的就是为了培育竞技武术的后备人才,和我们的少体校走了一个模式。如此,在学校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一句空话。国内外武术界的专家、学者认为竞技武术的文化底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淡化,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我们并不否认竞技武术多年来取得的成就,然而竞技武术并不像传统武术那样具有丰富的民族特点和文化内涵。在世界文化多元竞争的时代,传统武术如同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老拳师们相继谢世,传承无人;经济武术追求“高、难、美、新”,也不适用于中小学武术的开展,使武术课在大多数学校落空,无法完成武术通过身体运动实施培育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反观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印度的瑜伽等外来体育却占领了城市的体育市场。我们从不拒绝外来文化,却不能忽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丢弃自己的传统。据说跆拳道正在积极酝酿进入中国的中小学体育课,并且要成为必修课。空手道也极有可能成为2012年奥运会的项目,目前在中国也纷纷建立道馆。对这一现象,首先问责的应该是我们武术界,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整合出一套适应奥运、适应学校、适应大众的模式和体系,单纯地沿用了竞技武术的模式,造成了今天武术在学校的尴尬局面。假如我们的青少年接受的都是外来体育文化,长此下去,作为体育人和武术人,恐怕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

    为此,作为一个武术工作者,我们希望政府能重视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偏重竞技武术的倾向。在组织上,希望能由政府建立一个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小组,协调文化局、科教委、体育局三个部门,发挥各自的作用。文化局偏重把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解决传统武术传承中后继乏人的问题;教委着重解决学校武术的改革、试验,吸引青少年学练中国武术;体育局应在社区大力推广大众武术,为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发挥作用。

    让我感到振奋的是去年9月,在宋仪侨副主席的主持下,召开了“关于在青少年中传承中华武术”的提案会,后来宋副主席又专程到精武体育会和上海体育学院进行了调研。我安排博士生写了专稿在国内权威武术杂志《中华武术》刊发了,在社会上和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上海作为国际化的大度是,外表的文化占据了城市的主流空间,然而作为政府领导,能高瞻远瞩,心系传统文化,关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和武术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这是十分可贵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要真正把武术教育落到实处,改变人们对武术的认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点赞
4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