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太极网记者到河南省博爱县唐村考察时,发现一个署名《太极拳论》的文章,据说这篇文章是清朝乾隆年间传下的,先将这篇文章照录如下,欢迎大家到实地进行考察。本文内容如下: 《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 理□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仰之则弥高 ,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欲长,退之则欲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其耳□,欲避 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也,是为论(残破处留下空格)。 落款: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岁次二月二日于唐村讲武堂 李鹤林 注:中华武术杂志2005年第五期曾发表过《偶然所得 重大发现的文章》,文章披露,乾隆五十八年,有个叫王宗岳的给其太极拳老师——唐村的李鹤林挂匾庆寿。这篇新发现的署名李鹤林《太极拳论》的文章,和武禹襄在舞阳县盐店发现的“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内容几乎相同,但落款却是王宗岳的老师李鹤林。 《太极拳论》的作者究竟是谁? 欢迎大家到实地进行考察。 联系电话:0391-3822345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